婁剛:中國經濟需要“再平衡”
2009-03-19 01:43:59
每經記者 馬駿骎 發自上海
“過去是中國生產,他國消費,別人消費不起了我們借錢給他消費。但現在別人破產了,我們卻有大量的財富。”
摩根士丹利執行董事兼中國策略師婁剛昨日在上海進行的一次媒體見面會上,就中國經濟和股市、樓市等當前熱點問題接受了記者訪談。他指出,中國經濟依然存在不確定性,“自滿”情緒將成為一大風險。此外,他認為地產業并沒有進入實質性的轉暖,行業今年將出現盈利倒退。中國股市雖然能領跑全球,但預計要到2010年才有可能出現更大幅度的反彈。
宏觀:產能過剩風險猶存
婁剛認為,中國經濟應該可以在全球經濟復蘇中一馬當先,且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但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因素,值得警惕的是最近出現的來自于生產和投資方面的早期復蘇跡象。
婁剛說,如果投資者和管理層過于“自滿”,就會在后續政策上錯失扭轉局面的良機。在目前外部因素不佳的情況下,中國很有可能迎來又一次去庫存過程。
“私營企業投資大幅放緩,出口總量下滑加快,外需狀況非常糟糕且近期扭轉的可能性不大,內需又不樂觀,根據摩根士丹利制定的中國零售領先指標,消費零售數據在6、7月可能會從目前的兩位數跌至個位數增長,所有這些都應該引起警惕,因為上游的發展和下游的萎縮將意味著產能過剩。”
政策:將步入“再平衡”階段
婁剛指出,面對全球經濟的衰退,中國第一階段以“單向擴張”為主的政策已經體現出效果,但如果需求不能恢復,經濟失衡將加劇。因此政府接下去的政策將進入第二階段——即“再平衡”階段,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其重點是刺激終端需求,實現經濟體適度轉型。
婁剛風趣地形容說,“中國像是一個服務者的角色,我們生產,他國消費,別人消費不起了我們借錢給他消費。但現在別人破產了,我們口袋里面卻有大量的財富,所以現在應該是進行徹底經濟轉型的時期。”
近期出臺的一些政策已經表現出對于消費和民生領域的關注,婁剛表示,“兩會以后看到大多數的政策導向開始逐漸偏向于民生方面,這應該是中國今年進行后續刺激政策的一條主線。接下去的政策一定是從民生入手。但可能一些細節、時間上,沒有市場預期那么快。”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統計,中國在民生領域存在很大的資金缺口。教育領域資金缺口達3000億元左右,這部分資金釋放的消費將遠遠不止3000億元。在醫療方面,醫保的資金缺口可能在3000億元左右,社保的總缺口更大,可能還要注入8000億元左右的資產才能完成全民的覆蓋。
“對于GDP數據的解讀應該用一種辨證的眼光,”婁剛說,“保8最后的目標是要保社會穩定、保就業、保增長質量,而不是單純達到這個數字。”
房地產:應允許房價下滑
針對樓市“回暖”之說,婁剛認為,最近的回暖實質是指成交量上漲,而背后真正的原因是降價。地產成交量回暖,大背景是發展商放棄了高房價,地產商暴利時代已經終結,由此他判斷今年中國房地產全行業出現利潤倒退已成定局。
不過婁剛認為,應該允許房價下滑,“要讓房價跌到老百姓覺得能買的地步,地方政府不要托市,因為現在內外經濟都不好,房價下跌是必然的。應該讓市場力量產生作用,使房地產市場走向健康道路。”
此外,婁剛認為今年對于房地產基金是很好的時機,但政府需要出臺配套的政策,包括允許中小型發展商建立退出機制。對于資金鏈快斷裂的發展商,由政府牽頭讓銀行進行注資,注到比較大的發展商里,對市場進行一個大規模的整合。
股市:目前處于U型底部
對于股市,婁剛認為2009年將是一個寬度振蕩的U型底部,市場沒有很大機會。從投資策略看,波段交易是目前市場上可行的唯一途徑。不過婁剛認為,A股市場今年表現將繼續領跑全球。
婁剛指出,從板塊看,今年強周期行業,比如原材料、能源、鋼鐵、石化、合成材料等波動會比較大。從境外市場看,電信投資價值非常高的。
婁剛特別提到,市場對銀行板塊的預期過于樂觀。
“未來投資者更應關注企業盈利的不確定性。摩根士丹利中國指數(MSCI)還在一個很寬的底部中,如果明年發達經濟體能如愿復蘇,那么明年中國市場將充滿期待。”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 010-65072776
上海: 021-61213899
深圳: 0755-33203568
成都: 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