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9 03:04:04
一份暫未公開、由溫州市政府有關部門遞交給浙江省人大財經委的調研報告指出:“溫州2500家較大規模企業中,29.1%的企業開工不足、10%處于停工狀態。”
每經記者 夏子航 發自溫州
就在 《每日經濟新聞》上周連續報道的被譽為“世界工廠”的珠三角制造業中心——廣東東莞經濟出現企穩、回暖跡象的同時,中國經濟發展的另一個前沿長三角地區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呢?
根據統計,我國二 季 度GDP增 長7.9%,經濟復蘇之快超越諸多機構預料,這對身陷金融危機牢籠逾大半年的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來說當然是重大利好。但在宏觀數據走好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信貸增長的大量資金未必解了中小企業之渴,股市、樓市的火暴從實體經濟圈走了可觀的現金流。與此同時,沿海中小企業高度依賴的出口仍然沒有出現明顯的回暖。
帶著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兵分四路走進長三角,親赴江蘇和浙江的部分城市,去感受和體檢中國經濟的復蘇之旅。希望我們的報道能給決策關頭的您帶來第一手的信息。
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大本營,這里30萬家中小企業占到了企業總數的99%;全國10%的服裝、20%的鞋、90%的金屬外殼打火機和80%的眼鏡都產自這里;溫州780萬人口中有280萬人從商,溫州商人和他們掌控的6000億元民間資本已經深入到全國經濟生活的各處脈絡里。但與此同時,溫州也是受金融危機沖擊最嚴重的城市之一。
復蘇的跡象的確正在出現,但在溫州一些商人和官員看來,這還只是零星企業點燃的星星之火,尚未造成復蘇的燎原之勢。
民間借貸利率遠低于去年
“溫州民間借貸利率自2009年初起持續下滑,1~6月加權平均月利率為10.73%。”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27日發布的溫州民間借貸監測報告,讓曾引導溫州資本赴上海炒房、山西炒煤的“溫州財團代言人”周德文充滿憂慮。
溫州民間借貸實際上的年息要高于監測報告,為25%~35%。而在2008年7月時,“月息6分已經是底價,即72%的年息,更多溫州民間借貸一開價就是月息8分、9分”。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溫州民間融資利率如此大幅下滑反映了一個可怕的問題:溫州實業經營者都不再有熱情借錢,似乎也沒有必要為趕訂單而籌錢;更可怕的是,他們對實業的信心依然黯淡。”周德文指出。
一份暫未公開、由溫州市政府有關部門遞交給浙江省人大財經委的調研報告指出:“溫州2500家較大規模企業中,29.1%的企業開工不足、10%處于停工狀態。”溫州一名浙江省人大代表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透露,上述2009年一季的數據表明,總計39.1%企業仍然處于停工、半停工之間。
而從記者的實地考察來看,在溫州龍灣區,遍布著一棟棟鞋企、皮革、銅業的加工企業樓房,從遠處看,會誤以為這是一座空城——車間空蕩的窗子后是空洞的黑暗;而在紅蜻蜓、奧康等聚集的溫州永嘉縣工業區,不少街道卻是人聲鼎沸、一片熱鬧,招工告示儼然成了大廠小廠千篇一律的“門臉”。
紅蜻蜓樣本:鞋都用工反彈
來到溫州,“中國鞋都”的巨幅招牌仿佛將它曾經創造的傳奇推到了觀察者的眼前——溫州制鞋業最鼎盛時,曾生產了全世界40%的鞋,其中60%出口海外。相較地處溫州東南部的龍灣區,溫州市區北邊的永嘉縣甌北鎮聚集著更多響當當的大牌。
即使在周末走近紅蜻蜓,一到臨近晚飯的時間,它附近的街區也會一下子變成“紅色”的海洋——穿著印有“紅蜻蜓”字樣紅色短袖T恤衫的年輕工人從廠區的北門與東門魚貫而出,形成一片壯觀的景象。
紅蜻蜓廠區外西北角與東邊的街道早已被密布的臨時餐館所占據,在這兒,4元可以叫上一份2葷2素的快餐,而賣西瓜的老板把西瓜切成牙,剔掉皮,1元/塊的價格讓他們賣得不亦樂乎,扔下的西瓜皮幾分鐘就可以堆滿一籮筐。
“我們能感覺,6月、7月的情況要比2009年前幾個月好了一些。”紅蜻蜓北邊的一條街早已被流動的服裝攤位所包圍,在服裝攤主的感覺里,這片工廠的興旺、人流的疏密早已與她密不可分。“金融危機是帶來了一些影響,但最近又開始比較熱鬧。”
除紅蜻蜓以外,報喜鳥(002154,SZ)、鼎派鞋業、蜘蛛王、奧康以及更多中小企業門口不斷貼出的紅色招工告示,更是讓這些小店主們產生了朦朧樂觀情緒。
報喜鳥在臨近的繁忙馬路邊打出了當地最巨幅的報喜鳥簡介及招聘崗位告示,涉及的招聘職位共有訂扣、配袖子、貼明袋等28種職位,每個職位招聘人數在1~5名不等。負責招聘的報喜鳥人力資源部盧姓負責人并未向《每日經濟新聞》透露招聘職位的最終平均工資,但她強調,報喜鳥此次招聘提供的福利非常好。
據透露,此次招聘中,報喜鳥在交通、住房上的補貼就分別可達180元/月和400元/月,此外,餐飲補貼、探親路費、每年一次的免費旅游也在企業的福利范圍之內。
記者在當地步行不到10分鐘,還見到亨利來皮鞋、浙江嘉誠王鞋業、明屐鞋業、名鳥黃鞋業、東歐鞋業等企業打出的招聘告示。至于招聘的原因,主營男士服裝的斯多納服飾集團對本報記者的回答很簡單,“肯定是因為業務繁忙才會急著招人的。”
報喜鳥董秘方小波則指出,在經歷2009年2~3月的困難之后,4、5月開始感受到業務的反彈,“6月的業務量已經穩定下來。”
職介中心:上萬崗位難招人
周德文也透露招工增多的跡象,“2009年一季度的時候,我們樓下的院子里坐滿了找不到工作的人。但到現在,一些企業又開始急切地招工了。”
就在25、26日兩天周末里,溫州進行了夏季人才交流大會。據介紹,招聘會各單位總計提供8000個崗位,溫州的傳統行業所占比例略有增加,參會單位排名前十位的行業是:電氣、機械、金融證券、咨詢顧問、汽摩配、貿易、服裝、教育培訓、化工、五金,比例占參會單位數量的69.4%。
溫州市職介中心辦公室主任王甌翔表示,5月成為一個時間結點。“5月份開始,到我們這里登記招工的企業明顯增多,而且大部分是批量招工,鞋企有一次100人以上的大規模緊急招聘情況出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溫州市職介中心數據庫里的用工信息與供需分析表上看到,5月份前來登記招工的企業有3688家,需求總數為34082個崗位,招工企業與需求崗位比4月分別環比增加168與3136個,“曾有1.82萬個崗位招不到人。”
溫州市職介中心介紹,自5月之后,6、7月依然延續了一定的招工難,“這是從今年年初以來未有的情況。”
浙江萊麗斯鞋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指出,設點招工5天,才招到20人,但實際的招工計劃在200人左右,“這也成了新的苦惱,畢竟下半年訂單增多,我們也需要趕緊招人。”
據溫州市職介中心不完全統計,招工難發生在溫州務工人員流量急劇減少的背景下,“近期每天前來求職的農民工流量僅在2000人左右,而年初農民工的日流量在10000人以上。”
當地報道曾指出,2009年初的金融危機影響中,“溫州很多制造企業停產或裁員半開工,有10萬多農民工離溫。”
三成中小企仍停工、半停工
不過,復蘇的背后仍有現實的擔憂。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溫州老板介紹說,“由于沒有訂單,我的工廠到2009年初基本全停了下來。我們最近又復工了,訂單安排到了8、9月。”但這仍難以令他感到興奮,“給我們訂單的還是老客戶,我問為什么隔了5個月后又有訂單給我,他的道理很簡單——賣了大半年,終于清理完了庫存,這才會再要一點。我感覺,最根本的貿易需求并未完全恢復,這也是我保持謹慎態度的原因。”
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認為,類似紅蜻蜓這樣的龍頭企業擁有更強的實力,一直也是外貿與內銷兩條腿走路。“中小企業會選擇單一的外貿路線,所以他們受到的沖擊更大,而紅蜻蜓這樣的企業反而可以借機奪得一部分市場。因此,大企業的招工并不稀奇,也不具有代表性。”
“走訪下來,仍能感受到中小企業的蕭條,溫州民營經濟的特點決定它們會自如地采取半停工、停工的生產模式,部分中小企業也在5、6月開始展開招工,但這更多體現為庫存被賣完后的一種補充生產,從根本上難言是實質復蘇跡象,把這說成是復蘇趨勢的體現會成為笑談。”周德文指出。
這一說法甚至比2008年時更令人顫栗。2008年初,正是周德文提出激起千層浪的“溫州20%中小企業處于停工或半停工狀況”斷言,在引起了巨大風波與爭議之后,政府各部門也隨即展開了密集的調研。2009年的步伐即將邁入8月,在各項曖昧復蘇數據面前,他仍強調“現在比那時更糟,至少30%的中小企企業仍處于停工或半停工中。”
預判的依據似乎很簡單,新增巨額信貸以及投資僅微量流入作為經濟基礎的中小制造業,而這在下半年甚至都難以為繼,外貿遠未轉暖,溫州轉內銷的開拓才剛剛開始。
新聞鏈接
樓市股市紅火或掩蓋制造業低迷
溫州市經貿委新近披露的溫州2009年1~6月工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上半年,溫州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82.56億元,同比下降8.1%;完成銷售產值1428.75億元,同比下降8%,降幅分別比一季度收窄1.7和0.7個百分點。
從工業用電量看,溫州2009年1~6月工業用電量79.97億千瓦時,盡管同比下降了4%,但比一季度回升了2.9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當月還增長了1.8%。
不過,“數據會有它的曖昧,或許一些同比、環比數據會顯露出復蘇的跡象,但實際的復蘇卻遠未形成面上的趨勢。”周德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盡管多個地方提出經濟在復蘇,但溫州仍應該慎言復蘇,否則反而會成為經濟轉好的‘毒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溫州走訪多日中,各方憂心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一點上:去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很多溫州商人對傳統制造業逐漸失去了信心和興趣,更多的資本正從實體經濟領域抽身。
“在最困難的時候,經濟的基礎——制造業的資本卻仍在不斷流出去,這個趨勢不扭轉過來,經濟不可能向好。”周德文昨日強調,銀行信貸流向中小制造業的規模過小,實業經營者又跑去炒股市、炒樓市,這是各方需要關注的問題,“正是制造業的低迷造就了資金涌向樓市、股市,造成了一時的紅火,但這很危險,它會讓經濟失去繁榮的根基。”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