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國:股市轉折需要具備六個基本條件
2010-07-19 00:18:40
韓志國(經濟學家)
歷盡磨難的中國股市,又開始了異常漫長的和難以忍受的熊市歷程。
這輪熊市是2008年的延續自從中國股市在機構的全面看好聲中迭創新低以來,市場與投資者就天天盼著股市轉折,然而與投資者的預期正好相反,市場的轉折不但沒有如約而至,卻反而在熊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今年以來,市場的最大跌幅已達987.74點,幅度為29.85%,市場與投資者都蒙受了巨大的財產損失。
從去年年底開始,我就反復指出,中國股市已進入一輪長期熊市,市場沒有上漲空間卻有巨大的下跌空間。我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主要是由于三個方面原因:一是這一輪的熊市之所以是一輪長期熊市,是因為中國經濟的內在矛盾全面爆發。股市下跌固然與股指期貨的推出有一定關聯,但即使沒有股指期貨,股市照樣會走熊市行情。二是今年以來的熊市并不是一輪新的熊市,而是2008年熊市的延續和繼續。在2008年,為了實現保8的目標,在實體經濟處于零下20度的情況下,虛擬經濟的溫度卻被人為地調到了零上20度,導致市場出現了極為怪異的上漲。今年的市場走勢,實際上就是市場與投資者對去年救市政策的 “用腳投票”,是市場自身在糾去年政策失誤的偏。三是美國次貸危機與歐債危機重創全球經濟,不要說歐債危機還在演繹之中,即使危機已經解決,那么熨平全球經濟的創傷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經濟轉型成功是首要條件
股市的魅力和魔力在于它的有漲有跌,既然市場現在已經深陷熊市,那就意味著牛市早晚要來。那么,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股市會迎來反轉進而會進入新一輪牛市呢?根據我的分析和判斷,主要需要六個方面的基本條件。
第一個條件是經濟轉型初見端倪。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現在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上。
從發展的驅動力來看,驅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大紅利都正在呈現出弱化的趨勢。人口紅利還在,但已不會持續太久,“劉易斯拐點”的出現使得中國經濟的最大優勢——成本優勢正在逐步消失;土地紅利還在發揮作用,但土地財政所導致的高房價已經成為千夫所指,土地紅利對中國經濟的驅動作用也已經呈現出明顯的弱化趨勢;中國入世所帶來的外貿紅利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利益,但隨著國際貿易環境的顯著惡化,外貿紅利對中國經濟的驅動作用正在逐步削減。
從發展的制約力來看,中國經濟在發展中已經明顯地遇到了四大瓶頸:一是體制瓶頸。市場體系的不健全與市場競爭的不充分使得中國經濟缺乏優勝劣汰的自調節機制,整個經濟結構無法在市場的競爭中完成升級換代,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興產業群也不能在這種競爭中脫穎而出,從而為經濟發展引領方向與趨勢。二是發展瓶頸。靠投資拉動的發展模式在中國已經走到了盡頭,中國經濟的發展必須轉向以需求為導向的新發展方式與增長模式。三是環境瓶頸。靠犧牲環境來保經濟增長的結果是環境友好型社會離我們越來越遠,解決環境問題已經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必要前提。四是資源瓶頸。靠掠奪資源來實現發展的路子已經山窮水盡。
所以,中國經濟都必須進行全面轉型。轉型的實質是培育市場環境與市場機制,讓整個經濟增長從以重復建設、盲目擴張的投資拉動型模式,逐步向市場導向型與需求導向型方式轉變。這將是一個漫長與艱難的過程,一旦這種轉型初見端倪或取得明顯進展,中國經濟的發展就將曙光初現,中國股市也就離轉折為期不遠了。
貨幣政策必須轉向
第二個條件是國際股市基本穩定。國際股市要實現基本穩定,一個必要的前提是歐債危機要得到基本題解決,并且在其他地區不再爆發危機。如果美元從弱勢轉成強勢,那對全球經濟將最為有利。美元成為強勢美元,意味著大宗商品價格會出現全面回落,資源為王的理念將為現金為王的理念所取代,這將有利于緩解全球的通脹壓力。美元走強還會導致全球資金向美國轉移,美國經濟與美國股市將很可能一枝獨秀,這也有利于減緩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并會穩定全球金融市場。美元走強還將使美國的2.5萬億美元的對外負債打折,這將大大減緩美國的償債壓力。如果出現強勢美元的格局,那么中國的對外貿易環境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再加上中國外匯儲備中的巨額美元資產,這都會給中國股市帶來相對積極的正面影響。
第三個條件是貨幣政策必須轉向。結構轉型與經濟轉型的任務已經提出超過半年時間,但這種轉型到現在還沒有真正展開,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目前的流動性過于泛濫。貨幣政策的全面收緊是經濟轉型真正開始的主要標志。經濟轉型的另一個前提是高房價的理性回歸,沒有這種回歸,社會上的大多數人買不起房,就很難促進人們放心消費,需求拉動型經濟的形成也只能是一種幻想。貨幣政策的收緊是一個必要和必然的過程,在結構轉型取得成效、貨幣政策再一次轉向寬松的時候,股市轉折的預期向現實的轉化就可能開始進行了。因此,股市要實現轉折,一定會經歷一個貨幣政策由收緊再到寬松的過程,而這樣的先緊后松將對股市形成更大的刺激,其轉折的力度與強度也都將大大超過以往。
第四個條件是通脹必須得到有效控制。通脹無牛市,特別是在嚴重的通脹形勢下,股市要實現反轉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在整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必須準確把握貨幣政策的方向與力度,而且還要認真處理好經濟增長與控制通脹的關系,更不能出現通縮或“滯脹”的局面,否則不但經濟轉型會遇到重大阻隔,股市轉折也會遇到嚴重障礙。
股市必須調整到位
第五個條件是股市必須調整到位。現在,上海股市的估值雖然已不算高,但如果把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期考慮進去,那么這種估值也不算低。去年年底,國內主要機構對今年的股市走勢之所以會做出如此嚴重的錯誤判斷,一個重要原因是對上市公司業績的變動趨勢在判斷上出現了問題。在股市迭創新低并進入熊市后,這些機構又紛紛調整對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測,把今年的業績增長從原來的25%下調到15%。股市的運行趨勢要求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業績變動趨勢有一個相對準確的把握,沒有這個基本的前提,所做出的預測或許就是有意誤導。在我看來,這一輪的股市調整將會使中國股市的估值不斷走低并處于全球主要股市的末端,指數的絕對值也會處于歷史低位,當股市成為絕對的價值洼地時,市場就離轉折的到來為期不遠了。同時,股市轉折在估值上還有一個必要前提,那就是主要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從發展的下行周期重新步入上升周期,而現在的銀行、鋼鐵、建材、有色和其他資源類行業與企業,都已經走完了一個完整的上行周期并且都在步入下行周期。在這樣的背景下,股市估值過低的判斷就很難成立,特別是在創業板與中小企業板的估值都還懸在天上的時候,這種判斷就更沒有客觀依據。
第六個條件是股市出現重大制度創新。中國經濟在某些方面或領域出現了重大的技術創新,進而為中國股市注入了前所未有的能量、動力、想象力,那就會引發股市出現重大轉折,并且使得這種轉折具有前所未有的爆發力和推動力。
上述六個方面的條件,核心是經濟轉型,但其他幾個方面也可能帶來市場格局的重大變化。因此,我們既要對這一輪的熊市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制度準備,又要根據不斷變化的形勢對股市的趨勢判斷做出調整,盲目的自信與過于的悲觀都不利于市場的發展與投資的選擇。就股市自身的發展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完善制度和創新機制,危機往往是制度創新的良機,也是市場走出困境的契機。體現在股市政策上,就是要變消極的股市政策為積極的股市政策,變危機型的股市政策為發展型的股市政策,變過度“圈錢”的股市政策為以資源配置為主的股市政策。股市政策的這些重大調整,既是應對未來市場格局演變的需要,也是市場長遠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在這方面,需要整個市場與管理者的更大魄力與積極努力。
■第一個條件是經濟轉型初見端倪
■第二個條件是國際股市基本穩定
■第三個條件是貨幣政策必須轉向
■第四個條件是通脹必須得到控制
■第五個條件是股市必須調整到位
■第六個條件是股市制度重大創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