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9 02:02:37
每經記者 張瑋 許婧 發自北京
日前,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加大對農業農村的信貸支持,支持涉農企業在資本市場進一步壯大。
涉農信貸投放同比增24.2%
《指導意見》指出,有條件的地方要建立健全涉農中長期信貸投放的激勵機制,鼓勵和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特別是政策性銀行針對各類農村基礎設施項目的信貸需求特點,創新涉農信貸管理模式,完善涉農信貸管理制度,切實加大信貸投放,積極提供多元化融資便利。
人民銀行初步統計,截至2010年6月末,試點九省涉農貸款余額為2.6萬億元,同比增長24.2%,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3.6個百分點。其中農村貸款和農戶貸款增幅分別比上年同期高19.4個和7.4個百分點,高出同期全國各項貸款增速7.9個和7.7個百分點。
據了解,涉農信貸投放明顯增加,這是試點最突出的成效。
在配套政策支持方面,人民銀行綜合運用再貸款、差別準備金率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提供正向激勵,并大力推進農村支付體系和信用環境建設;中央財政和試點省的地方財政對擴大涉農信貸投放達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機構給予專項補貼,有些試點縣市還通過地方財政出資建立了涉農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獎勵基金或專項財政貼補資金。
同時,金融監管部門在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市場準入和網點布局調整上給予積極支持;保監部門拓寬農業保險覆蓋范圍,積極增加涉農保險品種,改進保險配套服務。
據悉,為加快探索和構建推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長效機制,發展富有競爭性的多層次農村金融市場,鼓勵和引導商業銀行和社會資金投資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以及小額貸款公司。鼓勵國家控股的大型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采取有效措施開辦農村金融業務,積極參與農村金融市場競爭,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農村。
推進農村金融創新
《指導意見》指出,要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服務方式創新,涉農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改進金融服務流程,完善貸款營銷模式,推動農村金融服務方式多樣化、多元化。開展農戶貸款流程再造,促進農戶貸款業務流程標準化、規范化,切實提高審批效率,有效控制信貸風險。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采取信貸員包村服務、金融輔導員制度、“貸款+技術”等方式,大力推動信貸服務方式創新。
大力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創新,多方面改進和完善農村金融服務也為當務之急。
在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方面,如大力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發展農村微型金融等。此外,還推出一些適合農村和農民實際需求特點的純創新類金融產品。
同時,為拓寬金融服務范圍,合理運用多樣化的金融工具管理和分散農業行業風險,創新貸款擔保方式,擴大貸款抵押擔保品范圍;鼓勵優質涉農中小企業發行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探索開展涉農貸款保證保險;探索發行涉農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和涉農貸款資產支持證券。
支持涉農企業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
從資本市場看,重點是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到股票主板市場、中小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實現上市融資和再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高收益債券、可轉換債券等直接融資產品,進一步拓寬涉農企業融資渠道和融資來源。
數據顯示,2009年至今,共有14家涉農企業在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市場實現上市融資,合計募集資金118.8億元;截至2010年6月末,共有31家涉農企業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短期融資券604億元,中期票據179億元,中小企業集合票據4.2億元,合計募集資金787.2億元。
在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過程中,證監會將大力加強與各金融管理部門的密切合作,一如既往地積極鼓勵和支持涉農企業在資本市場上進一步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同時,積極鼓勵和支持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進入期貨市場開展套期保值業務,發揮好期貨交易機制規避農產品市場風險的積極作用;推動期貨業經營機構積極開展涉農業務創新,穩步拓展農產品期貨交易品種。
據了解,2009年,全國農產品期貨市場成交量達到12.4億手,成交額達到62.2萬億元。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具備了支持“三農”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堅實基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