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探底爭議中的高房價大限2010博鰲房地產論壇即將揭幕
2010-08-03 03:05:00
7月中旬,在統計局發布了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數據后,關于經濟增速放緩、宏觀經濟面臨二次探底危機的言論開始出現,但上周央行公布的答案打消了各種疑慮。
7月27日,央行發布的《2010年二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報告明確指出,雖然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速放緩,但經濟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不過,未來經濟放緩趨穩的可能性較大。經濟增速的放緩更有利于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從目前的數據分析來看,可能導致國內經濟二次探底的因素不外乎內外兩個:外貿出口的回落與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的下滑。
在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下,外貿出口將受沖擊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目前并沒有面臨最壞的結果。至于這個最壞的結果是否會在將來出現,又會壞到何種程度,目前還難有定論,不過,可以明確的是,歐債危機與2008年的金融危機相比,其對全球經濟產生的沖擊要小得多,過度擔憂恐怕并無益處。
在國內投資方面,政策調控導致的固定資產投資下降,特別是房地產投資增速下降顯然被高估。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上半年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并沒有出現明顯的下滑。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9747億元,同比增長38.1%,其中,商品住宅投資13692億元,同比增長34.4%,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9.3%。6月,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5830億元,比上月增加1845億元,增長46.3%。
雖然經濟復蘇仍面臨下半年諸多不確定因素的挑戰,但對于經濟二次探底的擔憂顯然有些言過其實。相比之下,更值得擔憂的是房地產。
在經歷了多個月的調控之后,各地商品房價格依然位居高位。國家發改委公布的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數據顯示,房價同比上漲了11.4個百分點,環比只略微下滑了0.1%,特別是一線城市。
調控多月之后,買房子的人與賣房子的人都保持著觀望的姿態,等待對方的讓步。在這種持久戰中,開發商的處境恐怕更為不利。經濟下行的預期被調整之后,監管層已經再一次堅定了房地產市場調控不放松的立場,在嚴控的房地產信貸和高壓的土地政策下,高房價究竟還能扛多久?
政府方面已經開始未雨綢繆,為調控可能引起的固定資產投資下滑作準備。國務院辦公廳上周發出通知,對引導民間投資進行了各部委的分工,其中就包括了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土地整治和政策性住房建設等領域,政府似乎有意逐步將民間投資培養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與此同時,政府主導的各地保障性住房供應計劃也開始加快進度。北京上周開工了年內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項目,今年11月4.6萬套的保障性住房即可完工。上海再次明確了今年1200萬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開工目標。此外,廣東也在抓緊制定為期三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
雖然,在中國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綁架”經濟多年的房地產,其支柱性的產業地位在短期內還不至于動搖,但政府顯然已經在試圖尋找多樣化的途徑來平衡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最終達到維持經濟既平穩又快速增長的目的。
在8月11日~14日,700多位房地產專業人士將齊聚海南博鰲,參加觀點地產新媒體主辦的2010博鰲房地產論壇,一起探討百日新政之后的中國房地產與中國經濟下一輪走勢。
此屆論壇嘉賓云集,包括陳淮、樊綱、朱中一、陳啟宗、任志強、施永青等專家學者、行業大腕都已確認出席論壇,他們將就此屆論壇主題:“新政下的中國房地產”發表精彩演講。 NBD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