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3 02:47:03
在國內消費者對奶業信心尚未恢復之時,海關總署近日提高新西蘭原料奶進口關稅的消息再度讓人為國內乳企的處境捏了把汗。
海關總署3月1日發布公告,從今年2月26日起,提高自新西蘭進口的原料奶的關稅至15%。業內所稱的“原料奶”即脂肪含量大于1%未濃縮的乳及奶油,是制造原料奶粉的原料。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我國乳企進口的原料奶主要來自新西蘭、荷蘭、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其中,源自新西蘭的進口原料奶占70%。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大部分乳企都是新西蘭原料奶的“大客戶”,一些缺奶源的企業或者專注于酸牛奶市場的企業都會選擇使用新西蘭的原料奶,一些生產冰淇淋或者餅干的食品企業也需要部分奶源,此外,也有很多企業為了生產高端奶粉而選擇使用進口原料奶。
新西蘭原料奶關稅的提高勢必會增加相關乳企的成本,但在近年來“洋奶粉”大行其道的環境下,國內乳企是提高價格應對成本壓力,還是繼續在與國外品牌奶產品競爭中保持價格優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聯系了廣東幾家知名乳企。雅士利在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回復中表示,由于雅士利并沒有進口該類產品,所以對整體價格不會產生影響。美贊臣也表示,盡管美贊臣的進口原料奶也有一部分來自新西蘭,但由于原料采購的范圍較廣,所以目前還沒有“提價”的計劃。
在乳業專家王丁棉看來,原料奶進口關稅的提高不會很快在終端價格上體現。王丁棉表示,奶產品的終端價格決定于產品的綜合成本計算,包括原材料、運輸費用、倉儲費用、包裝材料費用以及非生產經營性損失等因素,關稅只是其中一個方面,而且產生的影響也不會很大。
根據相關規定,有關產品進口數量超過當年限額時,我國可以通過附加關稅的形式對該產品采取特殊保障措施。
盡管受訪企業表示對其終端價格尚未產生影響,但關稅的提高也激發了市場關于奶粉價格上漲的預期。
王丁棉表示,在原料價格下降的時候,進口奶粉并沒有相應地“降價”,但此次進口關稅的提高有可能成為“洋奶粉”漲價的理由。
在王丁棉看來,“洋奶粉”大多數是走高價位路線,正契合部分消費者“不貴不買”的消費心理,“洋奶粉”一旦漲價,勢必會拉大與國產奶粉的價格差距,僅在價格上,國產奶粉的“落后”將會體現得更加明顯。
遭遇“三聚氰胺”事件以后,消費者對國產奶粉信心未復,今年年初,內地游客大批搶購港澳地區奶粉的現象再一次折射出了內地乳企在市場上遭遇的尷尬境地。央視最近一次在北京的調查顯示,約70%的受訪者表示“不選”國產奶粉,進口奶粉對國產奶粉的沖擊非常明顯。
“國內乳企敢不敢提價還是個問題”,王丁棉表示,本來在與進口奶粉的競爭中就不具備優勢,如果跟風提價,那么僅有的價格優勢也失去了,國產奶粉還怎么跟進口奶粉競爭?因此,奶粉的終端價格漲還是不漲,或許會讓日子本來就不好過的國內乳企再次陷入兩難的境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每經訂報電話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