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1-03-08 08:36:57
日前發改委發布了調整部分抗微生物類和循環系統類藥品最高零售價格的通知,這是繼發改委2010年12月份啟動調整部分藥品最高零售價之后的又一次降低藥價行為。此次調價主要涉及青霉素、頭孢等抗微生物類以及心腦血管藥品的最高零售價。分析人士表示,此舉對國內以生產普藥為主的醫藥上市公司將帶來一定的沖擊,例如雙鶴藥業(600062)、西南藥業(600666)等。
受此消息沖擊,3月7日在大盤上漲1.86%的情況下,醫藥生物板塊僅上漲0.15%,在23個板塊中位列末位。
平均降價21%
此次發改委調整部分藥品價格的政策,主要降低部分用于治療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和循環系統類藥品最高零售價格,共涉及162個品種,近1300個劑型規格。調整后的價格比現行規定價格平均降低21%,預計每年可減輕群眾負擔近1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0年12月12日,發改委已經降低了頭孢曲松等部分單獨定價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涉及抗生素、心腦血管等十七大類藥品,調整后的價格比現行規定價格平均降低19%,預計每年可為群眾減輕負擔將近20億元。
可見,發改委頻頻調整的藥價中,抗生素藥品和心腦血管藥品首當其沖。分析人士表示,原因在于目前醫院等醫療機構的藥品銷售中,上述兩類藥品占據銷售額排名前三,不僅使用量大,適用人群廣,而且心腦血管類藥品也確實存在藥價偏高的問題。因此,降價也成為這兩部分藥品價格的主流走勢,政府選擇將這兩類藥品作為“開刀”重點,也體現了為百姓降低藥價負擔的初衷。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此次發改委針對部分原來進行單獨定價藥品設立最高零售價,涉及到的醫藥上市公司包括華北制藥(600812)、雙鶴藥業、東北制藥(000597)、西南藥業等,此次價格調整對上述公司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生產與流通環節共同承壓
發改委調整了部分藥品的最高零售價,下調的這部分價格損失將由該藥品生產廠商和流通配送廠商共同分擔,那么究竟誰會分擔更多,要看藥品的種類和生產廠商的議價能力。
例如,對于部分獨家藥品,往往生產廠家擁有更多的議價能力,因此發改委限制最高零售價對藥品生產廠家藥品出廠價的影響不會很大,這部分損失就需要流通商來承擔。
此外,一位醫藥企業內部人士對于藥價的下降表示擔憂。他認為,實際上,不少抗生素產品的價格已經多次被政府調控,很多藥品的招標采購價格都遠遠低于政府的最高零售限價,或將導致這些藥品在各地的招標采購價格也隨之創新低。在如今醫藥企業的各項成本都出現上漲的形勢下,對很多普藥生產商而言,將面臨著更大的成本壓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