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百元股之殤:16只個股集體“破百”

          2011-04-27 01:38:06

          從眾星捧月到門前冷落,市場對于百元股態度的急劇轉變究竟原因何在?未來,這些“破百”的股票還能否重回百元以上?目前以及將來新的百元股又能否避免“破百”的痛楚?

          每經記者  趙笛

           

              作為高價股的代表——百元股在近幾個月的持續大幅下跌,集中體現了市場對于高估值個股的擔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一年以來,A股市場共有16只昔日的百元股跌破百元大關,這其中,尤以中小板、創業板次新股居多。

              隨著高增長的神話破滅,百元股的下跌或將繼續上演。從眾星捧月到門前冷落,市場對于百元股態度的急劇轉變究竟原因何在?未來,這些“破百”的股票還能否重回百元以上?目前以及將來新的百元股又能否避免“破百”的痛楚?

              從今日起,《每日經濟新聞》將連續為您呈現百元股之殤背后的故事。

              近段時間來,高價股遭遇重挫,百元股頻頻“破百”。

              從漢王科技  (002362,收盤價55.92元)到理工監測(002322,收盤價53.93元)、從海普瑞(002399,收盤價88.13元)到國民技術(300077,收盤價90.82元),去年以來共有16只百元股倒下了,其中最大跌幅超過7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百元股的暴跌呈現出三大特征,即業績變臉、解禁來襲、估值降溫。

          中小板創業板成“重災區”

           

              新股發行改革、發行新股數創新高、結構性牛市……在這些因素疊加影響下,去年A股市場百元股曾一度達到歷史高峰的22家。

              然而,令人嘆息的是,一年多以后,這22只股票中的多數卻換了模樣——至今已有16只個股的收盤價在100元下方,“破百率”達到72.7%。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去年以來的百元股中,沒有“破百”的6只股票分別是貴州茅臺(600519,收盤價181.17元)、湯臣倍健(300146,收盤價105.22元)、匯川技術(300124,收盤價135.00元)、科倫藥業(002422,收盤價130.00元)、萬邦達(300055,收盤價113.80元)、洋河股份(002304,收盤價230.87元)。

              在“破百”的百元股中,漢王科技的跌幅最大。該股從最高的175元跌至昨日盤中最低價51.02元,跌幅高達70.8%;此外,有姚明做股東的合眾思壯(002383,收盤價43.97元)則從最高價113.98元跌至最低價42.4元,跌幅高達63%;剛剛經歷了連續跌停的海普瑞,則從最高價188.88元跌至昨日盤中最低價83.71元,跌幅約56%;同樣跌幅達到56%的還有理工監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上述百元股呈現出兩個特征。首先,除去貴州茅臺、張裕A(000869,收盤價94.50元)、廣晟有色(600259,收盤價69.36元)這三只主板股票以外,其余的19只百元股全部為中小板和創業板股票;這19只小盤股中,較早上市的東方園林  (002310,收盤價91.00元)、理工監測、信立泰(002294,收盤價63.70元)上市至今也只有一年半左右,均可以視為次新股。

              由此可見,次新股成為百元股的主力軍,那么,為何這些百元股的穩定性如此之差,大面積的“破百”呢?

          業績低于預期成導火索

           

              記者發現,近段時間以來,百元股、高價股屢屢出現暴跌甚至跌停的情況,而在股價巨幅波動的背后,往往與該股的業績報告有關。

              4月18日,海普瑞公布一季報,公司一季度凈利潤15203.3萬元,同比下降39.11%。隨后,4月19日、20日,公司股價連續  “一字跌停”,6個交易日的跌幅高達31%。

              和海普瑞相同的情況還發生在其他幾只“破百”的“百元股”身上。

              年報顯示,漢王科技2010年的凈利潤增幅僅有2.68%,2009年這一增幅為186.03%;合眾思壯的凈利潤不但沒有增加,反而下降了36.53%。

              相比年報,2011年一季報的情況則更為“惡劣”,除國民技術凈利潤下滑27.15%以外,向來以高增長形象示人的東方園林竟然出現虧損,虧損金額為859.35萬元,今年以來,東方園林跌幅超過34%;首批創業板企業理工監測出現年報、季報業績“雙降”。2010年凈利潤同比下滑10.96%,2011年一季度則虧損508.54萬元,凈利潤降幅高達1451.55%。在此背景下,理工監測的股價從去年5月份見頂122.26元后便一路下跌,至今跌幅超過53%。

          限售股解禁成助推器

           

              除業績下滑以外,部分百元股在業績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或高增長的情況下也出現暴跌,這又是為何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首發原股東限售股的解禁也是背后的重要推手。

              3月4日,漢王科技首發原股東限售股解禁。包括公司管理層在內的原始股東有3960萬股解禁,折合當日市值高達30億元。3月21日,在大宗交易平臺,漢王科技共進行了11筆交易,成交金額超過1個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這其中有10筆交易的股數與3月4日限售股解禁中公司高管可解禁股異常吻合;也就是說,一天之內有10位高管或許以跌停板的價格將可能減持的股票都予以減持。在此背景下,限售股解禁后的漢王科技繼續下跌,至今跌幅超過25%。

              記者發現,雖然漢王科技的股價在限售股解禁前已經從最高的175元跌到了75元,跌幅高達55%。但公司高管卻仍以跌停板價格加緊賣出,出貨的急切心理可見一斑。而之所以不計成本的減持,實際上是持股成本太低。

              據漢王科技的招股書顯示,2003年,現任公司副總經理李明敬等人受讓了漢王科技股份。當時,李明敬掏出了17.11萬元。2005年12月,漢王科技股改,李明敬持有漢王科技的股份為61.6228萬股。以此計算,李明敬等股東的持股成本不到0.28元/股。相對于其減持價均價74.1元/股,其獲利比例高達263倍。

              由于多數百元股是在2010年上市的,今年將是其首批原股東限售股解禁的年份。繼萬邦達、漢王科技、東方財富、七星電子等已經解禁以外,4月底至7月,包括國民技術(5月1日)、海普瑞  (5月7日)、科倫藥業  (6月4日)、壹橋苗業(002447,收盤價64.40元)(7月14日)的限售股也將解禁。

          新股發行價下降施壓高估值

           

              在經歷了2010年的結構性牛市之后,當部分中小市值股票業績“變臉”時,市場便向下予以修正估值。而這種估值修復也影響著整個市場。

              首先,中小板、創業板的整體估值被迫下行。

              據Wind數據顯示,去年底,滬深300市盈率為14.33倍;而截至4月22日,市盈率升至15.32倍。但中小板的情況卻恰恰相反:在去年底,中小板的市盈率為46.28倍,而到了4月22日,市盈率則降至42.44倍。

              在上市公司業績并非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小板估值的下降反映出市場對中小市值股票擁有高估值的不認同,這勢必造成中小板、創業板整個板塊的估值下行。

              其次,在中小市值股票的估值下降、次新股的頻頻“破發”下,新股的發行市盈率也出現下降。

              Wind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新股的發行市盈率平均為75.876倍,而4月份這一數據降至55.876倍,降幅達27%。在此背景下,高估值的百元次新股自然面臨新股低估值的壓制。

          新聞鏈接

           

          手機支付業務受阻  國民技術“死磕”2.4G路線

           

          每經記者  胡玉慧

           

                4月26日,國民技術(300077,收盤價90.82元)公布的一季報顯示,公司業績同比下滑近27%。業績不佳早已表現到股價上,以26日收盤價計算,其股價已較上市初期179.17元的高點跌去一半。

           

          手機支付業務受阻

           

              國民技術一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個月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7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88億元下滑8.98%;實現凈利潤4212.5萬元,同比大減27.2%;基本每股收益0.39元。

              對于業績“變臉”的原因,國民技術在季報中解釋為手機支付業務發展受阻,公司去年同期手機移動支付業務作為新興業務處于全面試商用階段,成長較為迅速。但本報告期受到了市場和政策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對于具體業務構成的問題,公司證券事務代表師健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手機支付產品的具體收入數字只會在半年報和年報中披露,季報中不涉及分產品營收情況。不過他坦承,國民技術的手機支付業務,雖然現在還是在銷售,但是由于外部因素影響,進展明顯慢于預期。

          公司堅持2.4G路線

           

              國金證券研究員陳運紅曾表示,去年下半年公司手機支付芯片的出貨量約70萬片,不足上半年一半的量;進入2011年后每月出貨量在6萬~7萬片左右。

              師健偉也對記者表示,雖然接下來移動支付有“深圳通”項目(類似于公交卡,用于當地公交、地鐵系統),但是具體訂單情況還不好說,所以移動支付產品在二季度的情況跟一季度相比差不多。

              有關13.56M和2.4G兩種標準之爭,盡管最終結果尚未正式宣布,目前已基本可明確是前者勝出。本月上旬,國家金卡辦主任、中國信息產業商會會長張琪表示移動支付標準已經初步明確,“去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工信部等相關司局組織銀聯和三大電信運營商召開了移動支付工作研討會,會上明確了近場(短距離)支付采用13.56MHz標準,2.45GHz方案僅用于封閉應用環境,不允許進入金融流通領域。”

              不過國民技術依然沒有改向13.56M陣營的打算。一季報中公司仍然認為基于2.4G的移動支付技術符合手機支付產業的發展方向,因此接下來還是會積極推進。師健偉也表示,即使無法進入金融流通領域這塊大市場,但2.4G仍然有其應用空間。

              但是二級市場顯然已沒有公司這般的耐心和信心。26日國民技術報收于90.82元,較最高價跌去一半;而一季度共有6只基金撤離該股,前十大流通股東門檻降低至不足8萬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一线久久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网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最新不卡 | 一区二区免费精品在线观看国产 | 婷婷网色偷偷亚洲的天堂 | 欧美一区二区狠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