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30 01:18:27
據龍元建設內部人士透露,該項目早已于2007年8月竣工并移交甲方(臨港公司),且甲方已投入使用。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戴榆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戴榆 發自上海
昨日 (3月29日)龍元建設(600491,SH)發布公告稱,上海電氣(601727,SH)下屬的上海電氣臨港重型機械裝備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臨港公司)拖欠其工程款及利息共計約3億余元,目前該公司已訴至法院且已獲受理,案件將于2012年5月22日第一次開庭審理。
龍元建設內部人士昨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該工程項目早已于2007年8月完工并交付,被告上海電氣方也早已投入使用。
上述人士透露,但雙方對于最終的結算價格存在爭議,被告方遲遲不履行最終項目驗收與支付尾款的義務,該公司起訴的目的是希望通過法院審理來確定雙方的項目結算價格。
昨日,就龍元建設起訴一事,記者多次致電上海電氣及上海電氣集團,但均未獲得相關回復。
龍元建設:起訴目的在于明確結算價款
據悉,2005年12月,龍元建設中標了臨港公司投資建設的上海電氣臨港重型裝備制造基地聯合廠房1-6區及鋪房B工程的項目,中標價格約為3.32億元,建筑面積為81332平方米,計劃工期297天。
據龍元建設內部人士透露,該項目早已于2007年8月竣工并移交甲方(臨港公司),且甲方已投入使用。
“但業主方組織的竣工驗收還沒有進行。”上述人士稱,“就是因為雙方對結算價格存在分歧,所以該事宜一直被拖延。”
龍元建設表示,雙方就最終竣工的結算價格產生了不同的看法,且相差較大。雙方曾經約定,龍元建設方面于2009年3月如約交付竣工結算資料,業主方在60日內完成結算審價。
上述內部人士透露,因雙方對最終的結算價格產生分歧,上海電氣方面始終沒有對結算價格進行確認,項目驗收也未能最終完成,因此起訴業主方,希望能夠拿到尾款。
根據龍元建設公告顯示,該公司已將臨港公司告上法庭,并將母公司上海電氣列為共同被告,訴請法院要求被告支付拖欠的工程款2.23億余元,逾期付款利息0.84億余元。同時請求法院,如果訴求得到法院的支持,當第一被告臨港公司財產依法強制執行后仍不能履行上述債務,由第二被告上海電氣承擔保證責任。
“起訴主要目的倒并不是因為對方不還錢,事實上上海電氣方面去年還曾支付過一些尾款。”龍元建設上述內部人士表示,“希望通過法院的審理,對最終結算價款予以明確。”
律師:被告無權對已使用部分提出異議
對于上述案件提到的一些問題,上海深度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周龍興律師昨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建筑承包合同最終實際的支付價格與中標價格存在出入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因為中標的時候僅僅是一個預算,實際施工過程當中難免會遇到工程量的增減,或者各種不可預知的因素出現,因此需要雙方最終有個結算的確認。
“承包方提交了結算報告之后,發包方必須要在一定時間內有一個最終的答復。”周龍興指出,“如果沒有答復將可能就此視為認可承包方的結算,這在雙方的總承包合同中應有約定。”
據案件爭議情況,2009年3月原告方龍元建設移交竣工結算資料之后,做出了審價工作,但發包方臨港公司對此提出異議,對承包方的結算價格一直不予認可。
不過,周龍興也指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如果如原告訴稱,項目2007年8月已交付,且被告已投入使用,被告方對已經交付使用的部分將無權就質量、工期等提出異議。
龍元建設表示,目前該公司已訴至法院且已獲受理,案件將于2012年5月22日第一次開庭審理。由于案件尚未開庭審理,對公司本期及期后利潤的影響尚無法判斷,公司將及時披露進展。
昨日,上海電氣董秘及負責新聞宣傳人士的辦公電話均無人接聽,該公司總機接線人員稱這兩名人士皆不在單位。上海電氣集團的宣傳部門人士稱此事由該集團辦公室人士負責,記者致電該部門但依然無人接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