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IPO新規征求意見 六措施降溫“三高”發行

          2012-04-05 01:24:1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明濤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劉明濤

          剛剛過去的“小長假”對證券投資者而言是無法輕松的,因為節日期間許多政策動向值得高度關注:4月1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3日,證監會又表示將分別新增QFII和RQFII投資額度500億美元和500億人民幣;同日,社?;鹄硎麻L戴相龍在博鰲論壇指出,養老金入市的最高比例將在40%……這一切都被市場稱為“4月新政”。

          在A股向前期低點2132點“挺進”的關鍵時刻,如此多的重大消息浮出水面,顯然不能用一邊倒的利好或利空來一概而論。為此,《每日經濟新聞》進行了多方采訪,透過專家學者、業內人士的觀點,對諸多政策進行客觀解讀和評估。

          4月1日,證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此次證監會從適當調整詢價范圍和配售比例、增加新上市公司流通股數量等6個方面入手深化改革,試圖抑制新股高價發行、高市盈率和超高募資金的“三高”現象。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多方采訪,試圖了解業內人士對意見稿的看法與態度。

          完善信披 “注冊制”隱現

          意見稿指出,要進一步推進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發行制度建設,逐步淡化監管機構對擬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斷,修改完善相關規則,改進發行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落實發行人、各中介機構獨立的主體責任,全過程、多角度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同時,明確要求發行人和各中介機構應按法規制度履行職責,不得包裝和粉飾業績,堅決抑制包裝粉飾行為,加大違規懲處力度。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進一步推進 ‘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發行制度建設是注冊制對基本制度環境的要求;逐步淡化‘監管機構對擬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斷’,這是希望投資者自己判斷擬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投資價值;強調要落實發行人及證券中介在IPO過程中的各自獨立的主體責任,這正是注冊制在看似寬松的市場化約束前提下的嚴厲‘問責機制’”。

          市場對擴大詢價范圍有爭議

          意見稿第二條是適當調整詢價范圍和配售比例,進一步完善定價約束機制,例如主承銷商可以自主推薦5名~10名投資經驗比較豐富的個人投資者參與網下詢價配售。同時提高向網下投資者配售股份的比例,原則上不低于公開發行與轉讓股份的50%。

          北京神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宇對記者表示,意見稿將詢價范圍擴大,增加5到10名投資經驗比較豐富的個人投資者,這加大了詢價時人為干擾因素。但董登新則認為,應該相信他們不會拿著自己個人的真金白銀去無私奉獻給發行人和承銷商,他們的介入有益無害。

          強化發行定價監管

          意見稿第三條指出,要加強對發行定價的監管,根據詢價結果確定的發行價格市盈率高于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5%的,發行人需在詢價結果確定的兩日內刊登公告,披露詢價對象報價情況。若上市后實際盈利低于盈利預測,將被采取一定的措施。

          陳宇認為,這一點爭議也比較大。首先,如何選擇確定的同行業公司?例如一家做粉絲的公司要上市,它所屬的同行業是食品飲料還是副食品呢?另外一點就是25%的平均市盈率,如果擬發行公司市盈率是24.9%呢?深圳一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則認為,這條規定界定了一個25%的市盈率界限,如果處罰措施能夠完善,至少可以減少包裝上市的發生概率。

          存量發行抑制抄新

          意見稿還有一大特點便是提出引入存量發行,將取消現行網下配售股份三個月的鎖定期,提高新上市公司股票的流通性;在首次公開發行新股時推動部分老股向網下投資者轉讓,增加新上市公司可流通股數量。

          董登新認為,在老股轉讓所得資金的鎖定期限內,如二級市場價格低于發行價,專用賬戶內資金“可以”在二級市場回購公司股票,但不強制要求回購,這是“去行政化”的具體表現。還有私募人士表示,允許存量發行,加大首日新股供給量,將有利于新股上市后準確定位”。

          意見稿對股市長期利好

          華夏中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兼基金經理馮化雪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長期來看,肯定是利好股市,不過短期來看,對市場估值有一定影響,隨著(股票)越發越多,整個市場的估值水平都會下移,不過這里面也會出現好的公司,未來或將出現這樣的局面,好的公司越來越好,壞的公司越來越差,差距會拉開”。

          ·基金聲音

          公募:取消新股鎖定期利空二級市場

          每經記者 李新江 發自北京

          從華寶興業和信達澳銀接連宣布暫停參與新股IPO詢價,到滬深交易所推出上市首日漲跌幅限制,今年以來,關于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呼聲一直在發酵。

          節前的4月1日晚間,中國證監會在其官網發布了 《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意見稿也引起公募基金相關人士的熱議,而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一部分基金公司仍暫停參與IPO詢價,但也有基金公司隨著市場轉暖而對新股詢價熱衷起來。

          公募基金對新股熱情降溫

          由于公募基金一直被認為是此前新股發行方式中最大的“奶酪”占有者之一,因此基金人士對新股制度改革頗為敏感。實際上在監管層頻頻示意推進新股發行改革之后,公募基金對于新股發行的熱情已有所分化。

          在新股發行階段,公募基金一直是參與詢價和配股的大戶,并且近些年來在新股炒作中收益頗豐,不過隨著市場進入長周期的慢熊行情,公募基金對于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從去年底開始,華寶興業和信達澳銀兩家基金公司先后宣布暫停參與IPO詢價,獲得不少贊賞之聲,同時多家基金公司曾向記者表示,他們公司也早已暫停IPO詢價,只是未作公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致電多家基金公司,多數仍未開始參與新股IPO詢價。

          今年年初來看,整個公募基金行業詢價熱情相對較低,“不打新同盟”仍若隱若現。雖然2月開始,受市場環境走暖的影響,公募基金打新熱情逐步恢復,不過在詢價階段報出的“價碼”相對仍然謹慎,但也不排除一些基金對于新股仍然頗為熱衷。

          統計數據顯示,1月30日招股的吉視傳媒(601929,收盤價8.79元)詢價的基金公司達到18家,2月16日招股的雪迪龍 (002658,收盤價20.00元)詢價基金公司則達到26家。

          取消鎖定期將致無緩沖擴容?

          “隨著游戲規則的改變,接下來將是新股市場的奶酪被重新切分,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首當其沖,這一影響也將決定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真實效果”,北京某券商研究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北京某知名基金經理指出,“我并不否認公募基金在新股發行中獲得了非常大的收益,但是因為新股炒作、發行價過高等引起的市場問題,讓公募基金遭受的損失要大得多”。

          意見稿中所提到的 “提高網下投資配售比例”和“取消網下配售股禁售期”兩個議題,引發不少基金公司投研人士叫好,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對于新股發行改革看法仍然比較保守,滬上某基金經理認為,目前我們看到的措施仍然難以根本治療當前新股瘋狂癥,比如“取消鎖定期,這就相當于當天流通盤直接增加,直接帶來擴容而沒有任何緩沖,對二級市場無疑是利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劉明濤 剛剛過去的“小長假”對證券投資者而言是無法輕松的,因為節日期間許多政策動向值得高度關注:4月1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3日,證監會又表示將分別新增QFII和RQFII投資額度500億美元和500億人民幣;同日,社保基金理事長戴相龍在博鰲論壇指出,養老金入市的最高比例將在40%……這一切都被市場稱為“4月新政”。 在A股向前期低點2132點“挺進”的關鍵時刻,如此多的重大消息浮出水面,顯然不能用一邊倒的利好或利空來一概而論。為此,《每日經濟新聞》進行了多方采訪,透過專家學者、業內人士的觀點,對諸多政策進行客觀解讀和評估。 4月1日,證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此次證監會從適當調整詢價范圍和配售比例、增加新上市公司流通股數量等6個方面入手深化改革,試圖抑制新股高價發行、高市盈率和超高募資金的“三高”現象。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多方采訪,試圖了解業內人士對意見稿的看法與態度。 完善信披“注冊制”隱現 意見稿指出,要進一步推進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發行制度建設,逐步淡化監管機構對擬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斷,修改完善相關規則,改進發行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落實發行人、各中介機構獨立的主體責任,全過程、多角度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同時,明確要求發行人和各中介機構應按法規制度履行職責,不得包裝和粉飾業績,堅決抑制包裝粉飾行為,加大違規懲處力度。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進一步推進‘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發行制度建設是注冊制對基本制度環境的要求;逐步淡化‘監管機構對擬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斷’,這是希望投資者自己判斷擬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投資價值;強調要落實發行人及證券中介在IPO過程中的各自獨立的主體責任,這正是注冊制在看似寬松的市場化約束前提下的嚴厲‘問責機制’”。 市場對擴大詢價范圍有爭議 意見稿第二條是適當調整詢價范圍和配售比例,進一步完善定價約束機制,例如主承銷商可以自主推薦5名~10名投資經驗比較豐富的個人投資者參與網下詢價配售。同時提高向網下投資者配售股份的比例,原則上不低于公開發行與轉讓股份的50%。 北京神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宇對記者表示,意見稿將詢價范圍擴大,增加5到10名投資經驗比較豐富的個人投資者,這加大了詢價時人為干擾因素。但董登新則認為,應該相信他們不會拿著自己個人的真金白銀去無私奉獻給發行人和承銷商,他們的介入有益無害。 強化發行定價監管 意見稿第三條指出,要加強對發行定價的監管,根據詢價結果確定的發行價格市盈率高于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5%的,發行人需在詢價結果確定的兩日內刊登公告,披露詢價對象報價情況。若上市后實際盈利低于盈利預測,將被采取一定的措施。 陳宇認為,這一點爭議也比較大。首先,如何選擇確定的同行業公司?例如一家做粉絲的公司要上市,它所屬的同行業是食品飲料還是副食品呢?另外一點就是25%的平均市盈率,如果擬發行公司市盈率是24.9%呢?深圳一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則認為,這條規定界定了一個25%的市盈率界限,如果處罰措施能夠完善,至少可以減少包裝上市的發生概率。 存量發行抑制抄新 意見稿還有一大特點便是提出引入存量發行,將取消現行網下配售股份三個月的鎖定期,提高新上市公司股票的流通性;在首次公開發行新股時推動部分老股向網下投資者轉讓,增加新上市公司可流通股數量。 董登新認為,在老股轉讓所得資金的鎖定期限內,如二級市場價格低于發行價,專用賬戶內資金“可以”在二級市場回購公司股票,但不強制要求回購,這是“去行政化”的具體表現。還有私募人士表示,允許存量發行,加大首日新股供給量,將有利于新股上市后準確定位”。 意見稿對股市長期利好 華夏中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兼基金經理馮化雪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長期來看,肯定是利好股市,不過短期來看,對市場估值有一定影響,隨著(股票)越發越多,整個市場的估值水平都會下移,不過這里面也會出現好的公司,未來或將出現這樣的局面,好的公司越來越好,壞的公司越來越差,差距會拉開”。 ·基金聲音 公募:取消新股鎖定期利空二級市場 每經記者李新江發自北京 從華寶興業和信達澳銀接連宣布暫停參與新股IPO詢價,到滬深交易所推出上市首日漲跌幅限制,今年以來,關于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呼聲一直在發酵。 節前的4月1日晚間,中國證監會在其官網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意見稿也引起公募基金相關人士的熱議,而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一部分基金公司仍暫停參與IPO詢價,但也有基金公司隨著市場轉暖而對新股詢價熱衷起來。 公募基金對新股熱情降溫 由于公募基金一直被認為是此前新股發行方式中最大的“奶酪”占有者之一,因此基金人士對新股制度改革頗為敏感。實際上在監管層頻頻示意推進新股發行改革之后,公募基金對于新股發行的熱情已有所分化。 在新股發行階段,公募基金一直是參與詢價和配股的大戶,并且近些年來在新股炒作中收益頗豐,不過隨著市場進入長周期的慢熊行情,公募基金對于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從去年底開始,華寶興業和信達澳銀兩家基金公司先后宣布暫停參與IPO詢價,獲得不少贊賞之聲,同時多家基金公司曾向記者表示,他們公司也早已暫停IPO詢價,只是未作公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致電多家基金公司,多數仍未開始參與新股IPO詢價。 今年年初來看,整個公募基金行業詢價熱情相對較低,“不打新同盟”仍若隱若現。雖然2月開始,受市場環境走暖的影響,公募基金打新熱情逐步恢復,不過在詢價階段報出的“價碼”相對仍然謹慎,但也不排除一些基金對于新股仍然頗為熱衷。 統計數據顯示,1月30日招股的吉視傳媒(601929,收盤價8.79元)詢價的基金公司達到18家,2月16日招股的雪迪龍(002658,收盤價20.00元)詢價基金公司則達到26家。 取消鎖定期將致無緩沖擴容? “隨著游戲規則的改變,接下來將是新股市場的奶酪被重新切分,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首當其沖,這一影響也將決定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真實效果”,北京某券商研究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北京某知名基金經理指出,“我并不否認公募基金在新股發行中獲得了非常大的收益,但是因為新股炒作、發行價過高等引起的市場問題,讓公募基金遭受的損失要大得多”。 意見稿中所提到的“提高網下投資配售比例”和“取消網下配售股禁售期”兩個議題,引發不少基金公司投研人士叫好,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對于新股發行改革看法仍然比較保守,滬上某基金經理認為,目前我們看到的措施仍然難以根本治療當前新股瘋狂癥,比如“取消鎖定期,這就相當于當天流通盤直接增加,直接帶來擴容而沒有任何緩沖,對二級市場無疑是利空”。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福利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一 |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6月 | 在线亚洲观看精品过产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 日本迷奷系列在线播放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