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1 00:55:13
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金融市場大幅動蕩的情況下,中資銀行境外敞口風險集中上升。
張茉楠(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
隨著中國“走出去”戰略步伐的加快,中資銀行的境外債權迅速增長。截至目前,中資銀行境外債權總額達到約4萬億元,約占銀行業總資產的3%。對此,中國銀監會近日警示中資銀行關注境外敞口風險。
一般來講,商業銀行在持有外匯資金和經營外匯業務時基本上都會遇到三類風險:交易風險、結算風險和經營風險。在這三類風險的共同作用下,商業銀行就會出現外匯資產負債表上的增值和減值。而當外匯資產負債無法直接沖銷時,就會只有最后無法互相抵消和人為沖銷形成外匯風險敞口。
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金融市場大幅動蕩的情況下,中資銀行境外敞口風險集中上升。數據顯示,在今年上半年商業銀行存放境外及拆放境外同業的資金規模大增,特別是當下人民幣對美元波幅加大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外幣資產增加較快,使其匯率風險敞口相應加大。
另一方面,對手和信用風險使境外債權風險管理變得更為復雜。去年下半年,隨著歐債危機動蕩升級,跨境資金市場出現緊張態勢。銀行通過表內外投資工具涉及巨額次債投資等信息被披露,市場擔心加劇。交易對手資信狀況的不確定性使銀行縮減了信貸額度,市場上資金供應驟然減少。由于這一過程是系統性的,市場參與各方擔心資金不足,開始預先儲備流動性,由此導致市場上資金供給下降,銀行也開始降低杠桿率。在這種情況下,那些資金期限錯配嚴重,并依靠跨境籌資的金融機構風險完全暴露。
境外債權風險不斷上升,但中資銀行管理敞口風險的能力卻不如人意,尚難以做到對敞口實時集中監控,國別風險撥備嚴重不足,緩釋風險的能力有限,因此,必須全面提升風險管控能力。
首先,在商業銀行提升撥備覆蓋率,實行動態撥備率指標控制的基礎上,應保證按匯率風險敞口分配足夠的資本以覆蓋匯率風險。與此同時,商業銀行也需建立流動性風險監管標準,增強銀行體系維護流動性的能力。
其次,由于商業銀行的凈敞口主要是由兩個敞口構成的。一是自留敞口,即自身開展業務需要和自身所愿意承擔的外匯風險部分;二是對沖敞口,即商業銀行需要通過風險對沖手段來加以對沖的敞口部分。通常,商業銀行主要考慮第二個匯率風險敞口,因此,針對匯率動蕩引發的敞口風險,需要進一步優化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幣種結構、縮小各相應外匯幣種敞口與凈敞口。
商業銀行還可以通過貨幣互換、遠期合約、保證貸款等長期保值手段,以及期貨合約、遠期合約、貨幣市場、期權合約等短期保值方式對商業銀行各幣種的應收款或應付款進行保值增值,還可以利用外幣期權合同對外匯敞口進行套期保值,從而減少外匯損失,增加外匯收益。
而長遠看,我國商業銀行應該在全球市場中的產品提供、服務創新、品牌影響力等方面加強,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跨境貿易結算,更多地開發人民幣各類產品,盡可能地降低其外匯存款或貸款,從而避免資產結構錯配的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