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2 00:50:42
如果說安全是企鵝帝國在PC領域的短板,那么,騰訊CEO馬化騰顯然不想將這種劣勢延續到移動互聯網領域。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謝曉萍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謝曉萍 發自北京
如果說安全是企鵝帝國在PC領域的短板,那么,騰訊CEO馬化騰顯然不想將這種劣勢延續到移動互聯網領域。
“堅決反對假借用戶之名,利用安全進行用戶難以辨別的行為。”在昨日(9月11日)召開的2012中國互聯網大會上,馬化騰向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隔空喊話,火藥味十足。
據馬化騰透露,騰訊將成立10億元的安全基金,鼓勵更多企業參與到移動互聯網的安全行列當中。這也是騰訊首次對外公布在移動安全領域的具體投入金額,意味著360未來在移動互聯網安全領域將迎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PC戰場:安全是博弈“武裝力量”
馬化騰表示,騰訊對安全領域會非常重視,而且投入巨大。如果沒有安全的保障,未來移動互聯網就是一個空中樓閣。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馬化騰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表態要進入安全領域。在今年5月份的移動互聯網大會上,馬化騰就表示:“我們覺得手機安全不是交給一家公司就可以完全解決的,就像生活里不能什么事都找警察。”
2010年3Q大戰,讓馬化騰深刻意識到,雖然騰訊被外界譽為中國互聯網第一大客戶端,但是,一個用戶數遠不及騰訊的奇虎360,卻可以憑借著網絡安全領域的優勢將騰迅搞得手足無措。
“安全不僅僅是互聯網的服務,更關鍵的是它相當于 ‘武裝力量’,這種力量看起來不大,但是卻足以對巨頭產生威懾力。”互聯網專家洪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這種武裝力量被其競爭對手奇虎360掌握,對于騰訊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風險。
知名IT經理人王冠雄也指出,騰訊帝國的命脈是產品間的相互推薦系統,這也意味著馬化騰不可能將“判定權”拱手相讓,必須補齊網絡安全的短板。
記者注意到,3Q大戰之后,騰訊通過股權轉讓投資金山軟件15.68%的股權,并斥資2000萬美元投資金山網絡,正式切入安全領域。外界普遍認為,與金山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后,騰訊在互聯網安全領域將擁有足夠的能力抗衡奇虎360。
王冠雄指出,PC上的安全軟件戰爭已經結束,未來的戰爭在手機上。
事實上,Android平臺中沒有統一的AppStore監管,給手機安全服務留下了很大的市場空白。
“在PC上,騰訊的策略是維持,即繼續做QQ電腦管家和扶持盟友,比如成為金山公司第二大股東。但是,在無線互聯網領域的手機端,騰訊的策略卻是進取。”王冠雄表示。
從騰訊手機管家,到手機健康節,再到移動安全實驗室,以及移動終端安全架構3.0解決方案,騰訊在移動安全領域步步為營。另外,騰訊還對手機加速、病毒防護、流量監控、省電管理等手機各方面的“亞健康”問題進一步發力。此前,騰訊還推出了針對手機用戶個人隱私保護的解決方案。
騰訊無線安全產品部副總經理胡振東此前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騰訊做手機安全不以盈利為目的,堅持做免費的幫助用戶保障隱私的工具型產品。
“可以預見,騰訊投入的10億元安全創新基金,相當大一部分將砸在手機安全軟件之上。”王冠雄表示。
移動終端:微信是騰訊殺手锏
除了安全領域產品的布局,騰訊還有一個殺手锏——微信。
憑借著微信在即時通訊領域的高歌猛進,作為傳統互聯網巨鱷的騰訊真正拿到了登陸移動互聯網的門票。
而此時馬化騰斥資10億元加速手機安全領域的發展,也讓業界不禁為奇虎360捏上一把汗。
事實上,安全是360的發家之本,其在PC上成功也令周鴻祎希望將此優勢復制到移動互聯網。在昨天的互聯網大會上,周鴻祎表示,360希望能成為在PC、移動終端上最大的網絡安全服務提供商。
不過,隨著騰訊在移動互聯網安全領域的布局和發力,360在手機安全領域的進程可能不會太順利。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盡管在PC端360擁有安全衛士、瀏覽器、網址導航等眾多產品,但其在移動互聯網入口上的布局才剛剛起步。
2011年奇虎360上市之后,周鴻祎曾四面出擊,布局移動互聯網,先后推出了360手機衛士、360手機桌面、360瀏覽器、360安全通訊錄、手機助手、360云盤等10余款產品。但是,這些應用并沒有獲得期待中的成功。
周鴻祎坦陳,360并沒有獲得移動互聯網門票,而微信做到了。
相比較360的摸石頭過河,騰訊的策略卻很明顯,從入口、渠道、技術全面布局。
通信專家陳志剛認為,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騰訊雖然宣稱自己不做手機,但在軟件部分如微信、手機QQ、騰訊微博等入口都下重手發展;在硬件方面,騰訊也正在布局手機操作系統、刷機渠道的廠商預裝,這些都是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入口。
除了搶占入口,騰訊對于安全布局還有更大的野心。胡振東此前曾透露,360側重于殺毒,而騰訊QQ手機管家不再只是定位于手機安全層面,而是包括手機安全、軟件智能管理、系統優化等。騰訊希望站在一個更高的、更廣泛的安全角度,提供一種管家式的服務,這與360的保鏢服務有著明顯的區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