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2 00:59:06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楊海艷 發自上海
每經實習記者 楊海艷 發自上海
在整體車市盡顯疲態之時,國內豪華車市場 “風景這邊獨好”的增長勢頭令各大汽車品牌艷羨不已。為了能在國內車市分得一杯羹,越來越多的豪車品牌加速了在中國的國產化進程。繼英菲尼迪落戶襄陽之后,奇瑞與捷豹路虎的聯姻也正式獲批,而沃爾沃的國產化進程也將在年底前逐步明朗。
但是,與深耕中國市場多年、以德系三強為代表的豪車品牌相比,后來者不僅在國產化進程中喪失了先機,在渠道下沉以及品牌影響力上也有一定的差距。
汽車評論員鐘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與德系三強相比,“其他豪車品牌在定位上各具特色,如沃爾沃主打安全,英菲尼迪則以設計感作為最大賣點。后來者如果能采取更為靈活的價格體制和營銷手段,或許還會搶食部分德系三強的市場份額。”
豪車品牌大舉國產
10月底,奇瑞捷豹路虎合資項目正式獲批,合資項目將落戶江蘇常熟。而在此之前,其他豪車品牌已經在加速國產化進程,以期在增長勢頭良好的國內豪車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今年5月,英菲尼迪落戶襄陽,并表示將在2014年正式推出首批國產的兩款車型。
自完成并購之日,沃爾沃就把國產化項目提上了日程,其在華整體生產布局不僅包括上海的研發技術中心和中國總部,還包括大慶和成都的整車生產基地以及張家口的發動機生產基地。
雖然國產化進程一波三折,但沃爾沃汽車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長沈暉曾公開對媒體表示,“沃爾沃對中國工廠的布局和規劃已經全部上報,進展非常順利,沃爾沃S60將于明年上半年面世,下半年正式開始銷售”。
豪車品牌的大舉國產,根本原因在于國內豪車市場的高速增長。數據顯示,今年1~9月,寶馬在華的總銷量為21.98萬輛,同比增長32.7%;奧迪則在華售出29.71萬輛汽車,同比增長31.4%。今年1~10月,奔馳在華銷量增長了8%,至169070輛。
除了德系三強之外,今年前三季度,捷豹路虎在華銷量達到53616輛,同比增幅達80%,銷量較去年全年增長27%。
為配合國產化進程,進一步搶占細分市場,豪華品牌的后來者紛紛加快了在華網絡擴張。
在宣布國產計劃1個月之
后,英菲尼迪在北京啟動了全球首家旗艦店。此外,按照英菲尼迪中國事業部總經理呂征宇的計劃,2016年,英菲尼迪在中國的4S店數量將從目前的60家增至140~150家。
捷豹路虎也開始了大規模的擴網動作,捷豹路虎中國總裁高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捷豹路虎在華簽約經銷商達到130家,到年底,將有100家投入運營。
截至2011年年底,雷克薩斯共有75家4S店,今年預計擴至100家,到2013年則將達到135家。而沃爾沃的計劃是到2017年,沃爾沃的經銷店數量將從2011年底的125家擴展到220家。
競爭差異化市場
2011年,英菲尼迪在華銷量達到1.9萬輛,同比增長60%。而沃爾沃創造了47140輛的銷量,同比增幅54.4%。一家英菲尼迪的經銷商表示,“國產之后,無論是車型的數量還是產能的供應都會再上一個臺階,留給我們的發展空間也將更大。”
沈暉曾表示,未來5年,沃爾沃在中國的零部件采購量將從3%增長到20%,同時核心零部件供應商的采購成本將有望下降20%。上海一家沃爾沃的品牌經銷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旦國產實現成本和價格優勢,沃爾沃的銷量將會得到大幅提升。”
見證了德系三強在華的成功,豪車品牌的后來者將更大的籌碼押在了“國產”上。
但國產化并不是 “靈丹妙藥”。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豪車市場銷量增幅已經開始放緩,過去動輒40%以上的井噴式增長,在今年一季度已降至20%左右。
不過,鐘師認為,雖然整體增幅放慢,但是豪華車市場還是會保持高于乘用車平均水平的增速增長。
面對市場增速放緩和德系三強的先行者優勢,獨特的品牌定位是后來者在華競爭的著力點。
沃爾沃前全球總裁雅各布曾表示,“我們并不想要四面出擊,盲目跟隨其他品牌,我們專注于選擇最具有吸引力的細分市場,給消費者提供最具吸引力的產品。”
捷豹路虎在傳承其英倫風格的同時,采取對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模式。而雷克薩斯則表示,小排量化、混合動力將會成為雷克薩斯今后在中國市場的產品導向。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更多豪華品牌完成國產以及渠道建設計劃,在2014年前后,各品牌將掀起新一輪的競爭。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m.jxzk19.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