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5 01:10:1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可瞻 實習記者 羅慧
每經記者 楊可瞻 實習記者 羅慧
2012年,歐洲領導人在化解主權債務危機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從歐洲穩定機制(ESM)的建立到直接貨幣交易(OMT),都為降低風險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目前有跡象表明,歐盟對銀行紓困的條件將更為嚴格,這對于“銀行危機”而言,無疑又是一個糟糕的消息。
直接資本重組恐作廢/
據《金融時報》援引歐盟的一份草案指出,未來像愛爾蘭這樣面臨銀行業崩潰的國家,想要從5000億歐元ESM處得到援助,國家政府必須承擔起大部分重任,要么必須與紓困基金共同投資瀕臨倒閉的銀行,要么必須擔保ESM不受虧損。
計劃草案稱,那些尚有財力的國家,在向ESM申請救助資金之前,必須先向瀕臨倒閉的銀行注入資金,如果接受救助的銀行仍然面臨資不抵債,則該國政府將必須保證ESM不受任何虧損,或者保證ESM借出的資金將被如數奉還。
對此,《金融時報》分析認為,這意味著歐盟要求那些深陷困境的國家來分擔救助成本,而這也意味著此前歐盟領導人關于打破銀行危機與所在國家政府主權債務危機間惡性循環的承諾將無法兌現。
在去年6月,歐元區就瀕臨倒閉的銀行進行“直接資本重組”達成協議,為銀行紓困的成本將從國家主權政府轉移至ESM,由17個成員國共同出資建立的救助機制來承擔。而“直接資本重組”也曾被視為是消除歐元區危機最大的風險因素,這將銀行風險隔離在政府主權債務之外。但目前看來,歐元區不打算兌現這樣的承諾。
對此,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Group)歐洲分析師穆杰塔巴·拉赫曼(MujtabaRahman)表示,“在ESM對銀行進行直接資本重組的討論中,成員國漫不經心的態度已經明顯存在一段時期了。這意味著我們與去年6月達成的銀行與主權國家賬目劃清界限的安排距離還很遠。”
而歐元區高級官員則拒絕就這份草案進行置評,只是說歐盟領導人要求他們在今年6月之前拿出最后決定,而在此期間這份草案的內容很可能被修改。
歐洲仍被視為最大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就在一天之前,美國著名科技網站BusinessInsider(BI)公布了美國銀行BofA的調查結果稱,投資者認為,未來歐洲仍是市場中最大的風險。這是BofA在1月4日至1月9日,對全球86位固定收益類基金經理進行調查得出的結論。未來全球的幾大風險包括歐洲基本面、美國財政懸崖以及其他風險,歐洲風險占到的比例是37%,而美國財政懸崖占比為31%。
對此,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MarioDraghi)最近指出,“歐元區的金融狀況在好轉,但是大體上經濟并沒有好轉。更加麻煩的是,政策制定者們過高預期了經濟增長,迫使他們不斷對向下預期做出修改?!?/p>
而德意志銀行策略家吉姆·里德(JimReid)在對2013年歐元區經濟前景陳述中指出,“盡管在2012年,歐洲央行在解決歐債危機的問題上做出了不少讓步,也讓危機表現出好轉跡象,但2013年,主權債務危機依然存在,那些脆弱的國家很有可能因對償付能力的擔憂,重新建立可操作的流動性程序?!?/p>
目前看來,歐盟一旦在銀行紓困問題上采取強硬姿態,無疑將加劇歐洲風險的不確定性,這也極有可能使得歐洲在2013年繼續成為全球經濟最大的威脅。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m.jxzk19.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