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6 01:10:09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查道坤 發自江蘇
每經記者 查道坤 發自江蘇
1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了恒基地產(00012,HK)南京九瓏天譽項目涉嫌通過勾結擔保公司騙取購房證明來規避限購政策,使得部分已經擁有二套及以上住房的人,也能再次購房。
記者了解到,在昨天(1月15日)上午南京市住建委產權市場處召開的媒體座談會上,該部門一位負責人表示,已經查實了恒基地產九瓏天譽項目確實存在“繞”限購的違規舉措,違背了國家調控政策,已責令其全面整改。
對此,南京一位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繞”限購已經成為南京地產行業里的潛規則,很多樓盤都存在這樣的問題。
責令其全面整改到位/
2011年2月19日,南京市正式出臺樓市限購政策,政策規定,對已有1套住房的南京市戶籍居民家庭、能夠提供1年以上(含1年)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南京市戶籍居民家庭,可新購1套住房;對已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南京市戶籍居民家庭、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南京市戶籍居民家庭、無法提供1年以上(含1年)南京市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南京市戶籍居民家庭,暫停在南京市區內向其銷售住房。
此前,關于有南京開發商鉆漏洞幫助購房者騙取購房證明來規避限購政策,使得部分已經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人也能再次購房的傳言不斷傳出。因此,1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了恒基地產南京九瓏天譽項目涉嫌繞限購的新聞,立即引起輿論的高度關注。
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是,昨天(1月15日)上午南京市住建委產權市場處召開的媒體座談會上,該部門一位負責人表示已經查實了恒基九瓏天譽項目確實存在繞限購的違規舉措,違背了國家調控政策,擾亂了市場秩序,已責令其全面整改,且必須整改到位。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獲悉,該項目代理公司有一位銷售人員利用擔保公司為客戶開假證明獲取購房資格,目前該銷售人員已被給予開除處理。
上述住建委人士在座談會上還表示,關于外界說中介拿2萬元搞定房管局工作人員開新購住房證明的問題,答案是否定的,中介是拿去辦單身證明(離婚證)或補繳社保,而房產部門跟民政部門沒聯網,離婚證房產部門沒法全部核實,就算查出來是假離婚證或社保證明,房產部門也沒有處罰權。
業內稱是市場潛規則/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在南京樓市中,消費者通常為了規避限購令而辦理假戶口簿、假離婚證、假單身證明和假社保證明。
關于辦理社保證明,南京市人社局社會保險費征繳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自從南京實施限購令以來,前來辦理社保證明的人就多了,“以前每天只有幾個人來開社保證明,大都是為了孩子上學、出國,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每天要開出400多張社保證明,而這些絕大多數都是為了買房子。”
此外,上述工作人員還對記者說,“社保(證明)開多了,也就出現一些奇怪的現象,比如有的單位總共只有幾個員工,但是能為幾十個人甚至上百個人交社保,雖然法律規定不能這么做,但是可以看出是在給人幫忙辦理。”
對于南京市出現“繞”限購的行為,一位業內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繞’限購目前是南京房地產行業的潛規則,很多樓盤都存在這樣的問題,置業顧問通過限購令的漏洞,幫助購房者采取一些‘繞’限購的方法,以此達到快速銷售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為何那些辦理假證明的能夠順利拿到購房證明?對此,上述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繞’限購歸根結底是地方主管部門執行 (限購政策)松動造成,南京市場‘繞’限購成為潛規則現象,表明了限購在南京在一定程度上被架空。”
就如何杜絕開發商“繞”限購的問題,該業內人士說,“繞”限購實際上是違反國家政策條文的行為,如果沒有遵守就應該受到處罰,“只有地方政府通過嚴格的審核和檢查,加大監管處罰力度和范圍,及時向社會公開調查結果,這樣才能最終杜絕‘繞’限購的現象發生。”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m.jxzk19.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