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3-18 08:38:55
每經記者 胡健 發(fā)自北京
剛剛獲得在北京購房資格的外地人王力在一輪全家總動員后,終于湊夠了90萬元的首付,其中半數都是借來的,但他顧不上這么多了,趕緊就和房主簽訂了過戶協議。
“思考買房不買房、如何買房用了三年,真買下這套200萬元的二手房,國五條出來后,從看房到最后過戶一共也就半個多月。”王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感嘆道。
新政對于二手房市場的影響有多大?根據北京住建委網站公布的網簽數據統計顯示,截止到16日,3月份北京全市二手住宅網簽總量已達23779套,雖然3月才剛剛過半,但是網簽量已經創(chuàng)下了自2010年5月份以來近34個月來的月度成交量新高。
偉業(yè)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3月初國五條細則出臺后,但各地執(zhí)行細則出臺并無明確時間表,“月底前必將出臺”的市場預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各方“搶搭政策末班車”的恐慌。
北京二手房交易井噴
3月1日傍晚,國務院發(fā)布了“國五條”細則,要求各地區(qū)堅持房地產調控,出售住房按規(guī)定征收20%個人所得稅,加快中小套型項目審批,禁止囤地、炒地、哄抬房價的開發(fā)商拿地等進行明確規(guī)定。
而關于從嚴征收20%個人所得稅的規(guī)定無疑殺傷力最大,賣方擔心未來房子賣不出,買方更是懼怕稅收轉嫁至自己身上。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顧云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影響最大的就是關于所得稅政策,本意是遏制投資、投機性需求,過去20%個人所得稅的稅率也提出過,但執(zhí)行中沒有依照這個來,新政客觀上對全社會二手房市場造成了極大震動,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交易場所出現排長隊現象。
事實也的確如此。胡景暉說,二手房市場已經簽訂合同或即將簽署合同的交易雙方期盼盡快網簽過戶需求量的增加,引發(fā)了近期網簽量的大幅上漲。此外,新政出臺后咨詢量、新增需求和房源登記量、成交量的明顯上漲,也將使得北京執(zhí)行細則落地前的網簽量持續(xù)保持高位。
房價方面,新政的殺傷力也在京城樓市漸漸顯現出來。據鏈家市場研究部統計,3月1日新政出臺后,業(yè)主下調價格比較明顯,3月以來,降價的日均房源量較2月平均水平上漲3.2倍。降價房源的占比也較2月增加1.5個百分點。
鏈家市場研究部分析師張旭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源于對地方細則落實后,交易稅費、購房成本、交易難度增加等因素的擔憂。另一方面,地方樓市新政執(zhí)行后,二手住宅市場有可能出現明顯降溫,此前看漲樓市、高價掛牌的業(yè)主紛紛調低價格,以便順利出售。
北京在全國也并不是一個特例,據了解,3月4-12日,廣州市各大房地產交易登記中心二手房日均收件量達到722宗。廣州市房地產交易登記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的二手房交易過戶狀況估計要等到“國五條”細則落地,才會有所變化。
地方細則最遲本月底出臺
3月1日國五條細則中,樓市熱點城市也被要求在月底前推出本地執(zhí)行細則,目前距離大限的時間已經不多。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北京等多地都已經召開房地產調控的座談會,商討本地執(zhí)行細則的具體辦法,北京版的執(zhí)行細則更是有望在本周出臺。
隨著“大限”臨近,二手房市場的火熱程度有所改變,“一些感覺難以趕上網簽的交易雙方已經開始考慮延緩或取消交易計劃,北京二手房市場開始出現降溫勢頭。”胡景暉說。
據我愛我家統計,與新政剛出臺后的一周相比,近一周來北京新增需求登記量、新增房源登記量,以及新增合同簽訂量的漲幅明顯放緩,新增客戶登記量甚至出現了8%左右的回落。
“最快下周,最遲月底細則落地后,北京二手市場將陷入低谷。”胡景暉分析稱。
除對于已明晰的所得稅政策,二手房甚至整個樓市很可能回到低迷狀態(tài)的另一個原因是京版細則的威力或許不小。
多位知情人士也向《每日經濟記者》透露,北京住房目前的限購門檻雖然不會再從嚴設定,但是對購房資格審核將會加強。而信貸和稅收政策也將嚴格按照國家規(guī)定執(zhí)行,并可能有所加碼,比如研究最低計稅價格上調等。“而在房價控制目標中,北京市年初就在全國率先提出”量價齊穩(wěn)“,考慮到北京本來就是熱點城市,即將出臺的控制目標肯定不會太高。”
一位北京本地開發(fā)商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按照北京住建委的要求,項目的新一期開盤時,定價漲幅不能超過上期樓盤價格的5%。
不過,由于國五條關注度較高,在“兩會”上,多個熱點城市的市長在談及房地產時都三緘其口,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就向記者表示,我們會按照國家規(guī)定而執(zhí)行。
“在調控的風口浪尖上,誰都不想當第一,很可能各地的執(zhí)行細則會在下旬扎堆出臺。”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表示。
張旭說,從本次新國五條的政策來看,對于抑制投資性需求會較為有效,政策出臺后市場會迅速降溫,但長期來看,在目前供需不平衡的狀態(tài)下,難改房價上漲預期。決定價格的市場實際供需矛盾仍未解決。
她還提到,相對于其他國家,我國不僅對多套房、投資性住房在稅收信貸方面設有較高門檻,對于剛需也隨之收緊。我國在調控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對剛需誤傷,此次差額個稅的調整,也應采取差異化征收,避免“一刀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