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6 01:11:44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6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要圍繞穩增長、調結構,陸續出臺擴內需的舉措,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光伏產業是新能源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我國光伏產業已具有相當國際競爭力,但受全球光伏市場低迷、國內市場應用不足等影響,目前出現生產經營困難,必須支持光伏產業走出困境并健康發展。要在努力鞏固國際市場的同時,用改革的辦法,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著力激發國內市場有效需求,推動產業創新升級。國務院會議新政扶持光伏產業共有六條,其中的第三條提到,“完善光伏發電電價支持政策,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擴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規模”。這將會直接促進光伏電站項目的開發,利好從事光伏電站開發業務的公司。
首先,光伏電站項目在上網電價補貼標準和補貼年限確定之后,項目的內部收益率就基本確定,也就為融資取得了依據,有利于項目投資方向銀行取得貸款。由于光伏項目的投資額較大,從事光伏電站開發的公司一般都承受了較大的現金流壓力,尋求適當的投資退出機制顯得相當重要。光伏電價的補貼標準和補貼年限確定,更加有利于光伏電站投資商通過轉讓或者資產證券化的渠道退出,從而更快地回收現金。其次,明確補貼的發放方式和賬期,為光伏電站項目取得政府補貼提供了可操作性,使得光伏電站項目的收益率更加確定。因此對于從事光伏電站開發業務的公司來說,此次新頒布的政策是重大利好。
光伏電站的優質項目儲備豐富,光伏業務逆勢增長
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中利科技(002309,SZ)加快了光伏電站的產業布局。國內方面,公司已與招商新能源簽訂了3年1GW電站出售框架協議,與青海省政府簽訂了6年1GW的合作協議,同時還與長江新能源、中廣核、中電投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海外方面,公司與中廣核美國公司已簽署3年銷售500MW電站的框架協議,還與海外一些有實力的基金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2013年已啟動及規劃的光伏電站項目近400MW。公司光伏電站轉讓的確定性較高,將集中在下半年確認收入,該業務的收入與利潤都將迎來大幅增長。盡管制造環節的毛利率下降明顯,但光伏電站轉讓收入與發電收入盈利空間較大,將光伏業務的毛利率同比提高9.47個百分點至27.45%。2013年一季度,公司整體毛利率有所回落。
日本光伏補貼極具吸引力,公司成功進軍日本光伏電站市場
在歐美光伏市場貿易壁壘高企的環境下,日本市場的強勁增長為整個光伏行業注入了一劑強心劑。福島核災難后大多數核電站的關閉導致電力需求量高漲,而日本政府出臺的政策及規劃對光伏產業支持力度極大,同時日本銀行利息較低、國民環保意識較高,這一系列因素共同推動日本光伏市場高速發展。
2012年7月1日,FiT政策開始執行,上網電價高達42日元/kWh,其中屋頂項目(<10kW)免稅,大型項目(≥10kW)包含2日元/kWh的稅。這一上網電價折合為人民幣超過2.5元/kWh,比國內的1元/kWh的上網電價高出1倍有余。2013年4月1日,上網電價削減約10%,但這不能改變日本市場仍最具投資吸引力這一事實。
未來三年,中利科技擬大規模開發投資日本光伏電站。控股子公司中利騰暉與福山株式會社簽署了《光伏電站合作開發協議》,雙方擬定于2013~2015年在日本共同投資開發福山株式會社已取得政府批文的500MW光伏電站項目,其中2013年約80MW,2014年不低于200MW,2015年不低于200MW。同時,中利騰暉與日本東亞集團簽署協議,未來三年雙方共同投資開發300MW光伏電站項目,其中2013年不低于50MW,2014年不低于150MW,2015年100MW。
另一方面,日本光伏市場進入門檻較高,中利科技的提前布局將在未來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在日本,光伏產品有兩個重要的認證,分別是日本太陽能發電普及擴大中心的J-PEC(JapanPhotovoltaicEx-pansionCenter)認證與日本電氣安全環境測試實驗室頒發的JET(JapanElectricalSafetyandEnvironmentTechnologyLaboratories)認證,兩者分別針對不同光伏發電系統市場的產品提出相關檢測要求。
J-PEC認證是日本住宅用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10kW)進入的門檻,只有獲得J-PEC認證才能獲得住宅屋頂光伏發電系統的補貼,而目前日本光伏市場以住宅屋頂項目為主,占到80%以上。JET認證是負責執行電氣產品的工廠審查以及產品測試,同屬于IECEE-CB體系,它主要針對日本大型屋頂、地面電站項目,要獲得JET認證需要先對組件產品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進行相關測試。在日本現行的FiT政策下,投資建設光伏電站的投資回報率相當可觀。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日本市場門檻較高,一般需要JET認證和J-PEC認證;中國企業一般通過注冊分公司并作為系統集成商參與電站項目開發建設來銷售產品,或者尋求日本代理商。
中利科技此次成功簽署的3年800MW的合作投資開發協議,是公司開拓日本市場取得的巨大突破,表明公司成功進軍日本光伏電站市場。公司的兩個合作方福山株式會社與東亞集團均有良好的項目儲備與開發經驗,且有多家能源長期投資基金作為后援力量,項目資源與客戶資源俱佳,有利于電站建成之后的運營與轉讓。
光伏電站的商業模式已獲驗證
公司的光伏業務采取國內銷售與國外銷售并重、以建設光伏電站為主、組件銷售為輔的經營策略。公司憑借自身的資源優勢,形成了光伏電站快速開發、建設、轉讓的商業模式,2012年順利轉讓120MW電站項目,驗證了其商業模式的可行性。目前,公司優質項目儲備豐富,2013年已啟動及規劃的光伏電站項目近400MW。我們判斷,公司光伏電站轉讓的確定性較高,今年下半年將大規模確認收入,該業務的收入與利潤未來有望持續保持高速增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