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3-09-17 09:04:23
騰訊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成為中國首家市值過千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
騰訊的移動互聯網版圖再擴大,4.48億美元戰略入股搜狗后,其將擁有全國排名第二的移動搜索,從而將在與百度、360的三分天下競爭格局中取得更大優勢。
由于微信、手游等拳頭產品的持續高增長形成的有力支撐,加上入股搜狗的利好,騰訊控股昨日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成為中國首家市值過千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比肩Facebook。
騰訊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再布一子。昨日盤后,騰訊發布公告稱戰略入股搜狗,將向搜狗注資4.48億美元,并將旗下的騰訊搜搜業務和其他相關資產并入搜狗。
與此相應景的是,騰訊控股昨日股價再創歷史新高,上漲2.53%收于421.2港元,市值達7799億港元,約合1000億美元,成為中國首家市值過千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比肩Facebook。
分析人士指出,微信、手游等拳頭產品的持續高增長是騰訊股價節節攀升的有力支撐;而戰略收購搜狗將助騰訊擁有全國排名第二的移動搜索。騰訊的移動互聯網版圖愈加完善,整合效應初步顯現。
4.48億美元戰略入股搜狗
本次交易完成后,騰訊將獲得搜狗完全攤薄后36.5%的股份,而且騰訊持股比例會在近期內增至40%左右。搜狐及其關聯方仍是搜狗的控股股東,搜狗將繼續作為搜狐的子公司獨立運營。
騰訊除投資4.48億美元現金外,還將旗下的搜搜業務和搜搜其他相關資產,包括通用搜索、問問和百科相關等相關資產和人員整合進搜狗。
資料顯示,在谷歌退出中國后,搜搜吸引了大量原谷歌的技術人員,同時擁有騰訊的用戶資源支持。而搜狗業績持續數年高增長。根據財報,今年第二季度,搜狗營收達50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64%,環比一季度的3900萬美元增長27%。至此,搜狗實現了連續12個財季23.8%的復合增長率,是目前增長率最快的互聯網公司。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NZZ的數據,在PC搜索市場,截至2013年8月,搜狗的市場占有率為10.35%,搜搜為3.62%,合計約14%,已經與360占有18%的市場份額相近。
分析人士認為,交易完成后,依托搜狐與騰訊兩大集團的資源支持,搜狗將在與百度、360的三分天下競爭格局中取得更大優勢。
根據公告,騰訊和搜狗達成共識:將共同研發、聯合推廣和全面整合雙方的產品和服務,并將在搜索技術、用戶研究及數據挖掘等領域中進行深入合作。
布局移動互聯網業務成為交易雙方的共同訴求。搜狐CEO張朝陽稱,“與騰訊核心平臺深入結合,并依托雙方強大的創新能力,不僅搜狗搜索會有更大突破,我們還將引領移動互聯網多個領域的創新。”搜狗CEO王小川表示,“在騰訊移動即時通信服務情景下深度優化的搜狗輸入法將帶來卓越的輸入體驗,而搜索與社交網絡的合力將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
彌補移動搜索的短板
在深圳的騰訊大廈周圍,幾乎所有的商戶已經開始支持微信支付,更有針對微信用戶的專屬折扣。此外,騰訊7月還推出了微信平臺游戲《天天連萌》等。借助其微信的普及,騰訊迅速搭建起包括O2O業務在內的移動互聯網帝國,而本次戰略投資搜狗,恰恰可以彌補其在移動搜索業務的短板。
目前,搜狗公司月度用戶覆蓋數超過4億,位居中文互聯網行業第三,旗下拼音輸入法產品在PC、手機端的市場占有率均高居行業第一位置,搜狗瀏覽器產品位居中文瀏覽器市場第二位置。據悉,新的搜狗不僅將沿襲騰訊給予搜搜的所有資源支持,更將獲得騰訊在移動互聯網端的全力支持。
騰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搜索是一個規模經濟效益顯著的行業。兩個公司的合并將立即達到拓展用戶群體和市場份額的效果,并推動公司長期的業務商業化。“搜搜和搜狗的特點互補,我們相信合并后的公司會帶來橫跨PC和移動設備、在中國廣泛使用的搜索引擎。”該人士稱。
騰訊股價再創歷史新高
另一方面,騰訊在移動端多個產品的協同效應已經初步顯現。8月最新上線的新版微信及WeChat,整合了網絡游戲、表情及支付等服務,這種整合讓騰訊的多個業務板塊在移動端有了更大的增長空間。
記者從騰訊電商易迅網處了解到,自從8月中旬易迅網在PC端及手機客戶端全面接入微信支付后,截至8月31日,易迅網微信支付訂單量累計將近30000單,日均訂單在1600單以上。其中,以8月31日約3000單的微信支付訂單為例,半個月內,易迅網單日微信支付訂單量較8月中旬增長超過500%。
不僅如此,微信支付也拉動了易迅手機客戶端的下載激活。在微信支付爆發式增長的8月中下旬,易迅iOS及安卓手機客戶端的日均激活量達到平時日均激活量的6倍。
正是基于對騰訊移動互聯網業務增長及盈利性的高度樂觀,日前,摩根大通、花旗等紛紛上調騰訊目標股價。昨日騰訊股價達到創新高的421.2港元,成為中國首家市值過千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
騰訊相關負責人表示,騰訊將繼續致力于發展移動互聯網業務,也將加大在移動安全領域的投入,保護用戶的使用安全。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