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3 01:04:10
每經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12月2日,央行公布了《關于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分別在投融資匯兌、人民幣跨境使用、利率市場化、外匯管理改革等幾大方面列舉了30條具體措施。作為上海自貿區改革的配套措施之一,《意見》的出臺將對相關金融機構、企業以及普通百姓帶來哪些好處?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深入采訪和解析。
隨著央行的分賬管理規定正式發布,上海自貿區內銀行業務距實質性推進又前進了一大步。
昨日 (12月2日),央行公布了《關于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30條意見涵蓋了貿易便利化、人民幣跨境結算、外匯管理、利率市場化等方面。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央行的《意見》是對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要求的細化和落實,基本未超出市場預期,就《意見》內容來看,上海自貿區的離岸業務仍然有放開的余地。“我認為可以一次放開到位。在香港可以做的人民幣業務,在上海自貿區內應該都可以做。”
對于今后的政策走向,業內人士及專家均認為,需等相關部門出臺進一步可操作細則之后,才能開展具體業務。
業內期待具體操作細則出臺/
由于自貿區是 “境內關外”,居民、非居民以及區內、區外企業仍可在銀行辦理業務,但為了保證居民與非居民的賬戶有隔離,不會在關內關外隨意劃轉,分賬系統是金融機構入駐上海自貿區的重要條件。
《意見》指出,“上海地區金融機構可根據人民銀行規定,通過設立試驗區分賬核算單元的方式,為符合條件的區內主體開立自由貿易賬戶,并提供相關金融服務。”
從字面意思理解,此條款將分賬核算單元的目標群設立為上海地區金融機構,那是否意味著自貿區外的金融機構也可從自貿區內的金融業務方面分得一杯羹呢?
“對,要參與到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業務不一定要到自貿區內設立分支機構,離岸金融業務只要做到賬戶隔離就可以了。”趙慶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金融機構而言,如果沒有對客戶進行賬戶隔離,物理隔離是沒有意義的。通常限制金融機構跨區經營,比如工行江蘇分行就不能做上海分行的一般業務,主要是因為涉及到財產抵押,客戶風險防控等問題。”
實施自貿區分賬核算單元以后,在對自貿區金融機構的監測與管理方面,《意見》指出,自貿區分賬核算單元業務計入其法人行的資本充足率核算,流動性管理以自求平衡為原則,必要時可由其上級行提供。
不過,此次央行出臺的是 《意見》而非“政策”,一位股份行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其實現在各家銀行對上述分賬核算單元還比較陌生,因為畢竟不是之前經常能見得到的。因此,在具體的操作細則出來之前,肯定還沒辦法開展具體的業務。
大額可轉讓存單區內先行先試/
在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方面,《意見》指出,上海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可在一定原則基礎上,憑區內機構 (出口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企業重點監管名單內的企業除外)和個人提交的收付款指令,直接辦理經常項下、直接投資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
在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方面,此前市場關注已久的大額可轉讓存單也將在自貿區內先行先試。《意見》指出,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將區內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納入優先發行大額可轉讓存單的機構范圍,在區內實現大額可轉讓存單發行的先行先試。
同時,根據相關基礎條件的成熟程度,推進試驗區利率市場化體系建設。完善區內居民自由貿易賬戶和非居民自由貿易賬戶本外幣資金利率的市場化定價監測機制。條件成熟時,放開區內一般賬戶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而這被認為是自貿區內市場化進程邁出的重要一步。
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利率市場化全國都要搞,不過自貿區內走的步子稍快一些,上海的金融機構本身的經營水平、管理能力、風險控制能力相對領先,所以這些銀行進行大額可轉讓存單試點、一般賬戶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等業務,相對風險也會小一些。
未來政策將會動態調整/
此前,業內人士及各界專家大多認為,應該在上海自貿區內建立離岸金融市場,并且達到一定的深度、廣度和規模,使其成為境內外投資者進行人民幣資產配置的重要市場。從此次央行發布的《意見》來看,上海自貿區的離岸金融業務仍有放開的余地。
趙慶明認為,《意見》中有關“在條件成熟時,放開區內一般賬戶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的表述,實際上還是有管制的。
趙慶明說,“我認為可以一次放開到位。在香港可以做的人民幣業務,在上海自貿區內應該都可以做。內地一些金融機構都是香港人民幣業務的主要參與者,他們一定會借鑒其在香港的經驗,所以不要擔心可能做不好。”
同樣包含在離岸金融業務范疇之內的還有對融資租賃公司進行的管理方式改革?!兑庖姟返诙龡l指出,取消金融類租賃公司境外租賃等境外債權業務的逐筆審批,實行登記管理。經批準,允許金融租賃公司及中資融資租賃公司境內融資租賃收取外幣租金,簡化飛機、船舶等大型融資租賃項目預付貨款手續。
專家認為,上述關于融資租賃機構的管理改革措施將令其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趙慶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金融類租賃公司資金來源除了資本金,還有就是從境外獲取的融資,即境外債權?,F在不再逐筆審批,轉為登記管理,實際上就是事后管理、事后監測。
對于今后政策的走向,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從《意見》中諸多包含著限定性要求的表述,和從《意見》最后一條明確表示的 “制定相應細則后組織實施,并做好與其他金融監管部門審慎管理要求的銜接”來看,還需相關主管部門推出可操作的規則才可執行。與此同時,《意見》表示:“成熟一項,推動一項”,表明政策會是動態調整的。
央行金融支持自貿區《意見》看點
區內居民可通過設立本外幣自由貿易賬戶實現分賬核算管理區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從境外借用人民幣資金符合條件的區內企業,可按規定開展境外證券和衍生品投資業務區內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納入優先發行大額可轉讓存單的機構范圍區內就業并符合條件的個人,可開展包括證券等各類境外投資取消金融類租賃公司境外境外租賃等境外債券業務逐筆審批
企業篇
金融支持自貿區建設 允許外商直接投資項下“意愿結匯”
每經記者 夏冰 發自上海
昨日(12月2日),由中國人民銀行制定完成的針對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的《關于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區內的企業,在貿易項下的跨境收付兌換大幅度放開的同時,直接投資項下的政策也有所松動?!兑庖姟繁硎?,簡化直接投資外匯登記手續。將直接投資項下外匯登記及變更登記,下放銀行辦理。同時,在保證交易真實性和數據采集完整的條件下,允許區內外商直接投資項下的外匯資金意愿結匯。
境內外直接投資將成現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央行本次發文支持自貿區的30條細則以“意見”形式明確。根據《意見》,央行公布的具體措施,包括金融支持試驗區實體經濟發展、便利跨境投資和貿易。
具體內容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探索投融資匯兌便利化,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進一步擴大試驗區對外開放,支持企業走出去;二是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使區內企業和個人更加靈活使用本幣進行跨境交易,降低匯兌成本,減少匯率風險;三是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加快改革進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四是深化外匯管理改革,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逐步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
“現在和銀行溝通下來,我們會在融資成本上有優惠政策,利率方面會比自貿區沒成立前低一些,財務成本的下降,也促進我們在自貿區內謀劃另一家能直接承接外貿交易的子公司。而在過去,因為結算、匯兌方面的不便,我們都不想輕易去承接此類業務。”已扎根外高橋自貿區內多年、專業從事通用廠房出租、通用廠房出售的上海中色實業有限公司的項目經理陳天宇如是告訴記者。
昨日,上海泛亞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渠道部總經理王自立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自貿區內大宗商品中心建設及現代金融創新業務是上海自貿區的重要發展領域,因此,在離岸結算、貨幣自由兌換、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跨境結算、多種方式解決企業融資等方面,能夠真正讓泛亞金融這樣以創新業務為基因的公司尋得較大的探索空間。”
王自立表示,“我覺得政策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機會。以前有色金屬行業因為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行業格局比較分散,因此,出口沒有很有效的組織,很多珍貴的資源沒有得到有效使用。隨著自貿區政策的愈發明朗,為產業尋求國際定價權、話語權獲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
為促進企業跨境直接投資便利化,《意見》提出,試驗區跨境直接投資可按上海市有關規定與前置核準脫鉤,直接向銀行辦理所涉及的跨境收付、兌換業務。
另外,區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按規定進入上海地區的證券和期貨交易場所進行投資和交易。區內企業的境外母公司可按國家有關法規在境內資本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根據市場需求,探索在區內開展國際金融資產交易等。
簡化直接投資外匯登記手續
在跨境收付兌換方面為促進對外融資便利化,《意見》提出,根據經營需要,注冊在試驗區內的中外資企業、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其他經濟組織可按規定從境外融入本外幣資金,完善全口徑外債的宏觀審慎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實防范外債風險。
另外,在探索投融資匯兌便利方面,《意見》表示,區內企業可根據自身經營需要,開展集團內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為其境內外關聯企業提供經常項下集中收付業務。
外匯資金使用方面,《意見》提出支持試驗區發展總部經濟和新型貿易。擴大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企業范圍,進一步簡化外幣資金池管理,深化國際貿易結算中心外匯管理試點,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此外,《意見》還表示,應簡化直接投資外匯登記手續。將直接投資項下外匯登記及變更登記下放銀行辦理,加強事后監管。在保證交易真實性和數據采集完整的條件下,允許區內外商直接投資項下的外匯資金意愿結匯。
對此,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鄭志律師認為,“雖然感覺30條比較寬泛,但其實想象空間很大。《意見》的出臺整體而言對自貿區的金融機構和一般企業都是利好消息。一旦《意見》中的各項政策得到落實,將對跨境交易、進一步吸收利用外資,尤其是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將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
鄭志認為,長遠來看,甚至會對深化市場經濟改革產生積極影響。同時,要注意利率市場化、放開外匯管理的節奏和方式,防范利率劇烈波動、熱錢涌入、惡意套現等風險。
個人篇
個人境外投資開閘拓寬居民投資渠道
每經記者 沙斐 發自上海
自貿區個人境內外投資迎來新突破。央行昨日(12月2日)發布《關于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允許符合條件的個人雙向投資境內外市場。
據《意見》第九條,為了便利個人跨境投資,在區內就業并符合條件的個人可按規定開展包括證券投資在內的各類境外投資;在區內就業并符合條件的境外個人可按規定在區內金融機構開立非居民個人境內投資專戶,按規定開展包括證券投資在內的各類境內投資。
業內分析認為,在資本項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試點開閘個人雙向投資境內外市場的“水龍頭”,與“藏匯于民”的理念相吻合,此舉或將有效拓寬國內居民的投資渠道,并改善現有的金融市場格局。
拓寬個人境內外投資渠道
在資本賬項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目前我國實行的是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制度,境內的個人只可以通過銀行、基金等合格境內機構進行金融、證券等全球資產配置。
“國內居民需要一個更便利的全球投資平臺來配置資產。”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意見》的出臺意味著內地居民可全方位參與到海外資本市場。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允許居民參與海外投資,也更有利于資產分散從而規避風險。
孫立堅表示,由于目前只針對自貿區內就業并符合條件的個人開放各類境外投資,短期內資金量較小,不構成較大風險。隨著對外投資范圍的不斷擴大,以及國內居民對海外投資不斷加深了解,如果國內金融機構在金融創新以及風險控制能力上不能跟上國際步伐,相信會面臨很大的挑戰。
此外,《意見》還允許,在區內就業并符合條件的境外個人可按規定在區內金融機構開立非居民個人境內投資專戶,按規定開展包括證券投資在內的各類境內投資。
跨境電子商務面臨新機遇
《意見》十四條指出,上海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可與區內持有《支付業務許可證》且許可業務范圍包括互聯網支付的支付機構合作,按照支付機構有關管理政策,為跨境電子商務(貨物貿易或服務貿易)提供人民幣結算服務。
據了解,作為首批入駐自貿區的項目之一,上海唯一的國家跨境貿易電子交易試點——“跨境通”電子商務平臺已完成功能測試,正待通過海關總署的驗收即可上線運行。“跨境通”即將推出的商品將主要包括服裝等六大類熱門商品,價格預計有望比國內專柜便宜三成左右。
多數業內人士表示,該平臺一旦上線運營,不僅會直接沖擊國內目前從事海外代購的一批商戶,更會縮小國內外奢侈品之間的價格差距,對于國內奢侈品實體經營也有較大沖擊。而消費者個人也有望得到實惠。
另外,與其他 “海淘”網站不同的是,“跨境通”采取的是倉儲保稅進口加個人購買的模式,即倉庫到個人的直接銷售。為保證價格透明,上述平臺的每件產品,除標明商品本身的價格,還會標明進口關稅和物流費用。
根據承擔“跨境通”建設運營的上海東方支付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東方支付)方面的說法,商品在通關前已全部繳付過 “行郵稅”,通關時,海關的工作人員驗證過“跨境通”商品上獨有的二維碼,會安排其走綠色通道。
“跨境通”要求所有入駐的店鋪,在國內有承擔或者負責售后服務的分支機構。“我們的平臺其實是在做一個全球的商品類搜索引擎,公司主要通過海關對該平臺上所有的商戶以及商品進行備案,可以說平臺上所銷售的商品均系熱門正品商品。”東方支付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平臺的合作商戶主要來自境外,公司對這些商戶的要求是在境內一定要有子公司或分公司,除了方便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后能夠享受到應有的售后服務,還便于海關管理,一旦有責任問題發生,就能快速找到追溯人。
市場篇
資本雙向開放 仍有賴股市配套改革
每經記者 涂穎浩 發自上海
繼證監會9月底發布資本市場支持上海自貿區若干政策措施后,央行也在12月2日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央行出臺《意見》,為資本賬戶的開放創造了一個物質基礎,待條件成熟后,實現FTA賬戶(即自貿區賬戶)和一般賬戶打通,就可以實現資金完全自由轉賬。另外,也表明央行對上海自貿區的態度是非常積極的。”
為資本賬戶開放創造基礎
《意見》指出,要穩步開放國內資本市場。區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按規定進入上海地區的證券和期貨交易場所進行投資和交易。區內企業的境外母公司可按國家有關法規在境內資本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
“《意見》中規定開放國內的資本市場以及個人和企業的跨境投資,現在的開放力度應該說比較大,由于目前風險賬戶的管理是通過FTA賬戶管理,而此前在投資業務上慢一些,這次看到的是投資和跨境貿易結算業務同步在進行。”孫立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也為資本賬戶的開放創造了一個物質基礎,待條件成熟后,實現FTA賬戶和一般賬戶打通,就可以實現資金完全自由轉賬。”
資本市場要想提高對外開放程度,須有人民幣國際化的突破推進,同時還要有資本管制的放松。
“目前來看,最大的障礙在于債市和股市兩個平臺。”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我們的債市和股市在市場化方面的基本要求沒有達到,只有當市場化、法制化有一定基礎之后,國際化的風險才能降低。”
“推出自貿區的目的更多來自于金融自由化,包括利率、匯率市場化。利用自貿區這樣的平臺推動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希望通過自貿區相對封閉地做一個嘗試和跨越。”董登新認為,“央行此次的《通知》是在自貿區試點過程中的嘗試,在自貿區的部署還有賴于資本市場配套(措施)的改革推進,當然還有證監會的協同。”
監管思路出現轉變
董登新表示:“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的最后一關就是資本市場,目前國內的資本市場開放度相對較低,資本市場的現狀跟資本管制密切相關,這一問題又與人民幣的國際化相連,歸根結底在于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可兌換進程比較緩慢。”
《意見》還表示,自貿區內將實施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對此,孫立堅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直以來,由于強調監管的重要性,對業務的創新和開展帶來一些障礙。”
孫立堅指出,風險方面如果真的出現大問題,可以采取臨時性管制措施,對套利投機的完全有可能采取叫停等處置辦法。
之前,金融改革是以監管能力來判斷開放程度,今天則是更多強調開放。從一開始穩扎穩打的辦法,到今天強調通過自貿區的開放實現競爭能力的提高,監管層有一個思路上的改變。孫立堅稱,此次《意見》的出臺,表明央行對上海自貿區的態度是非常積極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