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9 01:16:31
據知情人透露,證監會此次“捕鼠”行動,得益于利用大數據進行數字稽查。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徐皓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徐皓 發自上海
年末的基金業好不熱鬧:基金排名戰激戰正酣,互聯網金融高燒未退,“捕鼠”行動又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近日有多家媒體報道,上海5家基金經理因涉嫌“老鼠倉”正在協助調查。“五鼠”消息一出,讓整個基金業的道德底線再次受到拷問。據知情人透露,證監會此次“捕鼠”行動,得益于利用大數據進行數字稽查。究竟哪些基金公司藏有“碩鼠”?“捕鼠”行動最新進展如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此展開了全方位調查了解。
近日,上海基金業深受 “五鼠”困擾。11月27日晚,一則題為“傳上海基金公司5人被監管部門帶走協助調查”的報道在業內砸下重磅炸彈,多家基金公司陷入“老鼠倉”傳聞。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除原匯添富基金經理蘇競被證實協助有關部門調查之外,其他四家基金公司尚無確切消息。
近年來,監管部門和交易所開始利用大數據,通過數字稽查,篩查出了大量“嫌疑賬戶”,對市場產生了很大震懾。
上海基金業陷“鼠患”/
11月29日,證監會在新聞例會上對沸沸揚揚的 “上海基金公司老鼠倉事件”進行了回應。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近期根據交易所日常核查發現的線索,證監會對個別基金公司旗下管理的部分基金和賬戶涉嫌利用未公開信息進行交易的情況進行調查,目前相關案件仍在調查中。
上述回應證實有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涉鼠”正在協助調查,并明確是“涉嫌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不過沒有對具體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進行點名。所謂 “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就是業內通常所說的“老鼠倉”。
隨著“五鼠”傳聞持續發酵,原匯添富基金經理蘇競首先浮出水面。
“蘇競被查是比較確實的,但聽說后續還有。”有基金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記者通過多方核實了解到,原匯添富基金經理蘇競被要求協助調查已基本確定。
而媒體報道的另外4家 “涉鼠”基金公司,均受到相關公司一一否認。
對此,有接近監管部門人士告訴記者,所謂“五家”基金公司很可能是烏龍,只是該傳言正好與蘇競被查時間點重合,進而引發一連串猜想。“要真正查實一個有問題的基金經理,工作量是很大的,從發現線索到找到證據可能需要好幾個月時間。”
此外,上述證監會發言人也否認了“帶走基金經理”一說。其表示,證監會作為行政執法部門,沒有權力“帶走”,只能根據交易所核查發現的線索要求基金經理協助調查。
蘇競被調查基本確定/
蘇競是在11月23日(被查傳言爆發一周之前)卸下基金經理職務的。當日,匯添富基金發布基金經理調整公告稱,蘇競同時卸下匯添富均衡增長股票基金、匯添富藍籌穩健混合基金兩只基金的基金經理職務。
此前,匯添富曾否認基金經理被調查,稱所有基金經理均在崗。不過,記者經多方消息確認,蘇競確實受到監管部門調查。實際上,已經離職的蘇競被調查,這與匯添富“所有基金經理均在崗”的回應并不沖突。
蘇競是匯添富的資深基金經理,加盟匯添富時間長達7年,擔任基金經理也有6年之久。簡歷顯示,蘇競曾任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級行業研究員、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級行業研究員等,2006年9月加入匯添富基金公司,任高級行業分析師,2007年10月開始正式擔任基金經理職務。
從歷史業績來看,蘇競曾管理的多只偏股型基金都取得過不錯的成績,其中管理時間最長的匯添富優勢精選混合基金在大多數年度排名同類基金前列,在其接管后的2008年,該基金即獲得中國基金業“金牛獎”。蘇競于今年5月已卸任該基金的基金經理。
蘇競管理的另一只產品匯添富均衡增長同樣有著較為穩健的業績,2008年因其抗跌穩健的表現獲得“金牛獎”,同時該基金也是匯添富公司規模最大的基金,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規模達到145億元。
數字稽查初顯威力/
近年來,不少基金公司開始推行量化投資。而與此同時,監管部門和交易所也開始利用大數據,通過建模等方法在海量的交易數據中尋找隱秘的違規行為,這被稱為“數字稽查”。
其中,交易所的監察系統已成為抵御“老鼠倉”的第一大防線。自今年6月原博時基金經理馬樂因涉嫌利用非公開信息交易被調查后,交易所再次利用監察系統發現基金經理違規問題。
今年初,深交所交易監控系統查出有兩個賬戶與博時精選的持倉高度重合,進而發現基金經理馬樂涉嫌違規的問題。當時有媒體報道稱,深交所初步篩查出了大量 “嫌疑”賬戶,有待后續一一跟進調查。這一神秘而強大的監控系統一時間震懾市場。
在2010年之前,交易所監察工作主要關注點在于上市公司內幕交易行為和操縱市場行為,對于金融機構“老鼠倉”行為幾無涉及。這段時間被曝光的基金“老鼠倉”要么是受到舉報,要么是證監會在現場檢查中發現端倪。
近年來,隨著硬件系統和監察理念的不斷提升,監管部門的稽查能力得到了極大提高。證監會透露,目前各證券期貨交易所均全面建立預警驅動、信息驅動相結合的異常交易監察模式,打造了性能先進、精準高效、國際一流的市場監控系統,形成了多渠道、多層次的案件線索分析發現機制,通過不斷強化掃描監測和風險排查,案件線索發現和報送的及時性、精準度不斷提高。
據深交所披露,深交所監察系統可同步實現超過204個報警指標、300項實時與歷史統計查詢、60余項專用調查分析、100多種監管報表監測分析等功能,每年處理的各類實時報警信息14萬余次,平均每個交易日處理報警600余次,全天可處理超過1億筆以上的成交記錄,峰值處理能力達2.5萬筆/秒,可在線保存20年以上的明細和統計數據,存儲數據量可達40TB。
“通過契合監管實際的智能化分析功能,監察系統能夠幫助監管人員及時發現嚴重違規行為的線索,鎖定異動賬戶,提供準確證據,為證監會嚴厲打擊和懲處證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提供了強有力手段。”深交所方面稱。
與此同時,交易所與證監會之間也形成了快速處理機制:交易所在監控過程中發現異常賬戶后將直接報送證監會稽查部門。
另一方面,證監會對于基金公司內部信息也基本處于完全監控狀態。據某基金公司IT部門人士稱,上述監察系統對于基金公司內部郵件、通訊以及一切在電腦上操作過的“動作”都能監控和追溯。“監管部門想要查的話,基金公司是沒有什么秘密可言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