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全部

          每經網首頁 > 全部 > 正文

          新股定價應充分發揮賣方競爭機制

          證券時報 2014-01-21 15:09:01

          新股發行“價低者得”完全是黑色幽默,這說明相關規則需要進一步修改完善。

          為防止人情報價、非理性過高報價對新股定價的干擾,證監會在此前的IPO新政中規定,投資者報價后,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預先剔除申購總量中報價最高的部分,剔除的申購量不得低于申購總量的10%,然后根據剩余報價及申購情況協商確定發行價格。但到底剔除多少比例的最高報價并沒有規定,這一制度空白使得發行人和承銷商基本可以隨意剔除一定比例的最高報價,由此發行人和承銷商從而完全掌控著網下新股最終配售權。

          奧賽康高價發行并大量轉讓老股引起有關部門警惕,1月12日證監會緊急發布《關于加強新股發行監管的措施》進行了政策補漏。隨后有5家新股均暫緩發行,其中的眾信旅游在暫緩后24小時就發布了發行公告,網下詢價一口氣剔除了96.33%的申購量,發行市盈率低于行業平均四成,發行價格定在23.15元,基本上變成了“價低者得”。

          由過去的價高者得演變到目前的價低者得,應該只是暫時的情況,今后隨時可能反彈。較低的發行價當然對申購者有利,但這不符合正常市場運行規律,世界上哪有競買者價低者得的道理?若如此發展下去,那將來是不是要發展到投資者出價一分錢一股?現在的網下投資者已經有無所適從之感,因為承銷商到底剔除多少比例的最高報價誰也難以預判,很可能既不是價高者得也不是價低者得,網下投資者到底該以何種策略去申購新股?沒有了章法,那就只能亂報一通、撞大運去了,這樣詢價得出的發行價格,又有什么參照意義?比如某基金高價中簽某只新股,之所以報這么高的價格是因為私下路演時擬上市公司向研究員透露,“只有報這個價格才能中”。

          新股發行“價低者得”完全是黑色幽默,這說明相關規則需要進一步修改完善。筆者認為應該盡快取消網下詢價這個環節,當然,由于當前市場各方面體制機制還不健全,單獨由買方來競爭得到新股,這可能導致賣方處于絕對有利地位,由此可以考慮改進措拖,要同時建立賣方之間相互競爭以討好投資者的機制。

          筆者因此建議,在取消新股發行詢價環節基礎上,可以直接在網上讓所有投資者進行競價,由承銷商以及發行人直接議定發行價,發行價不能高于同期同行業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的90%。每次組織50家企業集中發行,將擬發行企業的發行市盈率、投資者申購率等指標排序,誰對投資者讓利最大、誰最受投資者歡迎,就優先讓其發行上市,排名在最后的10家企業該次不能發行。此次因為報價不夠優惠沒有拿到發行上市資格的10家企業,在批文有效期內繼續競爭發行上市資格,超過批文有效期,需重新通過發審渠道拿批文。同時規定,每年新股集中發行只有若干次機會。這樣不僅買方內部有相互競爭機制,賣方之間為了爭取發行上市資格也有相互競爭機制,賣方需在獲得上市資格與自己是否劃算之間權衡。買賣雙方都處于競爭之中,可以有效避免市場力量失衡帶來的嚴重問題。

          對于每次集中發行中最受投資者歡迎的40家新股,由于新股價格已經在申購前約定,在考慮投資者非限售股市值和申購資金量的基礎上,可以按照抽簽方式來獲得新股。可以看出,這個新股發行方案徹底取消了承銷商的自主配售權,事實上,承銷商自主配售本就不適合國情,“暗箱操作”、“利益輸送”很難控制,“賣方之間也相互競爭”、“價高者得”以及“抽簽決定”新股配售,這些才是當下最為公平的新股發行方案。

          責編 鄔曉丹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為防止人情報價、非理性過高報價對新股定價的干擾,證監會在此前的IPO新政中規定,投資者報價后,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預先剔除申購總量中報價最高的部分,剔除的申購量不得低于申購總量的10%,然后根據剩余報價及申購情況協商確定發行價格。但到底剔除多少比例的最高報價并沒有規定,這一制度空白使得發行人和承銷商基本可以隨意剔除一定比例的最高報價,由此發行人和承銷商從而完全掌控著網下新股最終配售權。 奧賽康高價發行并大量轉讓老股引起有關部門警惕,1月12日證監會緊急發布《關于加強新股發行監管的措施》進行了政策補漏。隨后有5家新股均暫緩發行,其中的眾信旅游在暫緩后24小時就發布了發行公告,網下詢價一口氣剔除了96.33%的申購量,發行市盈率低于行業平均四成,發行價格定在23.15元,基本上變成了“價低者得”。 由過去的價高者得演變到目前的價低者得,應該只是暫時的情況,今后隨時可能反彈。較低的發行價當然對申購者有利,但這不符合正常市場運行規律,世界上哪有競買者價低者得的道理?若如此發展下去,那將來是不是要發展到投資者出價一分錢一股?現在的網下投資者已經有無所適從之感,因為承銷商到底剔除多少比例的最高報價誰也難以預判,很可能既不是價高者得也不是價低者得,網下投資者到底該以何種策略去申購新股?沒有了章法,那就只能亂報一通、撞大運去了,這樣詢價得出的發行價格,又有什么參照意義?比如某基金高價中簽某只新股,之所以報這么高的價格是因為私下路演時擬上市公司向研究員透露,“只有報這個價格才能中”。 新股發行“價低者得”完全是黑色幽默,這說明相關規則需要進一步修改完善。筆者認為應該盡快取消網下詢價這個環節,當然,由于當前市場各方面體制機制還不健全,單獨由買方來競爭得到新股,這可能導致賣方處于絕對有利地位,由此可以考慮改進措拖,要同時建立賣方之間相互競爭以討好投資者的機制。 筆者因此建議,在取消新股發行詢價環節基礎上,可以直接在網上讓所有投資者進行競價,由承銷商以及發行人直接議定發行價,發行價不能高于同期同行業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的90%。每次組織50家企業集中發行,將擬發行企業的發行市盈率、投資者申購率等指標排序,誰對投資者讓利最大、誰最受投資者歡迎,就優先讓其發行上市,排名在最后的10家企業該次不能發行。此次因為報價不夠優惠沒有拿到發行上市資格的10家企業,在批文有效期內繼續競爭發行上市資格,超過批文有效期,需重新通過發審渠道拿批文。同時規定,每年新股集中發行只有若干次機會。這樣不僅買方內部有相互競爭機制,賣方之間為了爭取發行上市資格也有相互競爭機制,賣方需在獲得上市資格與自己是否劃算之間權衡。買賣雙方都處于競爭之中,可以有效避免市場力量失衡帶來的嚴重問題。 對于每次集中發行中最受投資者歡迎的40家新股,由于新股價格已經在申購前約定,在考慮投資者非限售股市值和申購資金量的基礎上,可以按照抽簽方式來獲得新股。可以看出,這個新股發行方案徹底取消了承銷商的自主配售權,事實上,承銷商自主配售本就不適合國情,“暗箱操作”、“利益輸送”很難控制,“賣方之間也相互競爭”、“價高者得”以及“抽簽決定”新股配售,這些才是當下最為公平的新股發行方案。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永久免费在线观看全网站 | 亚洲中文字幕高清一区 | 亚洲成在人线久久综合 | 亚洲午夜片在线 | 亚洲一级在线观看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