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31 01:07:33
根據德佑地產、佑威等多家房地產企業的統計數據,1、2月份上海的商品住宅成交量均較去年同期下滑2成~3成,3月前23天的成交量,也比去年3月份105.62萬平方米有兩成左右的縮水。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羚強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楊羚強 發自上海
3月28日,易居中國召集了上海近百家房地產商的營銷操盤手開閉門會議,會議內容是如何應對當前市場成交相對低迷的壓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期間,克爾瑞信息集團副總裁于丹丹給出的上海房地產庫存去化周期數據,讓在場的諸多開發商營銷操盤手感到憂心忡忡。
此前,諸多房地產商內部下達的銷售目標都在去年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然而,一季度的商品住宅成交量和成交金額,卻讓很多開發商感到了“寒意”。
根據德佑地產、佑威等多家房地產企業的統計數據,1、2月份上海的商品住宅成交量均較去年同期下滑2成~3成,3月前23天的成交量,也比去年3月份105.62萬平方米有兩成左右的縮水。根據中房信研究總監薛建雄的大概預計,一季度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大概下跌了兩成。
樓市春寒
事實上,這一波樓市“倒春寒”,在上海大部分開發商的預料中。
今年初,上海一部分銀行收緊住房按揭貸款,有開發商表示,今年上海的商品住宅成交量會低于去年。原因很簡單,去年是從2010年開始壓抑了三年的需求集中釋放的成果。當這些需求被集中釋放后,新產生的需求不可能再達到去年那樣的量。
旭輝集團董事長林中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過去十年的房地產市場每三年就是一個周期,向下的時間分別是2005年、2008年和2011年,今年恰恰是第四個三年周期將要結束的時間點。
“房地產的小年”,這是很多地產商對今年樓市的評價。已經過去的三個月,似乎證明了這一觀點。不僅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出現了下滑,杭州、常州等地還出現了新房價格的下調,一些開發商甚至推出了分期付首付等方式來拉動銷售。
于丹丹介紹,今年春節以后,有一批上海人赴澳洲等海外市場置業,這些人群是上海中高端市場的主力購房者,他們的離開無疑加大了部分樓盤的銷售難度。
根據她展示的數據,目前上海市場的主要購買力仍然是剛需購房者,正是這一人群的支撐,上海住房市場才沒有出現大面積的成交下滑。
危中有機
即便市場出現了下滑,由于年初公司就已經決定銷售規模進一步增長,不少開發商依然給上海地區的營銷負責人定出了較高的銷售目標。
“不要拼指標。”面對低迷的市場,于丹丹給開發商們開出了 “藥方”,其中之一就是對銷售目標的調整。她說,很多企業依然按照去年的銷售情況給營銷部門定指標。她發現正是很多企業不合理的銷售指標,令開發商錯失了很多的機會。
于丹丹說的拼指標現象,實際上在去年就已有顯現。然而,當這些公司回過頭看項目的利潤率,卻發現為了沖刺銷售目標,企業犧牲了相當大的利潤率。
世茂集團副主席許世壇就告訴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去年沒賣的房子放到今年賣之后,項目的銷售溢價普遍增加了5%~20%。
今年的市場形勢極可能比去年要差一些,不過,于丹丹說,今年同樣也是部分銷售規模排在后面的開發商提高市場份額、大量挖人、彎道超車的機會。對于行業來說,今年將是個格局變動比較大的年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