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6-30 08:31:16
每經編輯|陳小雨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昨日(6月29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黨委書記霍學文在“第一屆新金融聯盟峰會”上指出,互聯網金融監管要堅持三個原則,即“產品登記+信息披露+資金托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談及互聯網金融的未來,多位參會人士指出,互聯網跨界金融中的直接融資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第三方支付會回歸專業領域,網絡借貸和眾籌資金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總得來說,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將融合發展。
霍學文提監管三原則
目前,中國互聯網金融已經發展為以下四大模式:第三方支付、P2P網貸,以及互聯網銷售產品(如余額寶、百度理財)和眾籌融資。但隨著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的加速,配套監管政策的缺位這一問題正日益凸顯。
霍學文指出,互聯網金融監管要堅持三個原則,即“產品登記+信息披露+資金托管”。其中,產品登記相當于“金融消費者保護+金融風險識別+金融風險處置”,即產品登記是要給金融產品加標簽,加了標簽才能進行風險識別,有了風險識別才能做好風險處置;信息披露相當于“誠信經營+好人舉手+鼓勵創新”,信息披露是為了誠信經營,如果連信息披露都不敢,就不要做金融企業了,而敢于做信息披露就是好人,如果做好人,才能有創新的機會;資金托管則意味著“構筑底限+強化外控+納入監管”,資金托管是一定要把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資金托管到銀行,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托管的銀行就是強化外部監控,然后才能真正把互聯網金融納入監管。
拍拍貸CEO張俊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在P2P企業注冊時,應該給予特殊對待,例如統一登記,而不再以商務咨詢等面貌出現在用戶面前。同時,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核心是真實的信息披露,而在沒有明確的監管和法律法規出臺前,須要求P2P企業披露真實風險,公開逾期率、壞賬率等信息,要求借款合同真實,進而匹配交易。擔保交易要符合擔保法,公司要有充足的資本金。
與傳統金融融合發展
“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方式和方法,個人深信互聯網金融企業取代不了傳統的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銀行一定要走融合這樣一條道路,不能說誰滅掉誰,現在好像把這兩個概念對立起來,一說互聯網金融然后就說要消滅銀行。個人覺得不要對立起來,而是相輔相成:互聯網金融是虛的,銀行是實的,虛實結合,才能做得很好。”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指出。
具體到互聯網金融商業模式的發展趨勢,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則認為,互聯網跨界金融中的直接融資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其中,第三方支付會回歸專業領域的支付;只有網絡借貸和眾籌資金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它的融資量不會高于傳統金融,但它服務的人群會有極大的擴展空間。
不過,易寶支付CEO唐彬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互聯網進入深水區,線上線下已融合,交易在跨界,而支付是為交易服務的,支付必然也會走向融合和跨界。第三方支付作為中國支付領域(尤其是零銷支付)最具創新性和執行力的新興力量,充當了互聯網金融的先鋒隊,也將作為互聯網金融的基石推動金融進一步創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