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10-16 11:35:15
白酒企業異地巨額存款是否正常?“酒企給銀行存款、銀行則承諾協助賣酒,這種存款換銷售的營銷模式已在業內通行。
揭開“存款賣酒”迷局一角
白酒業再現巨額存款離奇失蹤案!時隔不到一年,繼酒鬼酒活期存款被盜后,四川酒企瀘州老窖又曝出遠在長沙的1.5億銀行協議存款糾紛。
白酒企業異地巨額存款是否正常?“酒企給銀行存款、銀行則承諾協助賣酒,這種存款換銷售的營銷模式已在業內通行。酒鬼酒已吃了苦頭,瀘州老窖這次有可能就是類似情況。”多位白酒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白酒企業通過隱蔽手段向非關聯方“低價讓渡”資金使用權,換取摻假的主業收入、利潤或人情,實質已滑入財務粉飾、造假甚至利益輸送的邊緣。
⊙記者 郭成林 劉濤 ○編輯 邱江
瀘州老窖遠在長沙的1.5億元銀行協議存款失蹤,引發市場一片驚愕與嘩然。令人感到離奇的是:瀘州老窖為何異地存款?
某酒業經銷商對記者表示,瀘州老窖之所以異地存款可能是為了幫助經銷商賣酒。“存款賣酒”這一創新營銷模式,正在被業內酒企爭相采用。
然而,“存款賣酒”模式存在先天性缺陷:市場向好時,易被各參與方忽視;市場下滑時,“餡餅”必然變身“陷阱”,造成少數人鋌而走險,把錢挪用投向高利貸市場或者用于其他用途,一不小心,無法在到期前將款項收回,從而造成酒企的存款不翼而飛。
白酒業再現巨額存款離奇失蹤案!時隔不到一年,繼酒鬼酒活期存款被盜后,四川酒企瀘州老窖又曝出遠在長沙的1.5億元銀行協議存款糾紛。
面對市場的驚愕與嘩然,截至10月16日凌晨,涉案雙方瀘州老窖及中國農業銀行長沙迎新支行均以沉默拒絕答復上證報記者的所有疑問。
白酒企業異地巨額存款是否正常?“酒企給銀行存款、銀行則承諾協助賣酒,這種存款換銷售的營銷模式已在業內通行。酒鬼酒已吃了苦頭,瀘州老窖這次有可能也是類似情況。”多位白酒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以財務視角觀之,應呼吁監管部門嚴查“存款賣酒”——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白酒企業通過隱蔽手段向非關聯方“低價讓渡”資金使用權,換取摻假的主業收入、利潤或人情,實質已滑入財務粉飾、造假甚至利益輸送的邊緣。
諸多案例一再證明,通過金融手段進行脫離實業本質的營銷創新,終將自嘗苦果。但是,該反思與負責的又何止企業?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