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1 00:57:0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馬偉民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馬偉民 發自北京
11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會議首次提出,“要建立資本市場小額再融資快速機制,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
這意味著,政府或將從政策方面給股權眾籌松綁,而業內人士也期待監管機制能夠早日出臺。
上半年股權眾籌共430起
眾籌是指通過大眾募資的方式,支持發起的個人或組織的行為。股權眾籌是指大眾通過投資入股的方式,占有早期創業公司股權的眾籌行為。
網信金融CEO盛佳日前公開表示,目前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但是眾籌可以透過網絡上的平臺連結起贊助者與提案者。“只要你有好的創意,并且通過眾籌平臺展示出來,即便身處肯尼亞山區,也能獲得來自硅谷的資金。這就是眾籌的魅力所在。”
“股權眾籌將成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的重要支撐力量。”盛佳表示,在中國金融體系銀行獨大的局面中,眾籌模式可以支持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改善中國資本市場結構,促進國內投資本土化。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清科集團發布的《2014年中國眾籌模式上半年運行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上半年中國股權類眾籌事件共430起,募集資金1.56億元,而股權類眾籌融資需求近20.36億,市場資金供給規模僅占資金需求的7.64%。這組數據也側面反映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渠道有限。
存配套法規不完善等問題
相對于其他眾籌模式,股權眾籌一直發展得不溫不火。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股權眾籌模式融資,會導致公司股東人數過多。而《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超過50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東不能超過200人。這導致大部分眾籌股東不能直接出現在融資企業的股東名冊中。
除此之外,眾籌股東如何參與公司經營,如何享受公司分紅等問題都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規范。與此同時,初創企業風險較大、很容易夭折。
軟銀中國基金合伙人宋安瀾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初創企業的股權眾籌風險較大。“同樣是眾籌概念,至少股市有政府監管、分析師監督、信息也相對透明。而把錢投入私有的初創企業,不知道什么時候錢就燒完了。一般情況下,初創企業得到VC投資(風險投資)的,不過百分之一二,即便獲得VC投資的企業,最后能成功的也只有不到三成。”
盛佳表示,目前股權眾籌的監管細則未出,為了保證投資人權益,對于股權眾籌平臺來說,認證投資人制度就至關重要。為規避存在的風險,網信金融旗下股權眾籌平臺原始會設立了邀請及認證投資人制度,認證投資人的門檻為凈資產1000萬元或年收入50萬元以上,其年度投資額不能超過其凈資產的10%,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從收入、凈資產、投資經驗三方面嚴格把控投資人資質。在原始會平臺上,僅對這部分特定的認證投資人會員發布項目融資需求。
盛佳指出,目前眾籌模式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根據互聯網金融不同模式的特性以及運營方式,對部分模式探索實施審批或者備案制,設立資本金、從業人員資格等準入條件。
“期待監管機制能夠早日出臺,或者設立準入門檻。”盛佳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