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1 00:57:21
目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已超過5000家,企業超過20萬家,我國跨境電商市場正處于“市場啟動期”和“高速發展期”之間。蓬勃的市場背后,跨境電商的物流一直被人詬病。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施娜 發自浙江杭州
每經記者 施娜 發自浙江杭州
“物流是跨境電商中最大的問題。”昨日(11月20日),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新加坡郵政集團CEO沃爾夫岡·拜耳如是說。
今年李克強總理在 《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對外開放時,明確指出要“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
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在3萬億元左右,其中跨境零售約3000億元。目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已超過5000家,企業超過20萬家,我國跨境電商市場正處于“市場啟動期”和“高速發展期”之間。蓬勃的市場背后,跨境電商的物流一直被人詬病。
政策是消費體驗的保證
跨境電商物流一直存在種種弊端。資深外貿人士李鵬博說,這些弊端包括配送時間長、包裹無法全程追蹤、不支持退換貨,甚至會出現清關障礙和破損甚至丟包的情況,而消費者希望有完全的透明度和問責制。
沃爾夫岡·拜耳表示,這一點在國內的物流相對比較容易,一旦跨境就存在不確定性,因為一些國家之間的邊境比較開放,一些邊境有征稅等問題。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運營官張勇表示,海淘用戶都知道,到國外網站購物,需要找一個轉運網站,商品送達少則十幾天,多則一個月,時間不確定,退貨更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企業實操層面,我們每天碰到的問題,涉及海關、商檢,涉及一些特殊的品類,還涉及到很多主管部門。特別是在進貨方面,政策的統一性和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張勇表示,當這個業務發展起來以后,越來越多的商家和消費者對整個業務抱有巨大的期望,并對消費體驗要求也越來越高,政策的確定性和效率是提升消費者體驗非常重要的前提保證。
海外倉和邊境倉緩解配送
如何解決跨境電子商務的物流問題提升消費體驗?
沃爾夫岡·拜耳表示,應該與政府合作,來尋找一些渠道使得跨境電商通暢運行,比如在東盟國家中,安排一些綠色通道,使得物流能夠在某一地區內自由活動,大大減少不確定性和征稅的問題。
同時他指出,“我們今天看到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僅僅是冰山一角,未來將會發展得非常快、非常大,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很大的變革,不僅僅是購物,可以在網上做很多事情,如果合作的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分析稱,目前解決跨境電商物流問題,一是建海外倉,跨境電商出口企業通過在公司主要目標國,建設海外倉來緩解物流配送時間長的問題;二是建邊境倉,在主要業務目標國相臨近的城市,如對俄貿易就在哈爾濱建倉儲。這兩種方式都可以解決或緩解跨境電商物流配送的問題。對于跨境進口電商來說,可以像亞馬遜一樣,通過把商品先放置在自貿區,這樣消費者下單后,商品就從自貿區發出,有效縮短配送時間。
此外,跨境電商的發展對物流行業也是一種倒逼。《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一些快遞公司已經開始布局海外,如韻達快遞在美國洛杉磯與西雅圖、德國黑森州等地開設服務中心,試圖改變四大快遞巨頭(DHL、FedEx、UPS、TNT)在國際業務市場的主導地位。
對于未來3~5年的跨境電商,意大利參考標準有限公司首席合伙人傅益翔稱,“希望中國人去歐洲可以愉快地欣賞風景,同時可以愉快地去品牌店享受購物,電商要做的是物流,將商品直接送到消費者遠在中國的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