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5-02-02 10:43:17
今年1月,“央媽”們無疑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主角,不少國家央行陸續出臺更為寬松的貨幣政策,而與之相對的是全球貨幣市場劇烈動蕩。
新興市場貨幣不受歡迎
“寬松俱樂部”不斷擴容,讓2015年本就波動劇烈的全球金融市場更加撲朔迷離。全球降息潮再起,競爭性貶值成為熱門話題。
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寬松行動,讓歐元和日元匯率一路狂跌,最近雖有所回升,但與此前相比,弱勢依然相當明顯。與此同時,新興市場貨幣也在寬松浪潮下嚴重“受傷”。近期,人民幣匯率持續下跌,墨西哥比索和巴西雷亞爾匯率也在上周五雙雙重挫,其中墨西哥比索兌美元匯率跌至2009年3月以來新低,巴西雷亞爾兌美元匯率也跌至近10年來新低。在俄羅斯央行大幅降息之后,美元兌盧布匯率升破71關口,創下自去年12月18日以來的最高水平。
外匯市場的劇烈波動讓很多大型機構投資者遭受沖擊。香港金融管理局日前公布2014年外匯基金投資業績表現,去年香港外匯基金投資收入為436億港元,比2013年的812億港元下跌約46.3%,是2012年至今表現最差的一年。由于美元升值趨勢超出市場預期,導致外匯基金無法避免賬面匯兌損失527億港元,因此大幅拖低全年回報率。
瑞典北歐斯安銀行亞洲策略主管橫田表示,總體趨勢來看亞洲貨幣兌美元將繼續走弱,因為亞洲多國央行繼續放松政策。橫田還透露,正在對泰銖建立大規模空倉。有分析人士表示,在全球開啟新一輪貨幣寬松的背景下,美元獲得持續走強的基礎,以歐元區為代表的資本外溢效應也會加劇全球資本流動風險,這可能給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帶來一定沖擊。法興銀行公布的一項對機構投資者和對沖基金的調查顯示,未來3個月,新興市場貨幣是最不受歡迎的資產類別。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