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5 17:27:56
來自國際咨詢公司IHS Automotive的分析數據顯示,中國汽車行業2010年整體產能利用率為91%,預計到2015年將降至68%。已低于70%的產能利用率“紅燈值”。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黃琳涵
不出意外,2015年我國汽車產能將達到4000萬輛,遠超出業界對今年2500萬輛的銷售預期。
來自國際咨詢公司IHS Automotive的分析數據顯示,中國汽車行業2010年整體產能利用率為91%,預計到2015年將降至68%。已低于70%的產能利用率“紅燈值”。
對于任何一家車企而言,都無法忽視中國汽車市場的巨大誘惑力。根據LMC Automotive公司最新發布數據,2014年全年,全球輕型車銷量同比增長3.5%,達到8716.7萬輛。在此其中,中國輕型車累計銷量為2368.9萬輛,同比增加 8.3%,占據全球市場的27.1%,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
盡管中國車市增速已在逐漸放緩,但各大車企的投資熱情卻并未減退。在上調銷量目標的同時,車企的產能擴張步伐也不斷加快。
作為乘用車行業的領軍企業,南北大眾的產能將隨著新工廠的投產、擴建雙雙在今年邁入200萬輛陣營。而根據通用汽車規劃,2015年,其在華的產能也將提升30%達到500萬輛。
日系車企中,根據此前官方披露計劃,一汽豐田今年的產能或將突破百萬輛;廣汽豐田2015年總產能將提高至60萬輛;東風本田2015年產能將達到50萬輛以上;廣汽本田第三工廠將于2015年建成投產,屆時廣汽本田產能將達到60萬輛;伴隨大連工廠二期工程完成,東風日產總產能也將達到150萬輛。
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爭相邁入百萬輛產能陣營。近兩年增長迅猛的長安福特,也將在今年迎來其第四工廠的正式投產,屆時其在華累計產能將達到120萬輛。法系合資企業神龍汽車第四工廠于去年9月正式動工,預計2016年投產,屆時神龍總產能將達到105萬輛。自主品牌中,長城汽車計劃到2015年產能和員工數量均翻番,其中產能將從目前實際不到70萬輛增加至150萬輛。
在車企四處擴產,爭奪更高銷量目標的同時,市場環境也在不斷發生改變。有車企內部人士介紹,產能布局一般是提前3~5年作出計劃,這意味著,車企對于產能的規劃是基于幾年前的市場判斷。
不過這一預期并非總是符合實際變化。以2010年為例,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當年銷售汽車1806.19萬輛,同比增長32.37%,而2014年,這一增速已跌落至6.9%。
在此背景下,高歌猛進的擴產計劃也致使產能利用率不斷走低。雖然IHS Automotive公司給出了2015年產能利用率降至68%的預期,但更為嚴重的是,合資和自主的產能利用率正在加速分化,很多自主品牌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已經處于盈虧平衡線以下。
據HIS Automotive估計,外資品牌產能利用率將保持在85%左右,高于平均水平。相較而言,在品牌力和研發能力上優勢并不明顯的部分自主品牌開始顯現頹勢。據銀河證券此前發布的一份研報顯示,在抽樣調查的19家自主品牌中,15家品牌的產能利用率都低于50%,個別企業甚至不足10%。
根據資料顯示,汽車產業的產能利用率達到75%-80%才能達到盈虧平衡,可見自主品牌的成本壓力將在今年持續增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