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1 01:52:1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岳琦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岳琦 發自成都
此次成都提出的新構想將昆明市納入,由此形成了“成渝西昆菱形(鉆石)經濟圈”,并提出“向南依托成都、昆明及泛亞鐵路南通道,打通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出海大通道”。
昆明多位專家學者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均對此表示了認同。
昆明可成為好的出海通道
云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徐光遠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菱形(鉆石)經濟圈”中的4個城市同屬西部,而且把西南、西北的區劃打破,與西部大開發呼應,而昆明可以成為川渝等地往南出海很好的通道。
去年底,國家發改委宣布,長江經濟帶“擴圍”,云南省作為新增省份納入長江經濟帶戰略規劃。同時“推動滇中區域性城市群發展”被正式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而昆明是滇中城市經濟圈的龍頭和重點。
繼2011年獲國務院《關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重大國家發展戰略后,云南省一直努力發揮“橋頭堡”的作用。但對于云南而言,僅僅要向西走出去,向東南亞開放,還遠遠不夠。
云南省社科院區域發展研究專家李吉星認為,云南需要形成“內外交互”,向西走出去的同時,還要向內陸地區形成戰略合作。
云南可借勢吸引更多人才
云南連接中國、東南亞、南亞三大市場,區位特殊,邊疆邊貿優勢顯著,是我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同時也是長江經濟帶各省區走向東南亞、南亞的重要戰略支點。
對“成渝西昆菱形(鉆石)經濟圈”的構想來說,昆明由此成為必不可少的一個支點。徐光遠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菱形(鉆石)經濟圈”的四城可以互相帶動發展。昆明可以成為成渝等地的出海通道,同時昆明也可以由此借勢發展。
云南民族大學民族研究所民族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楊宗亮亦認為,成都和昆明在區域發展和產業分工可以相互協作,在人才和技術方面,也可以互補。
徐光遠表示,成都、重慶經濟相對發達,而云南是向南陸路出口的橋頭堡。如果將來借云南的大通道出口,云南可以從中受益。
李吉星也認為,對于云南來說,目前,人才和資金、技術都還存在一些短板。未來可寄望于通過“抱團”融入長江經濟帶,吸引更多的人才、資金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