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圖片新聞

          每經網首頁 > 圖片新聞 > 正文

          王石:我現在是租房住

          新華網 2015-03-23 22:13:21

          我到深圳之后創業時買過兩套住房,因為種種變故房子不在我名下??紤]各種情況,我現在是租房,不過住房反正是沒有問題的。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底線就是你發自內心認為要遵守的價值觀,是一貫的做法,不會改變,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當老實人沒有想象中那么難。

          Q1:萬科是全球最大住宅地產商,您是老大的老大,請問您住的房子有多大?您有幾套房?

          王石:這個牽扯到隱私,因為“紅燒肉”,我的家庭你們也知道了,我不說你們也明白。我的生活是比較簡單的,簡單當中自然包括住房。我到深圳之后創業時買過兩套住房,因為種種變故房子不在我名下??紤]各種情況,我現在是租房,不過住房反正是沒有問題的。

          中國人為什么對房子那么感興趣呢?人們認為房子才是財產,才是家,和過去的老家、落葉歸根的觀念結合起來了,所以土地、房子在中國傳統觀念里是非常重要的。就我個人來講,雖然我小時候對山區有很溫暖的記憶,但我畢竟遷徙到城市里。我出生在廣西,在還沒有記憶時就隨家遷徙到廣州、湖南衡陽、北京、鄭州,我還依稀記得在老家東北生活過三年。要說落葉歸根,我的家鄉在哪里???盡管我現在也鬢發衰,但就家的感覺來講,尤其是2011年出國到現在,我更覺得自己是地球人。當然,我的感覺、味覺、嗅覺也會表明我的民族是中華民族,但是到底哪兒是我的家,已經非常淡了。

          退休之后我想生活在哪兒呢?我非常喜歡劍橋,無論是人文環境還是“尺度”。劍橋街道很窄,這是中世紀的尺度,恰好也是適合人的尺度,生活非常方便,更重要的是彌漫著書卷氣,那里曾生活過像牛頓、達爾文、霍金這樣的大師,聽著鐘聲感覺他們的靈魂陪伴著你。但是要說溫暖和人情味當然還是要數中國!

          Q2:在人人都瞧不起楊壯老師的誠信時,你就認準誠信是對的,這挺難。怎么才能保持這個信念?有人說,一些人不怕世俗眼光,正是因為堅信自己說的話。那么,我現在留下一個疑問要問:你這種很強的自信,是怎么來的?

          王石:我先回答一下薛教授的問題。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當老實人沒有想象中那么難。我的經歷和教育告訴我就應該這樣做,現在更多的不是你糾結,而是你身邊的人糾結。拿不到好地我就要破產,但我寧可破產也不會違背原則。想通了之后,你就會覺得這就是你要做的。

          你說王石這個人很堅強,但我不認為自己堅強,我是很脆弱的。拿相信我的舉手這個試驗來說,你不舉手對我沒什么打擊,但是當某種誤會,比如我培養的團隊誤會我的時候,員工感到彷徨的時候,我的心里就會很受傷。2008年賑災我捐200萬不少了,網上排山倒海罵我的時候我是難受的,因為我感覺到我的管理層壓力非常大。賑災,中國是災難頻發的國家,我們不能搞運動式募捐。另外,我覺得捐款應該出于自愿,而且不應攀比捐款多少,普通工人一塊錢和企業1000萬能相提并論嗎?錢數不同,但是心是一樣的。2008年的時候,萬科80后的員工已經超過60%了,我看他們用非常委屈的眼神看我,他們很委屈,而且不理解。那時候我很彷徨,我準備辭職,不是因為我說錯話,而是因為我的話影響了80后對我的信任,我的話給管理層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我的話造成了投資者的不確定性,會影響股價,會影響銷售,會影響股東投資。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我內心是很脆弱的。

          Q3:王石老師,今天很高興參加思客講堂,聆聽您非常精采的演講。我想問的是,您剛才講到多少年來堅持的價值觀就是誠信,這個價值觀我們在七年前曾經做過探討,當時給我一個思路就是,現在企業家很多都是在40歲以下,他們提出一個主流價值觀,應該不是一部分人指引出來,另外一部分人堅守的,而是我們能不能成為這個價值觀的踐行者、豐富者、發展者、創造者,很多年輕人現在都開始創業,在這里我受到很大的啟示。改革開放30年來,企業家創造了很多的經濟財富,也有精神財富,這種東西能否轉化為我們的精神財富?最早我想問政商關系,有政府和企業的關系,有官員和企業家的關系,有談權力和金錢的博弈關系,不一而足,但是現在這個問題并不重要了,如果可能我倒想請王石老師介紹一下中國目前最重要的政商關系應該是什么和什么的關系?

          王石:在2012年我們企業家有一個論壇,基本是半開放的,請誰來不請誰來未嚴格限制,基本上不請媒體人,所以是半開放,企業家自己談一些事情。2012年我們知道新一代領導人帶來了希望。我記得那時是作為輪值主席,我的發言主題就是自我更新,不是你希望上面怎么來改,而是你怎么來改,你的主題。今天說挑戰也好、主題也好,關鍵是自我更新,更多的不是政策怎么樣,而是我們應該怎么樣。我這樣不是號召,登山也不用號召。很多人談三中全會對我們今天的走向怎么樣?對我來講,我覺得更需要關注的是基本的東西,怎么變化代表未來。政策開放點走快一點,再保守一點你調整一些,再保守一點你就等于不變了。那這樣我們如何面對變化呢?所以我強調我們要自我調整,我非常清楚我是企業家,企業家自身階層如何完善呢?如果只是完善社會,企業家如何自己做到民主?你又是調動資源的力量,你不民主怎么能要求社會民主呢?比如上一屆在哈佛的亞洲論壇,哈佛留學生組織辦的非常有影響力的論壇,去年在國內搞得非常大的民間的一個投資基金,大家都覺得神秘得不得了,覺得他做得不可想象。到上面請一個著名的教授,剛講兩句話他說來給我跟他合影,非常粗暴,非常無禮。在中國很讓人羨慕的民間著名的資金投資者就這樣,而且不止一次。你想想在哈佛的外國留學生,我們的企業家這樣肯定是不行的。

          我們要講法治,我們說司法上,賄賂是雙方的,得有行賄才有受賄,我不行賄就是我不給你,這是雙方的。所以要從自己做起,從自己的企業做起。為什么要出去,因為我突然覺得我不能太自私,你過了在學校享受、愉悅、提高知識的那個階段,不僅僅是大學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更多的是和其他的人共同交流。所以如何讓社會進步,我覺得企業家的自我更新和現在執政黨開展的反貪運動、反腐敗的這種自我更新是一樣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本身我就覺得我是在自我更新,我有很多不好的東西,每個人都是中性的,有天使的一面,有魔鬼的一面。

          我舉一個很小的例子,我剛才講在劍橋騎自行車,有一天我一看,我那個座沒了,雖然很近,騎自行車15分鐘,但是要走路得半個小時,我騎一個自行車下面沒座,你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呢?我想看哪個自行車的座,我能把它弄過來,但是我一邊騎一邊想這是大白天,我的自行車肯定是在晚上被弄的。

          事后我都在反思,我怎么能這么想,我雖然沒這么做過,但是我情不自禁,誰把我的弄走,我也弄一個別人的去,從來沒想去買來換一個。很簡單,人會情不自禁,特定場景下我相信我是做得出來的,你說這是什么行為?人家會說大企業家能做這事?那是很可能的。一個人不是獨立的,互相之間是互相影響的。就像我剛才講的,我的員工很委屈地看著我的時候,那是一種不信任感啊,如果這時候安慰你兩句,這就是有共同點了。這個社會就是這樣,什么叫愛?什么叫慈善?什么叫憐憫?憐憫是人類最基本的東西,兔死狐悲本身就是動物最本能的東西。

          Q4:我準備在北京買房,但是房價都在下降,我現在是等等呢還是怎么辦?您說您是不行賄拿不到好地,那現在在反腐的驅使下,整個社會關系都在轉變,現在萬科能夠拿到好地了嗎?

          王石:你提了兩個問題,我想先回答你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房地產更多是通過招投標、透明度,拿不到好地也不完全是因為不行賄。當然現在反貪后局面是越來越好,這是毫無疑問的。

          回答你第一個問題是這樣的,你買房很糾結?那你應該請一位咨詢師咨詢一下。當然我得回答你,既然很糾結,你想買又拿不定主意,那就抓鬮。

          Q5:非常感謝王石老師的精采演講。我知道您是1968年空軍的汽車兵,所以請接受我這個84年的空降兵對您這位老兵的敬意。我想了解的是,您在領導萬科的同時又要登山、賽艇、滑雪,您在這里當理事長、主席,同時還要攀登知識的大山,我想知道您如何掌控精力和時間?謝謝。

          王石:我想講個故事,我在哈佛也算名人,你們可能笑了,這還算話題嗎?但是在中國是名人,在哈佛未必。在哈佛那個地方,整個世界的名人匯聚,不僅是企業家,還有學者,何況我是悄無聲息去的,那我怎么成名人了呢?因為現在是中國現象,中國有很多學者,很多企業家,很多政府官員,有的就在那兒學習,有的就在那兒訪問,到那兒老打聽能不能安排見下王石,他們就會問王石是誰,他們就會趕快了解,說誰誰誰想見他。幾乎每天都有人來讓我見,王石就是這么出名的。我到那里是想練英文的,如果見一堆講中文的人,我的英文怎么過關呢?但是你知道中國人會托關系,各種關系托托托,比如某位主任會給我打電話,說見一見誰誰誰吧!當然有一次見了兩個研究生院院長,就是文理學院院長和研究生院院長,研究生院院長是中國人,那絕對是大牌,他們也會來問我問題,就是你怎么來分配時間來管企業和學習?

          我的回答是這樣,中國現在還很粗放,不像足球,更不像08年之后的經濟危機,所以你若戰戰兢兢的,可能就被淘汰掉了,這是大背景。西方現代管理學講制度化,講團隊,講透明度,我就是這個方法,但是很可惜,在中國民營企業當中不講這套,我在講團隊,人家講的是領袖英明。企業領袖說了算,領袖是很英明,但是哪兒有時間事必親為?再能干,項目做多了,中國市場又很大,你還是要有一個團隊,只不過我這種做法在中國還沒有流行起來,之后我再學習西方的東西就可以了。但是本質的東西是什么呢?就是“相信別人”。很多企業家都說我不是不離開,是離不開,我離開半個月就亂套了,我離開三天就亂套了,這是非常簡單的例子。

          去年我在劍橋辦了一個深潛班,把中國企業家拉過去待一個月,其中一位最后就非常糾結,說企業怎么離得開我呢?最終因為答應了我,所以去了,一個月之后他發現公司不但沒事,業績比他預想得還好。中國有很大的問題,就是不相信。人家問,是不是你沒犯過錯誤?不是沒犯過錯誤,鬧了像08年這么大的事件,我說十塊錢,馬云說了一塊錢,即刻輿論從我這里轉向阿里巴巴了,但是他輕松通過公關給化解了。所以阿里巴巴成功,至少從緊急公共關系來講,萬科和他肯定不是一個層級的。

          你相信別人、放心別人,就讓別人去做。比如亞洲賽艇協會,我要做的事,如果上一學期讓我來弄,肯定會抓瞎。上學期因為我要競選,各種比賽我得趕快去,見他們的會長、秘書長,我得亮相、推銷,我的課題就放在那兒,學習就不行了。后來我的老師來了一個電話說我病了,咱們下個禮拜再討論,我如釋重負。突然出現這種情況,你不知道該怎么辦。剛才我說那個秘書長我不用他了,但是從誠信上我還請他當顧問,比原來的待遇更好,連國際賽艇協會都得到一個職務,結果讓他出乎預料。一開始我就贊揚溫州人,英語非常強,我夸獎他什么意思?干活啊。我們的企業家愛怎么講?我能啊,我能你不能。我跟他講就是你能,你一定能。我來做企業其實都一樣,企業家、董事長都一樣,一個是這事兒你做不做,亞洲賽艇協會主席你要不要競選?你不競選這事兒和你沒關系,你競選上了你要怎么做?第二就是用人。更重要的是第三,無論你怎么授權,怎么違反了你的意愿,和你沒有直接關系而出了事,你負責。2008年我隨時準備辭職,我覺得作為一個企業家的大方向就是想好做不做,就這樣。

          Q6:王老師您好,我和王健是十多年的好朋友,他給了我一個圖片是時代封面是人類將活到142歲。所以按照這個年齡來算您還沒有到中年。

          王石:他說的不是我們現在這個年齡段,是從現在出生的。

          Q7:所以我想問的是您的前半生(如果按照這個時間算),您的前半生精采而豐滿,您的后半生您最想做什么?最想推動什么?您最看重未來什么樣的產品?是不是比爾·蓋茨預測的電子產業?

          王石:把我人生有限的年齡大大加長了。實際上,一個成功的人,你聽他做事覺得有預見,有安排往前走,但往往都是成功了之后談過去。照我來講,第一,人生無常。過去是人到七十古來稀。現在八十歲、九十歲,到一百歲的也不稀奇。但是到八十歲還很清晰的,對社會來說還不是多余的,那就不多了,到90歲就寥寥無幾了。換句話說,到了80歲,除了個人、家庭、感情之外,對這個社會來講,從生物生命的延續來講,他已經沒有意義了。對我來講,我剛才的敘述只描述到70歲之前,要到希伯來大學、伊斯坦布爾大學,至少要到2017年,那時候我65歲了,70歲之前做公益活動、企業還在轉型中往前推動。70歲之后有點朦朧的想法,我這個人向來是陽謀的,也不藏著掖著,我想到戈壁灘種莊稼。褚時健74歲創業褚橙,84歲褚橙成為一種立志橙。我從喧囂的都市到一個獨立的島上,有點海明威小說里的老船長那種感覺,享受晚年生活。有新聞說土豆大有作為,中國的飲食結構里要吃土豆。我一看,這是糧食危機信號,因為土豆高產。中國將來糧食是一個大問題,中國27%的國土面積是戈壁沙灘。我受褚先生的影響,70歲去做這件事。至于能活多長,我是這么想的,人生無常,可能明天心臟病就走了。但是我想,上帝給我這個時限,我明天就走了,我不會遺憾的。因為按照生命的時間,我一直有目標在做著。我相信作為我的人生來講,如果我得了老年癡呆,那我一定安樂死。

          從整個體育來講,它本身就是一種希臘精神,是一種身體的美,是身體健康、頭腦加上靈魂。我知道賽艇運動最好的是西安交大。第二北大,清華十年賽艇運動無極而終。這兩年推廣的賽艇運動到哪兒都遇到北大、清華的這批賽艇運動員,他們現在已經成為推動中國民間賽艇運動的種子。

          Q8:王老師,您好。我問一個女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現在大家都說想要抓住一個男人的心,首先得抓住他的胃。我也想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愛情。那我的問題是,您的心被留下了嗎?在您的世界里,您是怎樣給自己的愛情保鮮的?

          王石:你這個問題,我可以不回答嗎?因為這不是一個心理咨詢的愛情節目。

          Q9:我提問題并不是要窺探隱私,愛情也是人的三觀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王石:我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了。

          Q10:首先非常感謝您給我們上了一堂精彩的課。對于我這樣一個剛剛上路的創客,我經常會面臨一些問題,包括很多創業者初期也遇到這個問題,就是挑戰,有的時候是不是能夠將對一件事情的挑戰堅持下去?請王老師追憶一下,您在剛剛創業的時候最難忘、最大的挑戰是什么?您如何堅守下去的?

          王石:這個問題比較好回答。現在很多年輕人創業,尤其是互聯網時代,帶來無限的機會,所以經常提到這樣的問題,挑戰遇到的困惑,挑戰能不能成功,值得不值得去做。我是這樣想的,就我的經歷來講,我選擇做什么職業,什么職業才是值得我一輩子去做的,55歲之前我沒有想清楚,也就是萬科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后,我都沒想清楚。但是之前我做過很多事,當過兵,當過工人,當過機關干部,當過工程師。我33歲到深圳創業,一直創業到55歲,我都不知道什么是值得我后半輩子做的。

          現在我覺得房地產牽扯著城市的自然成長,從城市的發展史到建筑本身的結構、美學,現在各個方面的工作,作為房地產開發商,覺得太幸運了。那年輕人問我怎么來接受挑戰、怎么來接受挫折?哪個項目能做的成功?我的觀點是這樣,當每個人都在談某一個迅猛增長的行業,它一定是泡沫。

          大家都希望成為馬云的時候,你不知道背后有多少犧牲掉的“馬云”。昨天在歐美同學會上有一個人說,他已經5次失敗,但還在創業,懷著自己的夢想去做,即使失敗了也沒有關系。直到今天我得到的結論是,每一件我做的事情,我都沒有準備長期做,但是我都認真去做,做好了對我就是一個積累。我們看到了喬布斯的蘋果,但是你再看看喬布斯在斯坦福的嘉賓講演。遵循你的內心去做,至少你想做這個,當然沒有成的是多數,能成的只是少數。能成功的,就像我,很有運氣,僅此而已。

          就像現在都在談互聯網,一個有點互聯網概念的企業,還在賠著錢呢,而萬科就是傳統的房地產,我們一步一步做到今天,你看萬科下一步怎么發力?萬科發力才剛剛開始。我們不要被迷惑,我相信機器人[1.59% 資金 研報]一定會代替人類,那是未來。至少未來這個星球上不會像我們今天這樣。我們在抱怨著霧霾,將來霧霾都沒有,機器人不用擔心,那是未來的事。我們人類一定要適應互聯網,但是說網上教育取代北大了,那才是胡扯,怎么可能。人不是機器人,就需要人與人的交流,這種交流才產生化學物質,才產生變化,為什么很多人從外地來到這兒聽?可以在網上聽,但人與人面對面是不一樣的。

          所以中國年輕人的機會才剛剛開始。失敗了可以第二次,可以第三次,你們有的本錢就是青春和精力。問我當初怎么做到的,運氣而已。我當兵就是想當軍官,我當5年兵,沒有成為軍官。包括當工人,那時做任何事情都是想做做不成。為什么做不成?替我辯解兩句。三個月我就知道我不能當軍官,因為我非常獨立自由,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一離開部隊我覺得天馬行空,一想到部隊生活我就像做惡夢一樣。我1973年復員,1983年到深圳創業,別人說很艱苦,我說不艱苦,跟部隊生活比起來算什么。我在戈壁灘上開車300公里,早上一頓飯,晚上一頓飯,在深圳青山綠水,就是有點蚊子咬,好極了。在部隊需要集體意識,5年部隊痛苦的磨煉成為了財富,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有文化積累的人,你的苦難經歷是你的財富。但是你沒有追求,你沒有理想,最主要的,你沒有知識,苦難就是苦難,再多了就是災難。

          Q11:在那些危機時刻,能夠讓你堅守下來的精神資源是什么?是如何獲得的?

          王石:答案有點庸俗:信仰。在我們小時候,普遍的信仰和蘇聯很相似,比如衛國戰爭中的英雄故事。但是,中國傳統文化遭到過很大的破壞。對我而言,那種傳統的中國價值觀,包括社會主義、振興國家等等,都是最底線的價值。共產主義信仰在過去提得比較多,現在似乎提得不太多了。對我們來講,現在的信仰應該體現在對社會的包容。

          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很快找到信仰的支撐,但最起碼在尋找的過程中人是向善的,并意圖修正自己。家族、少年成長時代、家庭以及部隊等等,包括過去一些痛苦的經歷,都在影響著我。

          Q12:你提到一個人要有追求、有理想、有知識,可我以志愿者的身份去過老撾,看到身邊很多人有理想、有追求也很善良,但他們的人生最后也不是特別好,甚至其中一些人的結局還很悲慘。對于你的話我有質疑,你可以講一些觀點反駁一下嗎?

          王石:做老實事、說老實話、當老實人,結果就一定會不好,這是你的觀點嗎?很坦然地說,我是這樣做的,結果還不錯,但也許即使這樣做了,結果也不一定好,畢竟還有運氣的影響。但今天論證的邏輯并不是說了老實話、做了老實人就必然會成功,而是當你成功了以后,如果還保持著誠實的品質,才能更好地持續下去。當然,也不排除少數人即使十惡不赦卻也很成功,甚至還能善終的可能。因為我們今天討論的并不是人生的終極目的,不是說這么做就一定能怎么樣,不是那樣一種機械的唯物論價值觀。

          Q13:我問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你在22歲的時候,是怎樣的人生狀態?

          王石:我22歲還在部隊苦熬呢,23歲才從部隊復員。我覺得在部隊兩年時間就足夠了,卻耽誤了三年的寶貴時間。我是1973年復員,1974年當了工農兵學員,開始上學?,F在想起來,才覺得煎熬也是寶貴的財富。就這個問題來看,你非常在乎22歲這個特定年齡應該怎么樣,那么我要說,珍惜你的22歲吧,雖然可能有很多彷徨,命運本身是你自己無法決定的,但唯一能做決定的是你能掌握的具體每一件事。正如我們剛才所說,我很多事情都做得不如意,但仍然盡量做好。

          Q14:聽說您接下來要攀登知識的山峰,比珠峰要難,那您要如何努力呢?

          王石:這是定量化的目標。我原本準備三次登珠峰,實際上去哈佛時我還帶著滑雪板,不但要登山還要滑雪??墒堑搅藙蛞院?,我很快就感覺時間不夠用了。

          在學習上,我覺得有三關需要克服。

          第一關是語言。語言水平一般還不行,畢竟不是旅游,光會聽、說還不夠,還要學以致用,畢竟是在大學。即使是要拿博士學位,講得不好也不太要緊,只要做完功課、通過答辯就可以,專業領域也非常窄。而現在這樣交流,包括到商學院給同學們講課,難度要更大。何況當時不只要學習語言,同時還要完成作業,而周圍的同學年紀幾乎比我女兒還小。

          這么困難還沒有放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我受不了刺激。什么刺激呢?很多人在網上問:哈佛也有中文班?這話一聽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他們認為我到哈佛不是扯么,最多待半年就回來了。其實這么問還好,我不答理這種諷刺就算了。但第二個問法把我刺激到了:哈佛也有老年大學?我心想:是啊,和比我女兒還小的人一起學習,那對我的刺激感多大啊。

          每次考試我幾乎都最后一個交卷,人家都走了,老師恨不得過來扯我的卷子。全是本科生學的課程,一遇到聽不懂的內容,我就得把本科同學的課堂筆記拿回去看,然后做作業交上去,還是可以的嘛。那并不是老年大學,而且在學習上要跟上比自己小三四十歲的同學,斗志一下子就被激發出來了。最后一個交卷,這讓我感到很慚愧,但是回頭想想:和他們較什么勁啊,我是最棒的。這是人生的態度問題。

          第二關是定位,就是如何把自己擺到學生的位置上去。原本是一個企業家,到哪里都習慣了秘書接待、司機接送,幾乎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挺慚愧的??傻搅舜髮W里得自己做飯,突然就發現一切都不一樣了,出門沒有專車,飯也得自己做,要把自己放到新的生活環境中。

          第三關是文化,和社會生活有關。比如辦信用卡,在中國很簡單,但是在美國卻說我沒有資格。我很疑惑,明明有三萬塊錢怎么不行呢?相關工作人員說,因為我在美國沒有信用,那怎么辦呢?最后通過借貸卡,自己花自己的錢,信用卡辦了一個月才下來。諸如此類文化之間的隔閡還有很多,完全是另外一個世界。

          以上這三關是互相影響的。要學習一個國家的文化,飲食很重要,有些中國留學生三天不吃中餐就受不了,而我卻不吃中餐,盡量回避。要適應當地的生活,一是不說中國話,二是不吃中餐。到了劍橋,這種體驗就開始發揮作用了,在劍橋過圣誕節的時候,有幾個院士發現我這么如魚得水,他們自己本身就在劍橋畢業,又受聘并任職于母校,卻問為什么我認識的人比他們還多。我說很簡單,你們都是中國胃,在這里天天晚上都吃中國飯,但我無論是午飯還是晚飯都要和外國同學在一起,正好有機會練英語。

          所以,攀登知識的高峰有什么困難呢?從大方面來講,是人生和生活的心理感悟,但是要懷著開放、學習和好奇的心態去面對文化和知識,而不是抱以功利的心態。

          Q15:我想問一個關于毛大慶的問題。當時您花了很大的心思,讓謝棟準備了大概兩年,請毛大慶吃飯的次數達到了兩位數,甚至你親自和毛大慶交流,最后把這位有影響力的人引到萬科。但為什么這樣的人才到萬科才待了五年多的時間,在房地產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他為什么不愿意和萬科一起堅守并面臨挑戰?“堅守與挑戰”是王石的文化,還是萬科的文化?

          王石:這個問題有點偷換概念。顯然,我們說的“堅守”,并不是在萬科工作15年、20年都不變。我在萬科30年了,難道其他人也要待30年嗎?到底應該堅守什么,我的概念不一樣。應該堅守的不是時間而是底線,無論換不換工作,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是如此。底線是什么?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當老實人。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底線就是你發自內心認為要遵守的價值觀,是一貫的做法,不會改變,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盡管大慶剛辭職,但就我對他的判斷,他也有自己的堅守,所以我們才肯花那么多心思把他請來。從他這五年中的表現來看,我們的判斷是一致的。這次他的離開比較高調,也透露了心扉,清楚地說明了為什么要走,以及之后打算干什么。雖然他離開了萬科,但與我們還是連在一起的,我非常感謝他這幾年在萬科的表現。

          大慶走了可惜不可惜?可惜。值不值得挽留?值得。但為什么他還走了呢?相信是為了追隨自己的心愿,抓住社會轉型中的機會。萬科的人事政策中,有一條叫“好馬吃回頭草”,有一名員工就曾經三進三出。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是一個變動的時代,人才是一條理性的河流,哪里有低谷就流到哪里去。萬科把自己比作低谷,但是有時人才流走了,我們也會檢討,如果原因在于自己,就會想辦法調整和改進。如果有一天大慶說要回來,我們也會很歡迎。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新華網立場。)

          責編 何小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右手影院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专区 在线观看AV中文字幕不卡 | 尤物yw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自产视频免费 |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精品一区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