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2015-05-06 09:00:53
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是新一屆中央領導提出并推進的三大發展戰略。隨著相關頂層設計的公布或即將出臺,三大戰略框架和路徑將更加明晰,實施將步入新的重要階段。
新華社記者李來房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愿景與行動公布一個多月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上月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審議通過。預計該規劃不久將出臺。
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
此次會議召開之前,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湖北武漢主持召開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工作會議,審議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研究推進長江黃金水道建設工作。
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務院去年9月出臺了《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今年4月初批復同意《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
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是新一屆中央領導提出并推進的三大發展戰略。隨著相關頂層設計的公布或即將出臺,三大戰略框架和路徑將更加明晰,實施將步入新的重要階段。
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從高速轉向中高速增長,從粗放增長轉向集約增長,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雙目標”。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中國正著力推進區域發展戰略規劃的設計和實施,區域協調協同發展將為中國經濟打造新的增長極和增長帶,推動實現經濟的提質升級。
三大戰略各有特點。“一帶一路”吸引國內多省區紛紛與之對接,已經有60多個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表示積極參與。京津冀地區有望成為珠三角和長三角之后中國又一重要增長極。橫跨東中西地區的長江經濟帶,依托貨運量位居全球內河第一的長江黃金水道,優勢獨特。
事實上,各地在積極推進和融入三大戰略中已有諸多舉措,并見到成效。
以京津冀為例,一年來三地簽署多項合作協議,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轉移等方面取得進展,一批“斷頭路”打通,三地的PM2.5濃度去年不同程度下降,一批中關村科技成果在津冀實現產業化,河北去年承接京津轉移項目163個。
商務部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邊貿易額2360億美元,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26%,其中,中國對沿線國家出口增長10%,大幅領先于整體出口增速。
隨著長江經濟帶戰略的實施,長江貨運需求旺盛,三峽船閘和葛洲壩船閘一季度貨物通過量創歷史新高。
為深入實施區域發展戰略,中國今年還將出臺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編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新十年規劃,等等。
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趙振華認為,改革是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內涵,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動力和活力,創新體制機制,使之發揮示范和引領作用,推動提升中國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實現轉型升級。
作為中國擴大開放的重要之舉,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月同步掛牌,加上正式擴區的上海自貿區,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這些自貿區也對接了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將有力輻射和帶動區域發展。(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