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5-10 23:50:30
商務部也提到,中國外貿面臨諸多挑戰,國際市場份額本已較高,進一步提高的難度更大,但外貿、特別是出口具備增長的基礎條件,今年有望相對穩定增長。
每經編輯|王辛夷
4月進口數據6年最差 下半場出口或回暖
每經記者 王辛夷 發自北京
外需這駕馬車運行的并不通暢。
5月8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96萬億元,下降10.9%。其中,出口1.08萬億元,下降6.2%,降幅較3月份收窄8.4個百分點;進口8739億元,下降16.1%;貿易順差2102.1億元,擴大85.2%
按美元計價,中國4月出口同比下滑6.4%,上次在4月份下降是2009年,當時降幅為23%。進口下滑16.2%,為2009年來同期最差表現,且為連續第四個月以兩位數速度下滑。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受益于國外發達經濟體的寬松政策以及國內一系列推動貿易變化政策的顯效,未來我國出口可能轉至正增長區間,但穩外貿政策還需加碼。
商務部也提到,中國外貿面臨諸多挑戰,國際市場份額本已較高,進一步提高的難度更大,但外貿、特別是出口具備增長的基礎條件,今年有望相對穩定增長。
4月外貿數據仍在低位徘徊
上月中國進出口數據雙雙下滑,凸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從累計數據看,1~4月出口同比增長1.6%,進口下降17.3%。
連平分析說,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致外需走弱,對主要出口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增速低位徘徊或者負增長。
美國經濟近期復蘇放緩,一季度美國GDP增速大約只有0.2%,制造業PMI下降至51.5%,投資者信心指數下降至22.6點,但未來能夠保持穩健增長。4月我國對美國出口回正至3.1%,增速顯著回升11.1個百分點,但只是反彈至低速增長。
此外,數據顯示,4月我國對歐盟出口增長-10.4%,環比回升8.7個百分點,但仍然延續了2位數的負增長。
連平說,自3月實施歐版QE以來,近期歐洲經濟的疲軟狀態有所改善,4月經濟景氣指數升至64.8點,投資者信心指數反彈至20點,但經濟狀況短期內難以顯著回暖,對外需并未表現出明顯的拉動作用。
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期所產生的內因,也同樣拖累中國出口的表現。
BDI指數從2月510左右的低點小幅反彈至4月下旬600點左右,國際航運市場逐步回暖。然而中國航運景氣動向指數處于97.49的較低位置,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持續跌至4月末的899點,出口形勢并未隨國際市場的復蘇而回暖。
連平說,實際有效匯率的持續上升削弱了出口產品競爭力,從去年5月的113.96漲到今年3月的131.66,對除了美元以外的主要貨幣全部形成大幅升值態勢。
“人力成本、用地成本、資源環保等內部硬性約束條件加重,東南亞、拉美以及東歐國家和地區經貿基礎條件的完善,中國傳統出口行業面臨越來越嚴峻的外部競爭。”連平說。
今年下半場出口或回溫
盡管數據并不好看,但業界還不算悲觀。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表示,今年以來,中國外貿形勢更加復雜嚴峻,下行壓力大,但預計下半年形勢好于上半年,全年可望呈前低后高走勢。
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著美國經濟走出低谷、歐洲和日本經濟加快復蘇步伐,我們預計未來幾個月出口將有所好轉。
她說,事實上,近期美國ISM制造業指數已結束前幾個月的持續下跌、有所企穩。因此,我們預計5~12月出口同比增長7%左右。
交行報告中還詳細列出了中國外需轉暖的一系列有利因素。報告稱,最近歐元區經濟出現提振跡象,低油價、寬松貨幣調整、改革的推進都將對經濟復蘇起到積極作用。日本將維持目前寬松的貨幣政策不變,以全年80萬億日元的額度擴大基礎貨幣,并可能加碼政策寬松力度。
報告并稱,美聯儲預計首次加息時點將延后至第三季度,美國表態如果中國能滿足TPP的高標準將歡迎加入,釋放出中美貿易加強的信號。
商務部官員則更關注與我國外貿結構所透露出的新氣象。孫繼文說,一大批企業通過加大自主品牌培育、加強研發創新、建立國際營銷網絡、探索跨境電商模式擴大出口,成為增長亮點。
他稱,面對新形勢、新挑戰,要主動適應新常態,把穩增長、保份額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進一步清理規范進出口環節不合理收費,切實緩解融資難融資貴,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改善營商環境。在保持傳統優勢的同時,將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實施創新驅動,努力保持外貿平穩增長。
同時,我國還在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絲路九省區在5月實現通關一體化,福建、廣西、海南等泛珠地區通關一體化范圍擴大,將促進未來出口貿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