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5-05-14 19:37:49
“萬達聚焦商業,把住宅交給萬科;萬科聚焦三好住宅和城市配套服務,謹慎對待商業地產。”這樣一種合作態勢,引人關注。
每經編輯|王婷婷
每經實習記者 王婷婷 發自成都
“萬達聚焦商業,把住宅交給萬科;萬科聚焦三好住宅和城市配套服務,謹慎對待商業地產。”這樣一種合作態勢,引人關注。
有熟悉萬達的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將加速萬達在輕資產上的轉型,而轉型帶來的或將是萬達從開發體系、資金結構、人員架構層面的“大變身”。
對于萬科,有行業人士也透露,在商業上,萬科出于經驗能力和資源因素保守對待商業地產,但聚焦社區商業,或是更大藍海。對于萬達來說,亦如此,雙方估值都可能受到推動。
轉型輕資產擺脫銷售依賴
“萬達只做商業,把住宅交給萬科做。”這是今天萬達和萬科簽約儀式上,信息量最大的話之一。這意味著萬達逐漸加速輕資產轉型,而這背后將帶來萬達整個商業模式的改變。
“轉型前,萬達是‘以住養商’的模式,通過住宅銷售的現金流支撐運營,也因此,資金是萬達過去快速擴展時備受質疑的一點。轉型輕資產就能緩解萬達在這方面的瓶頸。”有熟悉萬達的資本市場人士稱。
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往萬達建項目,資金主要來自銀行貸款、銷售回款和租金收入,以及部分自有資金、建筑商墊資和新物業中長期抵押貸款等。其中支撐一個項目的資金六成左右來自銀行貸款,其他靠主力店、自有資金的支撐,整個結構非常需要來自住宅等銷售物業提供的現金流。
“萬達輕資產轉型之后的想法則是,著重運營商業地產,從運營中獲取相對穩定的盈利,擺脫銷售模式。”輝立證券分析師陳耕告訴記者。
而在今日簽約儀式上,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直言,轉型輕資產后,由于沒有任何銷售,所以考核的核心是兩點:第一是成本控制的方式,第二是招商租金控制的能力,這個決定商業模式是否成功。”
這也決定了萬達的輕資產轉型能否成功。當“成本+利潤”的考核指標開始變化,萬達操作項目的開發體系、資金體系,甚至收入/利潤構成,都可能產生變化。
這個觀點得到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總經理陳曦的認同,他認為,在輕資產轉型過程中,萬達的架構會有變化,比如收縮住宅板塊,聚焦商業發展戰略,這次與萬科合作,加速了這種變化。
“能夠想象的是,萬達在品牌輸出的板塊會增加投入,比如成立專門團隊、子公司或二級事業部等,來協調未來做輕資產的事。”陳曦說。
但陳曦也指出,對于純粹輸出品牌和管理的輕資產項目,萬達的資金投入可能減少到連10%都沒有。但對于一些優質的、萬達力求自營的項目,其自有資產投入可能還會增加,沒有住宅平衡短期現金流,萬達可能需要更多的條件支撐。
住宅轉移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讓出溢價更高的部分,那么萬達和萬科合作,在資產回報、股權結構等方面的利益分配,有怎樣的協商?更加深層次的合作細節,今天雙方均未透露。
對雙方估值會有推動
與萬達將住宅交給萬科同時,萬科雖然否認會放棄商業地產,但表態將更加聚焦社區商業。
萬科更聚焦將住宅的效益極大化,這里涵蓋的不止住宅本身,還包含著由小區切入的社區實體商業和O2O商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去年推出社區生活APP“住這兒”,到與百度簽約基于百度LBS的社區商業運營,到今年4月上線的萬科升級版O2O產品V-LINK社區服務商2.0……萬科在基于社區的互聯網商業服務上,深耕已久。
“在商業上,萬科出于經驗能力和資源因素保守對待商業地產,但聚焦社區商業,或是更大藍海。”有行業人士就透露。
對于萬達,社區商業同樣是一個深層次的利益點。
“萬達的電商雖然平臺相比夠強,基于全國萬達廣場的數據基礎也很廣泛,但目前萬達電商呈現出的,仍像是基于萬達廣場商業的網上平臺,不夠下沉。萬科則在平臺和數據的搭建上,能力相對弱勢。”陳曦認為,如果萬達和萬科在這方面有所合作,后者作為全國住宅開發量最大的房企之一,強大的客戶資源,以及在社區服務上的豐富經驗,能夠幫助萬達補上“最后一公里”的短板,實現生活屬性的轉化。
陳耕也認為,如果在這方面有合作,雙方在電商領域均會有突破性進展,在這個方向上,雙方(特別是萬達),或能產生類似阿里巴巴O2O落地的價值體現。而目前萬達也在朝這個方向走,它的運營模式在產生深刻變化。
陳耕也指出,如果雙方O2O合作運作良好,估值方面可以更高,銀泰商業(01833,HK)近期估值整體漲好,就是很好的證明。
“萬達和萬科的合作對雙方估值會有推動,但推動力有多大,還要看具體細節的執行,目前表現平穩。不過雙方整體構想是不錯,在股價上或有一些短期效應出現。”陳耕認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