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7-15 17:14:20
泛亞所7月14日發布的公告提及,7月9日,云南省金融辦劉光溪主任在與香港紅籌之父、香港上市公司協會主席梁伯韜的交流中表示,“泛亞目前這個階段碰到的一些困難,通過發展,是完全有能力化解的。”“云南省清理整頓工作,省委、省政府已經明確指示,我想會很快完成收尾工作,畫上句號。”一位云南省金融辦內部人士也向記者證實上述消息。
每經編輯|劉小英
每經記者 岳琦
近日,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屬交易所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以下簡稱泛亞所)陷入兌付危機,引起輿論高度關注。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7月14日下午直至15日凌晨,泛亞所內約30位投資者與云南省金融辦、昆明市金融辦及泛亞所工作人員僵持不下。從泛亞所公布的規模和投資者的爆料來看,此次風波涉及全國20余省份的22萬投資者,總金額近400億元,而諸多投資者對解決方案亦存在分歧。
泛亞所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稱,交易所正在努力解決無法出金的流動性困境,且三年半以來,云南省經過多輪清整,泛亞所業務合規合法性早已有了明確結論。交易所正在積極準備五部委聯合驗收,新交易模式很快上線,繼續經營沒有問題。
截至發稿,諸多投資者與泛亞所仍未達成和解,而此次風波的原因涉及2013年底五部委對泛亞所的整改驗收和交易模式轉變,諸多投資者對政府方面的監管也提出異議。但目前云南省金融辦、昆明市金融辦并未對此次風波的解決進行公開回應,僅表示泛亞所仍在整改期間,未通過驗收。
現場爭執:投資者對解決方案存分歧
7月14日上午,“泛亞所被來自全國各地投資者包圍”、“泛亞交易所資金鏈斷裂”等消息在網上不斷發酵。《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第一時間趕赴昆明泛亞所總部,直擊投資者維權現場。
14日晚間,記者在泛亞所看到,該所辦公場所內有約30名投資者及代理機構人員,在泛亞所一間小型會議室內,數十名投資者與云南省金融辦、昆明市金融辦的3名工作人員僵持不下。
一位剛剛從廣東趕到昆明的投資者對記者表示,泛亞所幾個月前部分品種出金(兌付)就出現問題,直到近日在網絡上了解到投資者維權才匆忙趕到昆明了解情況。雖然幾乎所有資金都投入了泛亞所的現貨交易平臺,但與很多投資者一樣,該廣東投資者并不希望交易所就此清算倒閉。
多位投資者出具的請求書顯示,自4月份開始泛亞所單方面修改交易規則,限制出金、變更業務、強行鎖倉。7月12日再次發布公告稱強制鎖倉24個月。在向有關部門提出異議要求解答時,云南省金融辦答復稱,泛亞所只需對其公告進行報備,對其內容不進行批復。
上述請求書稱,請求云南省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與廣大投資者進行現場辦公會議。但截至記者發稿時,該事項仍沒有進展。14日晚間直至15日凌晨12點半,投資者與政府方面仍未達成一致。
7月15日上午,泛亞所辦公場所內再次聚集幾十位投資者,并開始商討策略。截至目前,泛亞所辦公場所運營正常,仍有很多工作人員處理相關事宜并向投資者解釋。
值得注意的是,眾多泛亞所投資者對如何維權及解決目前困局存在分歧。事實上,大部分投資者并不希望交易所就此清算,愿意接受暫時限制出金的措施,而有部分投資者認為,泛亞所模式存在問題希望盡快退出。
泛亞所:保證不讓投資者受損失
面對風波不斷升級,泛亞所7月15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稱,無法出金的流動性困境正在解決,保證不讓投資者受損失。泛亞所為昆明市政府正式審批,正在積極準備五部委聯合驗收,新交易模式很快上線,繼續經營沒有問題。
對于引發目前兌付風波的原因,泛亞所稱是2015年受宏觀經濟因素和政策層面的多重影響。泛亞所委托受托交易商出現了資金贖回困難,在委托受托業務合同期限內,部分受托資金出現了集中贖回情況。交易所經向主管部門報備,交易所作出了限制委托了結數量,部分品種暫停委托受托業務等措施,引發部分客戶對于交易所安全運營的擔憂。
有投資者分析認為,兌付風波最早要追溯到去年12月現貨盤交易T+1改為T+5開始,而今年股市狂飚帶來的吸金潮,對泛亞所更是雪上加霜。在去年底的治理整頓中,泛亞所將現貨交易盤從T+1改為T+5,而整改后的T+5抑制了市場投機,交易額急劇下降。
(本組圖片為每經記者岳琦現場拍攝)
目前,泛亞所似乎試圖再次改變交易模式。泛亞所稱,針對T+5實施以來導致交易盤面不活躍、市場功能失靈的現狀,交易所報備政府,自9月1日上線新交易系統。新交易系統上線后,恢復市場功能,激發市場活力,消化和處置倉單質押融資業務中的風險。
此外,泛融網也是泛亞所解困的道路之一,但該平臺類似P2P模式也備受投資者爭議,諸多投資者并不愿意將泛亞的資金轉移至泛融網。泛融網實際是通過100%貨物資產質押,試圖在供應鏈直接融資市場實現結構化,同時為此前泛亞所投資者提供長期固定收益平移的平臺。
泛亞所一位趙姓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泛亞所希望盡快通過五部委聯合驗收,引進戰略投資,升級交易模式,解決當前危機。
官方聲音:清理整頓工作很快收尾
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被認為是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屬交易所,也被認為是中國客戶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現貨交易所。據泛亞所介紹,4年來,交易所累計交易量3200多億,客戶22萬,為實體經濟導入資本367億元。目前已經上市銦、鍺、鈷、鎢、鉍、鎵、銻、硒、碲、釩、稀土鏑、稀土鋱等14個稀有金屬品種。
雖然從目前的股權結構看,泛亞所為民營企業,但其從成立到整頓都離不開云南官方的支持。2010年,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作為昆明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由政府批準設立,2010年12月27日,昆明市政府印發《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交易市場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并成立由分管金融副市長任組長的監管委員會,對交易所進行監管。
2011年1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38號文),2012年國辦發布37號文,明確表示交易所清整遵循“誰家的孩子誰抱”的原則,由各省級人民政府作為交易所清整的主體,以省為單位對交易所進行清整后報部級聯席會備案。
據云南省金融辦和昆明市金融辦對投資者的回應,在此后3年多的時間內,泛亞所始終沒有通過整頓驗收。但據泛亞所提供的消息稱,在此期間,云南省金融辦等部門曾發文支持其合規運營。
而正是因為在投資者圈子中廣為流傳的幾個紅頭文件,諸多投資者對于此前官方的監管和目前的態度不甚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泛亞所7月14日發布的公告提及,7月9日,云南省金融辦劉光溪主任在與香港紅籌之父、香港上市公司協會主席梁伯韜的交流中表示,“泛亞目前這個階段碰到的一些困難,通過發展,是完全有能力化解的。”“云南省清理整頓工作,省委、省政府已經明確指示,我想會很快完成收尾工作,畫上句號。”一位云南省金融辦內部人士也向記者證實上述消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云南省金融辦發去采訪函了解相關情況,但截至發稿時仍未獲回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