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8-30 14:53:43
上半年中國中車總營收中,來自中國內地的營收雖占絕對主要地位,高達821億元,但僅增長0.92%;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營收則大幅增長60.95%,達111億元。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記者 李卓
在生產經營和重組整合交織并行的挑戰下,今年6月1日剛剛完成南、北車合并換股更名的中國中車(601766,SH)首份半年報備受關注。
8月29日晚間,中國中車發布的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932.3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62%;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46.9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8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公司總營收中,來自中國內地的營收雖占絕對主要地位,高達821億元,但僅增長0.92%;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營收則大幅增長60.95%,達111億元。細分到具體業務,占總收入51.05%的主營業務“鐵路裝備”營收同比減少1.79%;而新產業業務同比大幅增長49.46%。
財報稱,這主要是產品結構變化所致。業內人士則認為,上半年中鐵總暫停車輛采購,是鐵路裝備業務下降及內地地區營收增速緩慢的直接原因。中鐵總下半年全面開啟的客、貨車以及動車組招標,將為中車下半年業績提供保障。
新產業增收明顯
上半年,中國中車整體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62%。中國中車對此評價“取得了良好的經營成效”。
不過,占據總收入51.05%的主營業務“鐵路裝備”營收卻同比減少1.79%;其中機車業務收入71.75億元、客車業務收入24.05億元、動車組業務收入335.71億元、貨車業務收入44.49億元。與此相對應,鐵路裝備業務營業成本同比減少3.35%,毛利率同比增加1.2個百分點。財報稱,這主要是產品結構變化、成本控制加強所致。
上半年營收增幅最大的業務“新產業”,主要是發電設備和汽車裝備收入增加,比上年同期增長49.46%,占總收入比達到22.63%,同時,新產業業務毛利率25.38%,僅次于鐵路裝備業務。
中國中車表示,通過資源配置不斷優化,推動公司資源向戰略新興產業、價值鏈高端轉移。同時,根據鐵路改革發展走勢,進一步調整優化機車、貨車以及動車組檢修業務產能布局;通過政企合作、合資合作以及供應鏈整合等方式,構建戰略合作體系,不斷優化城市軌道交通業務布局,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風電裝備等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車對新產業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財報披露,今年上半年,中車共使用此前中國北車H股的募集資金約合66.75億港元,用于新產業及現代服務業務相關項目及其他項目。
此外,上半年,中車城軌與城市基礎設施業務的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9.41%,占總收入的10.04%,主要是上半年實現了多條城軌線路車輛的交付;現代服務業務的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減少11.42%,主要是物流貿易收入下降導致。
重組加快“聯合出海”
外界關注的是,南北車合并重組的重大愿景之一,就是要著眼全球高端裝備市場、優化業務組合,加快推動軌道交通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和“出海”。這在中國中車2015半年報中也得到了初步體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總營收中其他國家或地區營業收入增長60.95%,達111億元。這部分收入增長主要是公司國際業務拓展積極有效,報告期內交付量增長所致。
在加快國際化經營的布局上,中車國際競爭能力不斷提升。
財報披露,中國中車的美國波士頓項目正在穩步推進,在土耳其合資新建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基地已正式投產,在馬來西亞投資建設的東盟制造中心已建成,不僅成為中國與馬來西亞經濟合作典范,而且成為中國和東盟地區經貿合作的亮點和“一帶一路”戰略的第一批示范基地。
上半年,中國中車還收購了英國深海裝備企業 Specialist Machine Developments (SMD) Limited,正在向海洋工程裝備領域積極發展。首列出口歐洲馬其頓動車組成功下線,首批出口阿根廷內燃動車組順利交付。
中國中車表示,下半年將加快全球業務布局,繼續密切關注和跟蹤“一帶一路”、周邊國家互聯互通以及高鐵“走出去”等戰略規劃的落地,融入國際產能合作,加大“聯合出海”力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