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10 00:06:45
《城鎮化地區綜合交通網規劃》提出,到2020年,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將基本建成城際交通網絡,相鄰核心城市之間、核心城市與周邊節點城市間實現一小時通達。綜合交通網建成后,我國城鎮化地區城際鐵路運營里程將達到3.6萬公里,覆蓋98%的節點城市和近60%的縣(市)。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辛夷
每經記者 王辛夷
國家發改委與交通運輸部近日聯合發布了《城鎮化地區綜合交通網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0年,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將基本建成城際交通網絡,相鄰核心城市之間、核心城市與周邊節點城市間實現一小時通達。
除了三大城市群,《規劃》還確定了21個城鎮化地區,以及其他陸路邊境口岸城鎮化地區。據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副司長任虹介紹,這些地區涵蓋215個城市,人口和GDP分別約占全國的65%和90%。
綜合交通網建成后,我國城鎮化地區城際鐵路運營里程將達到3.6萬公里,覆蓋98%的節點城市和近60%的縣(市)。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城市周邊的通勤鐵路不僅回報較有保證,而且能真正幫助城市形成集群效應,將是未來我國鐵路建設的重點領域。以目前的京津冀交通網絡為例,它呈現出“單中心、放射狀”的布局,北京作為京津冀的中心,承擔的交通壓力很大,而城際鐵路線的加密,能夠大大改善京津冀地區的交通狀況,從而形成“多中心、網絡狀”的格局。
根據規劃,到2020年將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區與新城、衛星城之間的“1小時通勤圈”,京津保唐“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基本實現1.5小時通達。到2030年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巡視員于勝英介紹,《規劃》立足于實際,分區域、分階段、差異化地對21個主要城鎮化地區和其他陸路邊境口岸城鎮化地區綜合交通網絡進行規劃布局,提出完善綜合運輸通道的規劃方案,具體包括兩項任務:一是完善城鎮化地區間綜合運輸通道,二是構建城鎮化地區內部綜合交通網。
“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未來將形成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為中心的大都市區。”趙堅估算,我國未來可能出現20個左右大都市區,每個大都市區需要修建約2000公里的軌道交通,包括地鐵和通勤鐵路,大都市區軌道交通建設將有大約4萬公里的發展空間。
這些城鎮化地區到2020年將初步形成城際交通骨架,大部分核心城市之間有望實現1到2小時通達。到2030年,城鎮化地區城際交通網絡將基本建成,核心城市之間、核心城市與周邊節點城市間實現一小時通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