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5-12-16 10:25:18
房子價格有起有落,但車位的價格卻似乎從來沒有便宜賣過,而且價格很多時候完全由開發商或物管說了算。
每經編輯|蔡雅蕓
(本文原載于“邦地產”微信公眾號real-estate-circle)
我們生活中的“消費陷阱”無處不在。
就拿機票來說,有網友吐槽,一張1000元的機票,到去哪兒或攜程改簽要收800元,而到機場改簽只要幾十。問題是,有些通過第三方代理買的機票,只能在第三方改簽,幾百塊不得不白白損失了。
再比如,之前有人爆料,因為房子沒通過中介賣,中介公司的業務員每天都用牙簽堵他家的貓眼。想著通過中介賣吧,中介公司很多又可能“吃差價”。
這些“消費陷阱”,我們如果聰明一些,還能避開。但據說有一個“陷阱”,我們一旦成為業主,就無法逃避,想不“出血”都不行。
70萬的房子15萬的車位
車位,一個身份特殊,但有車一族每天都離不開的東西。
房子價格有起有落,但車位的價格卻似乎從來沒有便宜賣過,而且價格很多時候完全由開發商或物管說了算。
“買房子花了70多萬,車位卻要15萬!”這是成都的一位小戶型業主對邦爺的吐槽。湊不出來錢,他只能將新買的車先露天停在馬路邊上。
據邦爺打聽,有樓盤總價110萬的緊湊三居,標準車位卻23萬一個。如果說頻頻見諸報端的“豪宅里的天價車位”是市場調節的結果,但剛需盤的車位價格也占房價1/5是什么情況?
很多人不禁咆哮:車再便宜都不敢買,因為車位買不起!
必須承認,這是個買得起房卻買不起車位的階段,而且不買車位心里堵,買了車位心里更堵!到底是因為什么,讓車位境地如此尷尬?
車位由開發商自行定價沒人管?
曾經有南京仁恒江灣城部分業主狀告江蘇省物價局,理由是開發商賣高價車位物價局不作為。江灣城三期地下車位的價格為25萬元至40萬元,開發商要求業主必須在進場兩分鐘內完成車位選擇,當天簽訂車位《認購協議》時付清全部車位款。
物價局的回應是車位價格屬于市場調節價,不在江蘇省定價目錄中,物價部門無權干涉。而車位價格由開發商根據成本、市場供求及周邊房價自主制定。
有專家說消費者應該買房時同時咨詢車位價格,如果覺得車位價格不能接受,那可以不買這個樓盤的房子。
但是,邦爺親身經歷是,除了純現房外,樓盤都不會明確透露車位的具體價格,只會讓消費者自行參考周邊樓盤車位的價位。
講真,有樓盤在客戶買房子前說車位大概15萬一個,車位快開盤前銷售又說大概要20萬,結果開盤后定價是23萬!開發商定價是否太隨意?
也有業主對開發商質疑過,“憑什么你們車位賣這么貴?”開發商竟然回答:周圍樓盤都這個價,你看前面那個XXX,25萬呢!要知道那樓盤是剛需盤,而周圍都是豪宅盤,這樣來對比定價,開發商明顯做得很不合理,但沒辦法,業主還是只能默默簽下《認購協議》。
業主猶豫銷售打出糖衣炮彈
面對動輒二三十萬甚至四十多萬的車位,很多業主也會猶豫是否需要購買。
當業主想,不行就租車位。銷售會說,我們的車位排號排了很多人了,你們以后要租也不知道是什么情況,要是都住滿了你們也租不到別人的車位,而且我們樓盤住宅車位的配比都是1:0.7,有產權的車位只有1:0.5。
當業主又想,不行停路邊。銷售會說,我們小區周邊的路都不能隨意停車的,天天貼罰單還不如買個車位,萬一給拖走了更麻煩。而且停外面沒人看著,車蹭了撞了被偷了都沒地兒說理去。
當業主又想,不行買負二層。銷售會說,我們負一層先開盤的,負二層什么時候開盤還不好說,而且以后我們車位也會漲價的。
業主又想,可是負一層車位好貴。銷售說,產權車位升值很快的,以后賣的時候還能一起賣個好價錢。而且現在排號還能享受“交一萬抵兩萬”的優惠。
如此逼單,意志不堅定的業主多半都從了。不過買塊地方放汽車,這塊地方如今比車還貴!
強賣車位誰委屈?
就在今年,南京某樓盤的業主集體維權,稱開發商強賣車位。在此之前,業主就對“35萬高價車位以及租賃車位20年起步的’霸王’合同極力反對。”之后業主卻遭到開發商的“恐嚇”電話,他們被告知,如果不盡快購買車位,一旦車位銷售一空,那么沒有“搶購”到車位的業主們只能將車停在馬路上,不允許進入小區。
自從買了房,被銷售捧上天的業主一下子變成了弱勢群體。
車位到底應賣多少錢?
好比北京80萬、上海62萬的天價車位,有需求就有市場,那些表示不能理解的。邦爺只能說“壕的世界你們不懂”。
站在開發商的立場,他們會說“地下車庫的造價是很高的,因為涉及土方、通風、排水、承載、照明、消防等一系列因素,還要建造監控系統和出入感應卡設備等智能化管理設施,再加上一些輔助性的設施,我們地下車位每平方米的成本在3000元左右。一個車位只有15平方米,但是每建一個地下車位,還需要多建25平方米的公攤面積,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有機構算過一筆賬:為車位畫的那個框屬于車位的使用面積,而一個車位的平均建筑面積達到35平米。地上的建筑面積如果每平米(成本)能夠達到1800—1900元,那么地下可能會達到2500—2700元的成本。同時,地下還有一系列的設施,包括機房、泵、照明設施、消防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費,稅費也會攤到地下的成本。應該說,目前10萬元/個為車位的大市價,開發商基本不賺錢。
但注意了!超過這個價,比如賣三四十萬一個的車位,開發商可就是暴利了!
編輯:王婷婷 審核:楊羚強 終審:蔡戰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