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2016-01-30 23:03:42
兩棟樓樓底相距只有80厘米左右,是典型的“握手樓”,傾斜導致兩棟樓樓頂已經緊挨著,成為了“接吻樓”。從外表上看,是13-14棟樓倒向了15棟樓。兩棟樓距離身后的樓僅約4米。
深圳龍華新區民治街道一城中村內原本相距不足一米的兩棟“農民樓”,日前卻“頭挨著頭”,樓頂緊緊地貼在了一起。民治辦事處表示,此前已于1月中旬對兩棟樓的樓梯進行檢測,檢測報告將于31日出爐,29日起已經組織樓內租戶搬至臨時安置點,200余人被轉移。
發生傾斜的兩棟樓位于龍華新區新區大道及民寶路交界處的創業花園內。創業花園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城中村”,里面有數十棟“農民樓”,地鐵龍華線地面路段高聳的高架橋橫穿這個小區。
記者30日在現場看到,發生傾斜的兩棟樓下,已經設置了隔離帶,民治辦事處的大量工作人員正在組織租戶搬家。樓下,貼有一張蓋有民治辦事處執法隊、安監科等部門公章的告示,寫到“根據現場勘查情況,創業花園13-14棟、15棟均出現傾斜,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為加強城市危樓安全管理,防止房屋垮塌事故發生,確保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結合實際情況,特通知創業花園13-14棟、15棟的所有住戶30日內必須撤離危樓。”
據記者觀察,兩棟樓樓底相距只有80厘米左右,是典型的“握手樓”,傾斜導致兩棟樓樓頂已經緊挨著,成為了“接吻樓”。從外表上看,是13-14棟樓倒向了15棟樓。兩棟樓距離身后的樓僅約4米。
記者了解到,13-14棟是居民樓,15棟則是商業辦公樓。據13-14棟業主陳圣悌介紹,13-14棟建于2001年,是利用其原住民身份獲得的兩塊宅基地建成的13層樓房。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樓頂樓一半是露臺一半是屋子,也住了人。
對于傾斜出現于何時,說法不一。13-14棟的租戶李女士告訴記者,房子建好兩個月后,她就搬進來了,后來感覺到樓有點歪,最近樓歪得越來越厲害,但墻壁和地板沒有出現裂縫,覺得沒什么關系,直到29日街道辦的人通知他們搬走。而很多租戶則表示,根本沒注意到該樓存在傾斜問題。業主陳圣悌則說,該區域修地鐵后,他就發現樓出現了傾斜問題,前幾年還曾找檢測公司檢測過,當時檢測公司說等修完地鐵對樓進行一下矯正就行。
民治辦事處表示,兩棟樓都已于2009年根據規定申報了歷史遺留違法建筑。
深圳農村城市化歷史遺留違法建筑類似于其他城市的“小產權房”。經過1992年、2004年兩次農村城市化改造,深圳全市農村集體土地均已轉為國有土地,因此,深圳將其他城市稱之為“小產權房”的建筑稱為農村城市化歷史遺留違法建筑。深圳市查處違法建筑和處理農村城市化歷史遺留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曾公布的數據顯示,深圳農村城市化歷史遺留違法建筑總計達37.74萬棟,約4億平方米。
多位租戶告訴記者,附近的深圳北站(高鐵)還未建好前,這里的單房(約30平方米)月租金只需200元,如今雖已漲到了600元,但相比商品房小區,仍然很便宜。
這些歷史遺留違法建筑,雖極大地降低了外來務工人員的居住成本,但也存在著重大安全隱患。記者走訪該“城中村”發現,電線雜亂、樓內消防設施不足。
目前,租戶被轉移到約百米之外的一棟樓中,民治辦事處提供一個月的過渡期,以便租戶尋找其他房源。
民治辦事處城建部門已于1月18日對兩棟樓梯進行了沉降和位移檢測,樓梯傾斜原因需檢測報告出來后才能確定。后續處置辦法將根據報告結果而定。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