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3-20 23:54:50
深圳開始對"眾籌炒樓"動刀。近日,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發《關于嚴禁開展"眾籌炒樓"房地產金融業務,加強金融風險防控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全市互聯網金融企業全面停止開展"眾籌炒樓"房地產金融業務,并進行自查自糾和行業清理工作。
每經記者 鄧莉蘋
深圳開始對"眾籌炒樓"動刀。
近日,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發《關于嚴禁開展"眾籌炒樓"房地產金融業務,加強金融風險防控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全市互聯網金融企業全面停止開展"眾籌炒樓"房地產金融業務,并進行自查自糾和行業清理工作。
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曾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個規定不只是針對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的會員,而是面向全市互聯網金融企業,而如果企業未在規定時限自查,企業會被列入即將開始的重點排查名單。
嚴禁開展 "眾籌炒樓"業務
自去年末開始,深圳房價一路上漲,交易也非常活躍。
人民銀行深圳中心支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末,深圳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7420億元,同比增長40.0%。2015年全年,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3408億元,增長2.1倍。
過熱的房價也引起了各界的關注。今年3月初,深圳市金融辦發函要求相關行業協會對P2P、小額貸款公司等機構對涉房地產融資行為進行摸底排查。
據新華社報道,摸底排查數據顯示,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深圳有86家P2P網貸平臺開展了涉房資產交易的金融業務,涉房交易業務成交額達171.19億元,其中直接以"首付貸"名義做業務的有12家。
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在下發的文件中表示,部分房地產企業、房地產中介、眾籌、P2P等機構平臺推出"眾籌炒樓"房地產金融業務,即通過微信、互聯網等平臺籌集投資人資金,合伙購買房產。
互聯網金融協會認為,此類行為不僅涉嫌非法集資,存在投資人資金被非法利用風險,易引發"維權"事件,也涉嫌規避國家有關監管政策,讓購買力不足或由于限購無法購房的人違規購買房產,增加了房價波動情況下違約概率,極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具體來說,要求各企業自即日起,嚴禁新開展"眾籌炒樓"業務。對于存量業務,立即停止募集并清理。任何企業不得通過更改"名稱"、轉為線下籌集等方式繼續開展業務;并且表示協會自即日起至5月1日前,全面開展互聯網金融行業摸底排查、自查自糾和清理工作。同時,各企業要在清理過程中,妥善處理相關風險。
曾光表示,目前這種情況很難界定眾籌的房產屬于自住還是炒樓,但是不管是哪種,利用眾籌這種方式都是存在風險并且不合規。不過,這次規范的內容中,不包含首付貸。
樓市"場外配資"受限
事實上,眾籌買房或眾籌炒樓并不少見。
《每日經濟新聞》此前也曾報道過相關模式,比如熟人間和朋友間的湊錢買房買樓;還有一種就是利用微信或者互聯網金融平臺來開展,比如深圳有平臺推出的房地產眾籌,1000元起投,期限一般一年,項目到期后按市價賣出或者由發起人回購。溢價部分則是投資人的收益,此平臺的介紹,該平臺的項目最高收益曾達到70%。
深圳地區一位P2P平臺CEO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眾籌炒樓是屬于投資,投資有風險,本來借錢投資就不是被鼓勵的,而且還牽涉到眾籌,參與人數較多,肯定更不被允許,而且可能確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助長了樓市上漲的風險。
而多位互聯網金融人士預計,如果是正常開展業務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監管層發聲警示了,平臺一般會停止這方面的業務。
前述P2P平臺CEO表示,其接觸的P2P平臺很少做眾籌炒樓的業務,基本上很少看到。而深圳地區另外一家P2P平臺負責人也表示,眾籌炒樓這方面的業務做得并不多。而且包括此前首付貸在內,P2P平臺其實做的量都不大,而且監管層警示之后,各家平臺基本上也都停了這方面的業務。
首付貸在前一段時間也被業界所關注。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此前在回答P2P首付貸相關問題表示,客戶的首付不能是借的,你找另外一方面借了一部分錢說這是首付,剩下再去借,整個借款和自有資本的比例實際上就變了,以后月供不光要還銀行的錢,還要先還首付貸。從銀行角度來講,如果沒有對你的客戶做到足夠的了解,也承擔了過大的風險。
此后,很多平臺的首付貸業務都停了或進行整改。華南地區一家此前開展首付貸業務的P2P平臺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所在平臺兩周前就已經停了相關的業務。
前述深圳地區P2P平臺負責人表示,目前首付貸的規模并不算大,而且將樓市上漲的原因歸罪于P2P也有失公平。但是如果不限制,這類業務可能會發展非常快,就像之前的股票配資等業務,這樣可能會帶來比較大的風險。
編輯:張喜威 審核:姚茂敦 終審:向江林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