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30 12:03:07
《報告》顯示,預計二季度GDP增長仍有望實現6.7%,與一季度持平,季度之間的波動浮動明顯減少,經濟增長穩定性明顯增強。《報告》認為,三季度我國GDP增長依然在6.7%左右,全年增長也在6.7%左右。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記者 周程程
6月30日,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發布了《2016年三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
關于中國經濟形勢,《報告》顯示,二季度以來,投資、消費、出口數據持續下行,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但是工業生產平穩有增,企業效益改善,為緩解經濟下行壓力提供了支撐。預計二季度GDP增長仍有望實現6.7%,與一季度持平,季度之間的波動浮動明顯減少,經濟增長穩定性明顯增強。
在對下半年經濟形勢研判上,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高玉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展望下半年,美國預期不佳、國際貿易低增長、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等,我國經濟面臨的外部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國內總需求疲弱,去產能去杠桿推進,主要經濟指標回升難度較大,財政金融風險較大,經濟短期明顯好轉的可能性不大。
但高玉偉同時指出,新開工項目增加較多,基礎設施投資增長較快,去庫存加快房地產市場有望較快發展,新興行業、新消費業態等增長較快,經濟結構轉變速度明顯加快。
《報告》顯示,綜合分析,三季度我國GDP增長依然在6.7%左右,全年增長也在6.7%左右。
《報告》認為,“寬財政、穩貨幣”應成為短期宏觀政策的基本取向。考慮到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大,物價水平較低、中長期利率穩中趨升等因素,近期可考慮降準。同時,當前一年期存款實際利率已經為負,再考慮美聯儲如果進一步加息,可能會助推資產價格泡沫和跨境資本外流,因此近期不宜繼續降息。
高玉偉表示,中長期來看,我國經濟有潛力,有后勁,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也有條件。未來10年我國潛在增長率估計在6%—7%左右。要積極創造條件,推動潛在增長率向實際增長轉變,使經濟保持持續增長。
在具體方式上,高玉偉認為,一是要通過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二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根據動態比較優勢定位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并做好產業、投資、外貿等領域的政策儲備。三是拓寬區域發展空間,從沿海向內陸延生,打造新增長極,推動區域協和聯動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