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26 12:21:35
如果給你一個選擇的機會,你會花正常票價在普通地鐵車廂里人擠人,還是花三倍票價在商務車廂舒服地翹著二郎腿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日,開通尚不滿一月的深圳地鐵11號線,就在這個問題上,遭遇了不小的風波。
每經編輯|肖樂 趙云
如今在許多人看來,坐地鐵似乎成了普通上班族的“標配”。坐早班地鐵,從城市的一頭的家轉移到另一頭的公司,到了下班高峰,再原路返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些移動的“沙丁魚罐頭”承載著各式各樣的夢想。
然而,如果給你一個選擇的機會,你會花正常票價在普通車廂里人擠人,還是花三倍票價在商務車廂舒服地翹著二郎腿呢?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近日,開通尚不滿一月的深圳地鐵11號線,就在這個問題上,遭遇了不小的風波。
“冰火兩重天”的地鐵體驗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6月28日,深圳地鐵11號線開始了試運營。據了解,該線路是目前國內一次建成線路最長、投資規模最大、設計時速最高的城市軌道交通線。全長51.9公里,工程總投資約313億元。
然而試運營不到一個月,7月18日,在本地論壇“深圳論壇”上,有個帖子突然火了起來↓
網友“human_yxw”稱,站在兩種規格的車廂交界處,透過玻璃車廂門,看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場景,一頭是寥寥數人,而另一頭卻是摩肩接踵,甚至有很多人未擠進車廂,并直言:
地鐵作為公共交通,這樣尊卑分明真的好嗎?這是深圳地鐵版的“朱門酒肉臭,路有餓死骨”!
為了驗證這一“奇觀”,今日(23日)下午6點30分左右,記者來到了11號線往機場方向的始發第二站,發現在普通車廂處候車的人遠多于商務車廂處。
記者并沒有擠上等來的第一趟地鐵,也有其他乘客沒能擠進車廂,而選擇等待下一班列車。
經過商務車廂車票核準之后,記者進入了商務車廂,商務車廂基本滿坐,但沒有乘客站著。
考慮到正值周末,下午6點過通常也不會是客流低谷,記者認為,自己與上述網友的乘車時間有所不同,但兩種情況都是存在的。
除了人多人少,相信大家也發現了,圖中的車廂在配置上也有不同。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了解到,與深圳其他幾條既有線地鐵列車采用6節編組不同,11號線列車用的是超大的8節編組A型車,其中6節為普通車廂,2節為商務車廂。
同時,商務車廂采用沙發軟座,以2+2式布局,座椅底部為架空結構,可放置小件行李,大件行李則有專設位置。為了防止列車在高架段運行時陽光對車內乘客的影響,商務車廂車窗還特別安裝了遮陽簾。
但最最重要的是,商務車廂的收費為普通車廂的三倍。向來只聽說飛機、高鐵要分商務艙、普通艙,沒想到短短幾十公里運程的地鐵,也能這么玩?
于是,網友們又吵起來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深圳網友也開始在微博上吐槽這“冰火兩重天”的現象。
記者注意到,網友們的觀點主要分為“浪費資源”和“自由選擇”兩派。
深圳論壇的投票結果顯示,接近6成的網友認為,地鐵屬于公共交通,不應該做此分類。
既然各執一詞始終爭不出結果,我們不妨多了解一些事實,再做定奪。
“商務艙”是不是多此一舉
先考慮這些問題
1.深圳地鐵11號線的定位是什么?
首先,是“快”。記者了解到,作為全國設計時速最高的城市軌道,11號線是深圳首條最高時速達120公里的地鐵線路,平均行車速度可到五六十公里,而深圳此前既有線運行平均速度34公里/小時左右。
記者親測發現,從深圳市中心的福田站乘搭地鐵到達機場站,只需29分鐘。
其次,是“兼”。南方都市報此前報道,11號線兼顧機場快線和通勤服務功能,共設車站18座,為全市最便捷換乘線路。和已開通的地鐵1號線、2號線、3號線、5號線及在建的地鐵7號線、9號線換乘。
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兼顧”,正是“機場快線”。在試運行之前,深圳市地鐵集團曾預測,經11號線機場站出站客流量約35000人次/天,其中,預計約30000人次/天是轉乘至深圳機場。監控數據顯示,機場站的客流量在11號線各站中排名第二。
可以看出,11號線是兼顧機場快線和通勤服務功能,且速度較快的一條線。
2.兼顧機場線就該設置商務車廂了嗎?
一提到機場線,很多人會想到北京的機場快軌(專線)。我們不妨將二者做個對比。
資料顯示,北京地鐵機場線最高運營速度可達100公里/小時,車輛內飾也比較寬敞舒適,配備空調、人性化設計的座椅,而且它的車廂不分等級。
雖然與深圳地鐵11號線的商務車廂比,運營已有9年的后者車廂顯得窄了一些,舊了一些,但相同的是,二者都采用了2+2的座位配置,座位底部也可以放東西。
設想,那些剛下飛機或換乘到11號線的朋友,提著大包小裹地需要乘坐地鐵,此時,一個不用人擠人的商務艙,或許方便很多。
此外,深圳地鐵商務座也并非首創,香港地鐵東鐵線也有頭等艙,票價是普通車廂的兩倍。而如果未持有效頭等單程票或持有未取得頭等確認的八達通乘坐頭等艙,會被罰款500港幣。
3.三倍票價換一個座位,值得嗎?
深圳軌道交通實行里程分段計價票制。票價=起步價+里程價(以1元為遞進單位)。其中,起步價為首四公里2元;照此計算,11號線普通車廂單程票價最低為2元、最高10元,商務車廂票價起步價6元,最高30元。
從福田出發到機場,共經過8個站,行程約19.5公里,普通票價需7元,“商務艙”為21元。而乘坐北京機場快軌單程票價均為25元,從東直門經三元橋到T3航站樓行程約21公里。
照此推測,如果選擇商務車廂的人正好打算前往機場,那么這趟車在他看來可能與“機場專線”無異,21元的票價或許就不算太貴。
當然,對普通的上班族來說,三倍票價換個座位、買個舒適是否劃算,記者只能說,因人而異。
綜上所述,記者認為,在11號線上設置商務車廂,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不過,正如多數網友所質疑的那樣……
設置“商務艙”是否浪費了運力資源?
答案很可能是“是”。
深圳地鐵方面表示,有的時候商務車廂也會超員。深圳地鐵22日在其官方微信發布文章稱,深圳地鐵11號線工作日平均客流量達到20萬人次,周末客流更是逼近30萬人次。
目前,早晚高峰時期11號線普通車廂已開始出現擁擠,而商務車廂也在部分區段、時段出現了超員現象。出現擁擠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地鐵11號線正處于試運營階段,受新車到位、調試進度等方面的影響,尚不能達到既有線路的行車間隔程度,目前地鐵11號線行車間隔為10分鐘。
記者注意到,深圳地鐵宣稱,11號線單列車最大載客量為2564人。若以6:30到23:00共16.5個小時的運營時間,每班車間隔10分鐘計算,每天有99班車,最多可以滿足25.3萬人次的客流量。
深圳地鐵表示,目前已經在早晚高峰各增加了兩班次列車,今年年底地鐵11號線平峰時段行車間隔有望壓縮到7至8分鐘以內,若以每7.5分鐘一班車計算,每天有132趟車,最多可以滿足約33.8萬人次的客流量。
但乘客總是在早晚高峰才會魚貫而入,按照目前的運力,在高峰期確實很難避免“沙丁魚罐頭”的出現。有網友表示,如果增加車次,改為5分鐘一班,或許會有比較明顯的改觀。
在記者看來,只有運力得到滿足后,坐不坐“商務艙”才算得上一位乘客的自由選擇。財經網評論稱:
與飛機火車相比,地鐵客流量要高出許多倍。“看上去很美”的差異化服務,重要前提是充足的運力。若運力本身就不很充分,商務車廂的存在會擠壓普通車廂的運力,想照顧到各種人群就很困難了。
不過,深圳地鐵11號線還號稱“最美地鐵”,對于游客來說,花30塊錢坐一趟觀光列車,或許也挺好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