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出海”提速!13只私募境外基金獲“身份證”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8-24 01:29:4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海軍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劉海軍

          近期,深圳中歐瑞博成立境外基金;神州牧基金辛宇緊鑼密鼓地籌劃境外基金產品;重陽投資成立重陽國際……在中國資本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大波私募開始“出海”。

          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注意到,私募2016年發行境外產品已達13只,較2015年相比,已完成去年的65%,且發行正逐步提速。

          不過,前有“私募教父”趙丹陽2011年投資印度市場遇重挫的先例,境外市場讓不少在境內成長的機構望而卻步。但“資產配置荒”背景下,高凈值客戶日益增長的境外配置需求和私募機構拓展需求,讓越來越多的人聚焦“出海”。

          ●私募境外基金加速發行

          由深圳市中歐瑞博投資團隊設立并管理的境外基金——中歐瑞博中國成長基金,于2016年6月發行,6月30日結束募集并正式成立。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注意到,不光是中歐瑞博,其他陽光私募“出海”的速度也在加快,一波境外布局潮正在私募圈掀起。

          如裘國根掌舵的重陽投資在香港成立重陽國際,近期發行成立了重陽海外基金;上海大型私募富善投資最近拿到了香港資管通行證9號牌照;去年私募冠軍辛宇領銜的神州牧基金完成了公司注冊,計劃發行一只境外對沖基金;前景順長城基金明星基金經理王鵬輝的望正資本,不久前也在香港注冊了望正資產管理公司。

          從私募排排網數據來看,2012年陽光私募共成立5只境外基金;2013年共成立3只,包括天馬資產的天馬全球基金、北京源樂晟的Longrising China Growth;2014年共成立5只,包括星石投資在12月19日成立的Haitong China Select Investment Fund S。P。進入2015年,全年共成立20只境外基金,尚誠資產、上海映雪投資和金锝資產等知名私募都加入該陣營。今年以來截至發稿,更有13只境外基金發行成立。

          “我們跟各種券商端、交易通道端都在接觸,已經確定了交易架構。如果快的話,11月,我們的第一期境外基金就可以發完。第一期基金2500萬美元左右,資金來源于海外華人,致力于做全球資產配置,不設明確的地域偏好,美股、港股、外匯、期貨和衍生品都做。如果只做港股,那就和我們的想法背道而馳了,從遼闊的A股走向狹小的港股市場,我認為這不叫‘出海’。”神州牧基金董事長辛宇表示。

          辛宇稱,神州牧基金“出海”的第一步是腳踏實地,做好準備工作,了解境外交易規則、監管規則,主要團隊還是以境內為主,不過首先立足于留學歸國人才。第二步,隨著各方面提高,會加大募集規模。第三步,才是真正的國際化。

          “這種現象很容易理解。金融資本具有全球化的視野,私募去境外試水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這也是投資行業發展的2.0版本。”前海旗隆基金董事長代雪峰表示。

          ●第三波“出海”潮涌

          近兩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此前的大牛市,一些私募如前海旗隆基金、神州牧基金等紛紛“出海”,可謂私募“出海”的第三波高潮。

          此前第一波是在2008年前,參與者大多是曾在港股市場闖蕩的私募,比如趙丹陽的赤子之心、康曉陽的天馬資管和蔣錦志的景林資產等。2004年,景林資產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先后發行了景林金色中國基金和景林金色中國加強基金;2006年3月,曉揚投資設立曉揚機遇基金;2006年9月,柏坊資產設立中國龍動力基金。

          第二波主要是2008年后,由于A股估值過高,出現私募“出海”高峰。睿信投資、淡水泉投資、明達投資先后發行投資港股基金。這批代表包括淡水泉的趙軍、明達資管劉明達和景泰利豐的張英彪。

          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了解到,自趙丹陽2003年在香港成立了第一只對沖基金——中國成長后,不少私募基金經理開始效仿。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目前有業績記錄的境外私募產品共有80只,較知名的有趙丹陽赤子之心價值投資,曉揚投資戴祖祥的曉揚成長、曉揚機遇,淡水泉趙軍的淡水泉中國機會,上海保銀投資王強的Pinpoint Multi-Strategy Fund等。

          ●雙重需求助推私募境外擴張

          為何陽光私募基金經理“出海”熱情如此高漲?

          一些私募大佬想拓展事業版圖;一些人覺得境外的對沖工具更多;還有一些私募經理認為,“出海”能找到更好的投資標的,如在境外上市的騰訊、阿里巴巴、盛大等。多位私募對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也表示,陽光私募選擇“出海”的因素其實較復雜。

          代雪峰解釋稱,“出海”的動力有幾點:一是需要并購。醫藥方面,先進的醫療技術和醫療器械還是在美國。且醫藥研發投入經費高、時間很長,只有通過并購才能持續做大做強。另一角度來看,有對沖基金運作的需要。境外有更多的衍生品,更自由的對沖工具,且境外市場更有效益。

          北京一中型私募董事總經理表示,現在私募做大就“出海”,這是行業普遍現象。“我們有個產品是做港股的,是通過收益互換投資。境內很多客戶在境外都有資產,原來通過私人銀行做配置,被坑的也很多。港股和A股雖有相同之處,但還是有很多風險,他們更情愿交給專業的投資人去做。核心的原因還是客戶有這方面需求。”

          前不久剛在香港注冊了資產管理公司的一深圳私募人士稱,一方面是客戶有這些需求,境內客戶想到境外投資,境外客戶想到境內投資。公募有各種產品滿足客戶這方面需求,私募也可以做到。資管公司不應光盯著A股,境外市場還可以做大類資產配置,所以就想“出海”去尋找機會。

          辛宇則信心滿滿地表示,一個優秀的基金管理人是要在國際舞臺上證明自己的,就像在國內拿金牌和在奧運會上拿金牌是不一樣的。

          “出去的話,有很多投資工具和品種可以選擇,如黃金、外匯、原油、期權和一堆衍生品,還可以做空。比如今年原油跌破30美元,我認為是很好的一個投資機會,但我在境內就不能投資,因為沒有這個標的。我們將來參與國際化金融戰爭和貨幣戰爭是遲早的事情,如果你不早走出去,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將被淘汰,要在資本開放之前盡快掌握這些技能。”辛宇說道。

          ●走向世界并非易事

          不過,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同時了解到,境內私募“出海”的投資范圍多局限于大中華概念,比如投資在港上市的內地公司或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目前投研團隊運作于境內且在境外發行有對沖基金的私募公司,包括景林資產、淡水泉、天馬資管等機構,大部分私募在產品名稱上有“中國”或相近的標識。

          但主要是以港股為主,真正進行全球性投資的機構屈指可數。

          同時,從這些私募“出海”的整體情況看,大部分私募均是募資在外、投研在內。方法是通過境外募集資金,然后投H股和中概股,具備全球資產配置能力的私募較為罕見。

          盡管私募“出海”潮涌,但很可能“水土不服”,其中典型案例就是赤子之心。被業界稱為“私募教父”的趙丹陽,2011年因投資印度市場遭遇重挫,其產品赤子之心出現成立以來的最大幅度虧損,兩只基金凈值下跌均達到25%左右。很多人認為其失敗的原因在于對印度市場的理解和認識不足。

          針對“出海”的前景,辛宇則顯得很樂觀,“研究創造價值,交易創造價值。我認為投資在各個國家上都是相通的,只是術不一樣。就是看好一個公司,然后以合理價位買入持有。有可能我會失敗,但是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成功。不要認為之前有人‘出海’做失敗了,就覺得我們以后不會成功。”

          但也有私募人士指出,境內私募“出海”的現狀并不如想象樂觀。

          “目前來看,‘出海’的私募不多,大部分還是在港股市場。如景林資產做得比較早,但只是投資港股和中概股,至于把分支開到歐美市場的私募,仍是鳳毛麟角。”代雪峰指出。

          他解釋道,唐人街距離華爾街只有幾百米,但200年來很少有華人在華爾街立足。有些華人是從小移民美國或留學后留在美國而進入華爾街,之后自己創業,但做得都不怎么大。在華爾街獨立成立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并成為個中翹楚的華人幾乎沒有。美國基金業的華人圈子很小,真正管錢的華人加起來可能也就十幾個。另外,中植集團、復星集團等在華爾街設有辦事處,但他們更多的是以金融控股而不是以基金的形式出現。

          從代雪峰的實際經驗看來,境內私募“出海”要面臨很多挑戰。首先體現在中西方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差異。“我們不在西方國家長大,同一個問題出發點不一樣。很多人對法制缺乏敬畏之心,而在西方如果不遵守契約精神會寸步難行。”

          比如,前海旗隆基金在今年上半年通過中國香港、新加坡、日本輾轉進入紐交所白銀市場,持有的頭寸比較大,但沒有紐交所的席位,于是想直接向紐交申請席位,結果在一個小細節上被卡住了。

          “在正式提交資料之前,我們美國的一個員工將公司視頻資料傳到YouTube上,被交易所查到了,交易所認為我們打廣告,導致我們的申請備案通過不了,到現在還在申訴。其實是因為資料太大,員工就把YouTube當做網盤傳上去,然后我們去下載,結果被公開了。美國的監管很嚴格,嚴格到你覺得不可理喻,一些無心之失,就會造成很大麻煩。而如果你有意違法,會罰得傾家蕩產。”代雪峰舉例稱。

          他還認為,中國人對歐美市場中概股以外的上市公司很難深入挖掘。港股的權重公司還是以內地的公司為主,挖掘得還是比較深入。但對歐美企業的深入挖掘到位難度很大。如去年的瓦蘭特國際制藥公司,之前漲得很好,后來直接從200多美元跌到30多美元。如果對企業的基本面不能很好把握,對一個沒有漲跌幅限制的市場,那么重倉可能帶來很恐怖的后果。

          “我認為我們私募‘出海’尤其是參與歐美市場,失敗是大概率的。我們的思維習慣、法治觀念和他們有很大不同,這些都需要長時間適應。美國的法制很細,如果上市公司在經營的過程中被監管層查處,就會面臨滅頂之災,一天跌50%是比較溫和的,很多時候會突然死亡。除非你是純粹的量化交易,如果做基本面投資是很困難的。”上述深圳私募人士表示,“我對陽光私募‘出海’的前景不太樂觀,最后活下來的可能很少,100個私募出來,能活五六個已經很不容易了。不過凡事都有一個過程,不管怎么樣,我國的金融資本走向全球是一個大趨勢”。

          而上述北京私募董事總經理看來,境內私募“出海”其實有很多值得總結和反思的。首先,境內私募長期投資A股,對境外有些市場不太熟悉就盲目“出海”,跟一些民營企業想迅速做大做強的想法差不多,但凡事欲速則不達,出去后才發現很多方面準備不足。其次,從中西方文化來看,語言、法律和規章制度等軟文化存在差異,很多人還是以慣用的思維方式行事,不容易融入歐美金融圈。此外,還必須考慮境外投資的客戶來源、團隊磨合和企業文化建設等諸多問題,其中的經驗教訓都需要認真總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 亚洲综合一区自偷自拍 | 久久人人人人玩人爽精品 | 一本精品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另类精品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