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07 12:02:52
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也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政府是否在未來設定這些領域的去產能目標?對此,3月7日,全國政協委員、發改委原主任徐紹史獨家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水泥、玻璃行業一直在根據市場情況,自己在調節產能。因為這些行業大量是民營企業,會根據市場狀況自己調節。”
每經編輯|施娜
每經記者 施娜 每經編輯 劉小英
去產能仍將是今年經濟工作中的主要任務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除了設定鋼鐵、煤炭去產能目標,還增加了要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的目標。同時,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也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政府是否在未來設定這些領域的去產能目標?
作為卸任不久的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對去產能工作自是非常熟悉。3月7日,在全國兩會現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抓住機會“堵住”徐紹史。盡管徐紹史多次表示,那都是他以前的工作,不愿多談,但還是禁不住記者軟磨硬泡,談了自己的看法。
徐紹史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水泥、玻璃行業一直在根據市場情況,自己在調節產能。因為這些行業大量是民營企業,會根據市場狀況自己調節。”
對于去年9月份后PPI上漲較快的現象,徐紹史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PPI經歷了54個月的負增長,現在轉正上升是正常的。工業產品價格往下游傳導還有一個過程,所以還不用擔心通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