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報 2017-03-16 12:33:54
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手機支付類病毒包新增475803個,感染用戶數高達4058.6萬人次。網上身份證戶籍信息售價每條10元至40元,用于實施精準電信詐騙或冒名辦理信用卡進行惡意透支。開房記錄、火車購票信息、銀行流水單等個人信息售價更高,有些甚至超過千元,用于非法討債,商業間諜、行蹤調查等。
互聯網時代,個人信息正在“裸奔”。面對已經成為詐騙等網絡黑色產業鏈重要源頭的個人隱私信息泄露問題,專家建議,在大數據環境下要加強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從自我做起,保護個人隱私信息。
內鬼、木馬、APP都瞄上了個人信息
騰訊安全團隊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個人信息泄露有五大途徑:內鬼泄露、黑客攻擊、病毒及木馬竊取、網絡釣魚、密碼暴力破解。
騰訊安全中心數據顯示,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手機支付類病毒包新增475803個,感染用戶數高達4058.6萬人次,而支付類病毒的行為特征主要表現為竊取個人隱私。為了更快更隱秘地完成安裝,短信木馬病毒的大小通常不超過500k,受害者難以察覺到整個安裝過程。短信木馬病毒在完成安裝后,通常會偽裝成虛假APP。手機一旦安裝支付類病毒,即有可能造成隱私泄露、竊取短信驗證碼,導致資金被盜。
專注智能安全的極棒實驗室(GeekPwnLab)在近期發布的《APP個人隱私研究報告》顯示,在電子市場中挑選100多個手機APP(安卓),其中80%的APP會申請讀取用戶通訊權限。通過對某款提供駕考、汽車信息的APP進行代碼分析,發現該APP申請并調用了“讀取通話記錄”的權限,并直接將該信息上傳至廠商服務器。除了通訊信息,APP還會收集涉及健康數據、地理位置數據在內的很多敏感信息。
提高對個人聯系方式的保護意識
騰訊安全中心數據顯示,網上身份證戶籍信息售價每條10元至40元,這部分信息主要用于實施精準電信詐騙或冒名辦理信用卡進行惡意透支。車輛信息用于仿冒交通違章類電話短信詐騙,并推送車險等惡意推銷廣告。開房記錄、手機話單、火車購票信息、銀行流水單等個人信息售價更高,部分信息售價甚至超過千元,用于非法討債,商業間諜、行蹤調查等。
如何保護個人隱私信息?騰訊手機管家安全專家楊啟波建議,不輕信任何要求轉賬或退款的信息和電話。提高對于各種400電話、170、171虛擬運營商電話、網購客服號碼、955*銀行客服號、10086運營商或陌生人打來的轉賬退款電話或者退款短信的警惕性。不要向任何陌生短信、電話透露個人賬號、密碼、身份證信息。
不要隨意點擊陌生鏈接。在公共場合謹慎使用公共場合的WiFi,避免在連接公共WiFi的情況下進行網絡購物和網銀的操作。杜絕見碼就掃,提高對個人聯系方式的保護意識。
對于含有個人隱私信息的車票、機票、快遞單據,不要隨意丟棄,手機一旦丟失,應馬上凍結各種賬號,并將手機號碼進行掛失處理,以確保資金賬戶安全。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