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13 23:51:52
4月13日,中植資本聯合投中信息在第十一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上對外發布了《2017年中國企業并購市場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報告》稱,“2017 年,收購仍是中國企業發起并購的主要形式。雖然證監會對 IPO 審核速度加快,但借殼上市仍然是熱點。會著重考慮借殼上市的可行性。”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施娜
每經記者 施娜 每經編輯 姚茂敦
4月13日,中植資本聯合投中信息在第十一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上對外發布了《2017年中國企業并購市場發展趨勢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2017年,中國企業出境并購將可能出現下降。此外,以色列已正式提出希望中國政府能對其開放投資外匯管制,若此提議得到肯定,中國企業在以色列的并購可能增加。
與出境并購不同,境內并購有以下趨勢:第一,資金支持,根據基金業協會數據, 2016 年底私募基金規模已超過公募基金規模,股權投資類基金獲得較大發展。并購資金有后續支持。第二,國企改革,2017 年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將進一步推進,所涉及的相關行業與企業將出現并購交易。第三,企業需求,國內企業在經歷了多年競爭與發展后,越來越需要通過并購來拓展業務、開拓市場,但是證監會等部門對于并購重組仍然要求嚴格。因此,2017 年中國企業境內并購將保持2016年規模,可能小幅增長。
同時,《報告》表明,出境并購方面,隨著"工業 4.0"的推進,工業自動化、信息技術等行業將繼續受出境并購青睞。此外,技術優勢企業、知名消費品牌等也可能成為亮點。境內并購方面,除金融行業外,信息技術行業與工業仍將是并購交易的重點行業。同時,隨著華為成為 5G 通信標準的制定者之一,國內 5G 商用正式被提上日程,通信行業將可能迎來一輪新的并購。
"無論是出境并購還是境內并購,企業自身資金實力往往無法達到并購交易要求,而資本運作正是財務投資者所擅長的領域。2017 年,將有更多企業聯合財務投資者以小博大,加速提升中國企業實力",《報告》稱,"2017 年,收購仍是中國企業發起并購的主要形式。雖然證監會對 IPO 審核速度加快,但借殼上市仍然是熱點。會著重考慮借殼上市的可行性。此外,2016 年底以來,部分上市國有企業加入到賣殼大軍中,這無疑為待上市企業提供了更多選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