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25 21:27:16
隨著基金一季報公布結束,市場上又掀起了一輪對基金公司公募管理規模、利潤、重倉股等的統計熱潮。恰逢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發布了截至2016年底的基金管理公司公募基金月均規模、非貨幣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公司專戶管理規模和基金子公司專戶管理規模等多項數據排名,亮點也是相當多。
每經編輯|李蕾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江月
隨著基金一季報公布結束,市場上又掀起了一輪對基金公司公募管理規模、利潤、重倉股等的統計熱潮。恰逢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發布了截至2016年底的基金管理公司公募基金月均規模、非貨幣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公司專戶管理規模和基金子公司專戶管理規模等多項數據排名,亮點也是相當多。
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下面給各位做一個全面深度的分析,咱們一條一條來看。
1、公募基金市場規模再創新高
首先,當然要看一下公募基金的整體規模。按照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3月底(一季度),公募規模在躍過了“8萬億”大關后繼續向上突破。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09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管子公司共12家,保險資管公司2家,全部基金數量4208只,規模總計9.3萬億元,和2016年12月相比增加了1359.79億元,增幅為1.48%。
2、貨幣基金大規模“失血”,權益類基金最賺錢
據Wind資訊統計,2017年一季度末,各類基金的規模增減如下:
這就很一目了然了。貨幣基金規模還是各類基金中的“老大”,不過今年一季度的“失血”卻是相當嚴重,規模下滑了6%,也成為各類基金中唯一出現下跌的。
而債券基金則保持了之前強勢的勁頭,規模增幅達到驚人的12%,整體也有突破2萬億元的趨勢。此外QDII基金規模和2016年底相比也大增10%,想必和去年QDII基金整體表現可圈可點及今年海外市場的強勁走勢有著密切的關系。
規模是一方面,不過理財不二牛更關心另外一個話題,那就是到底哪類基金最掙錢?答案也稍稍有點出乎我們的意料,那就是權益類基金。
來自天相投顧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擺脫了去年的虧損局面,整體盈利1104.61億元。其中,混合型基金獲利414.55億元,取代貨幣基金成為第一賺錢大戶;貨幣型基金以331.7億元的盈利水平緊隨其后;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則分別在今年第一季度貢獻了199.29億元和67.07億元的利潤。
從去年年底至今就不斷有專業人士提出看好2017年的權益類市場,雖然從1月3日至今上證綜指幾乎就處于“平局”、甚至今天的收盤價還比1月3日當天略低,但這似乎沒有影響市場和投資者的熱情,權益類基金亮眼的表現就是一大佐證。竟然能擊敗收益節節高的貨幣基金、成為一季度最賺錢的基金品種,風頭也是一時無兩。
3、天弘基金整體規模領先,工銀瑞信非貨幣基金規模超過3000億元
看完了公募行業的整體表現,下面來為大家分析一下基金公司的具體情況。首先照例是各家公司的整體規模排名,由于數據量比較大,理財不二牛選取了前10位作為樣本,數據來自東方財富Choice。
公募基金總規模排名前10(單位:億元)
天弘基金公布的余額寶貨幣市場基金一季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余額寶資產凈值突破萬億規模,達1.14萬億元,而2016年底的這一數值為8083億元。憑借余額寶的強大“吸金”能力,天弘基金今年一季度規模激增3567.52億元,增幅超過40%,整體規模已經突破萬億,達到12017.21億元,牢牢占據著基金公司管理總規模榜首的寶座。
也有專家表示,前十名基金公司管理規模合計占總規模的50%,前二十名基金公司合計規模占總規模的68%,體現出基金公司管理規模上的兩極分化。
看完整體規模,再來看看基金公司管理的非貨幣基金規模。這個數據就很關鍵了,相比整體數據,它或許更能體現2016年公募基金主動管理業務的規模。那具體情況是怎么樣的呢?
公募基金非貨幣規模排名前10(單位:億元)
看完這份統計,理財不二牛不得不再次感嘆,貨幣基金確實是公募基金的"半壁江山"。除去貨基,幾乎所有基金公司管理的月均規模都被"腰斬"或下降了一半以上,一些以貨幣基金為主的基金公司已經掉出了前20名。
在上榜的公司中,工銀瑞信的非貨幣基金規模增加1087億元,以3742億元仍然排在第一位。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市場上非貨幣基金規模超過3000億元的基金公司。
4、子公司與母公司專戶規模出現倒掛
說完了公募產品,理財不二牛覺得還有必要把專戶產品的規模拿出來曬曬,而這其中又包括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的專戶業務,咱們都做一個對比。這個數據來自協會2016年底的統計,暫時不涉及今年一季度,理財不二牛選擇了排名前10位的來進行統計,結果如下:
基金管理公司專戶管理規模前10名(單位:億元)
放眼望過去可以發現,公募基金自身的專戶業務還是有不少處于增長態勢,除了建信基金和去年9月底相比下降了2168.84億元,著實也令理財不二牛比較吃驚。
除此之外,子公司管理的專戶產品規模也有類似的情況。
基金子公司專戶管理規模前10名(單位:億元)
經歷了去年下半年監管機構的一輪調整,基金子公司管理的專戶產品規模普遍呈下降態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平安大華基金子公司--深圳平安大華匯通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其專戶管理規模下滑1296.88億元、跌幅超過16%,也從曾經穩穩的第一名"寶座"上跌落下來。
當然,也有一些逆勢獲得了規模增長的公司,但數量比較少,理財不二牛這里也就不一一列舉了。
從目前來看,基金子公司管理的專戶規模相比母公司還是占據明顯優勢。不過從發展態勢上來看,從三季度到四季度,公募基金母公司專戶規模的增速明顯優于子公司。有業內人士評價,隨著監管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基金子公司或許會將更多專戶產品"轉移"到母公司專戶,或許目前的情況也將出現掉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