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27 22:15:05
這一天的到來,也許三年,也許五年,但絕不會太久。誰能抓住最后的改革窗口,改善收入結構實現多條大腿走路,誰就能走到最后。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硯丹 左越
每經記者 王硯丹 左越 每經編輯 吳永久
2016年年報披露已經接近尾聲。上市券商2016年所有該總結的、該給投資者一個交代的,也已經基本亮相完畢。
除了收入、凈利潤等發生巨大變化,幾十份年報中還透露出各家券商對未來的深度憂慮與展望。樂觀者如華泰證券已經全面轉型互聯網,悲觀者還在輾轉躊躇找不到未來的方向,而帶來這種憂慮的,正是曾經的“現金奶牛”經紀業務日漸式微,當行業整體傭金率下降至萬分之二的券商成本線(注:各券商成本不同,這里取大約平均數),曾經靠天吃飯的券商行業將不得已拿碗要飯。到時候懷里揣著的是金碗、銀碗還是泥碗,全靠現在的決斷。
這一天的到來,也許三年,也許五年,但絕不會太久。誰能抓住最后的改革窗口,改善收入結構實現多條大腿走路,誰就能走到最后。
截至4月27日,A股市場已有20多家券商披露2016年年報。年報是每家公司每年最詳盡的一篇總結。它不僅有枯燥的財務數據,還有管理層對于去年的總結、未來的向往。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現在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券商年報的世界。
五年最大跌幅,凈利下滑五成
我們先來看行業整體情況。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未經審計的2016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數據,全行業總資產規模5.79萬億元,比2015年底減少9.81%;實現營業收入3279.94億元,同比下降42.97%;行業全年累計實現凈利潤1234.45億元,同比下降49.57%。
這是自從2012年以來,券商行業業績下降幅度最大的年報。火山君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整理,2013~2015年,券商行業連續三年實現了凈利潤同比正增長,2012年雖然市場不景氣,但是當年的凈利潤同比下滑只有16.37%,遠遠低于2016年被腰斬的慘狀。
再細化來看,若是從業績增速的角度來看,沒有一家券商實現同比正增長。如果以49.57%為中軸線,那么有6家券商業績下降幅度大于這一平均數——它們分別是西南證券(下降74.19%)、華安證券(下降67.72%)、東方證券(下降68.41%)、招商證券(下降50.47%)、興業證券(下降50.89%)和光大證券(下降60.60%)。
表現最好的則是方正證券、國泰君安、廣發證券和長江證券。四家公司2016年業績降幅在30%~40%之間。
最差年報仍然日進斗金
看起來很慘,是不是?但是大部分券商其實仍然過著日進斗金的日子。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超過50億元的券商有8家。最賺錢的上市券商是中信證券,全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103.65億元,按照250個交易日估算,平均一天賺4146萬元。其次是國泰君安,全年賺了98.41億元,平均一天賺3936萬元。第三名為海通證券,全年賺了80.43億元,平均一天賺3217萬元。
而第四名廣發證券和海通證券之間相差不大,2016年廣發證券一共賺了80.30億元,日賺3212萬元。第五名為華泰證券,全年共賺了62.71億元,日賺2508萬元。
而回看券商賺的盆滿缽滿的2015年,最賺錢的3家上市券商仍然是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同樣按照250個交易日的口徑來估算,三家券商在2015年平均一天分別賺7919.92萬元、6335.54萬元、6280.12萬元。對比一下,這個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另外,有6家上市券商2016年凈利潤少于10億元。它們分別是中原證券、太平洋、華安證券、西南證券、第一創業和山西證券。而在2015年沒有一家上市券商凈利潤低于10億元。
好消息是,雖然身處熊市,不過并非所有券商業務都處于萎縮之中。
根據證券業協會統計數據,券商的投行與資管方面表現頗為亮眼。2016年證券承銷和保薦業務凈收入519.99億元,同比增加32.14%;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296.46億元,同比增長7.85%。
而曾經輝煌的經紀業務是業績下滑的重災區。2016年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1052.95億元,同比下滑60.87%;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568.47億元,下滑59.78%;利息凈收入381.79億元,同比減少35%。
上面的數據所折射的,是券商收入結構的改變。火山君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整理后發現,2016年券商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占比已經下降至32.10%,而在2014年,這一比例還達到40.32%。
2017年,面對近年來最差的券商財務數據,面對大動蕩的行業變遷,券商們,也來到了最為憂慮的時代。
火山財富扎根于全國最大原創投資理財資訊發源地——《每日經濟新聞》,由多位征戰股市一線的資深財經記者全心全力打造。
用手機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快速關注“火山財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