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 2017-06-21 21:34:18
按照段子的說法:沒有CTO,沒有COO,沒有CFO。現在,連CEO都沒了——創始人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在上周宣布無限期休假之后,昨日辭去CEO職務。“Uber達到了有史以來最接近‘無人駕駛’的境界。”
這讓Uber目前接近700億美元的估值似乎受到了威脅。Kadhim Shubber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是這樣評價卡蘭尼克的:
有朝一日,當回首卡蘭尼克這段像燃燒過的飛機殘骸般的職業生涯之時,我們或許會問:如此缺乏基本的人類和企業倫理的一個人,究竟是怎樣被允許經營一家公司這么久的?
究竟發生了什么?
我們梳理了一條主要的時間線:
哄抬價格
2012年,當颶風Sandy席卷紐約城,Uber乘機哄抬價格,抬高了足足一倍,此舉引發了廣泛批評。但Uber似乎不以為然。第二年,當一場暴風雪席卷美國城市,Uber不但故技重施,甚至將價格瘋狂提升到接近八倍,這讓乘客們憤怒不已。
起初,很少有媒體批評Uber,指責都來自乘客。但當一些記者這么做的時候,Uber的公關人員拉黑了他們。當越來越多關于Uber司機的襲擊和其他不當行為見諸報端的時候,Uber的回應居然是:公司不對此負責,因為司機并非雇員,而是 “獨立外包人”。
此后,關于Uber的丑聞越來越多。
司機行為不當
2014年1月,舊金山市一位Uber司機被曝攻擊乘客,此人有過犯罪記錄。當時,該市還有一個犯有前科的Uber司機遭到起訴,他被指控在元旦前夜撞死了一個6歲的小女孩。然而,Uber并未出面解釋為何公司沒有對司機進行背景調查。
2014年6月,洛杉磯一位Uber司機因綁架和試圖強奸一位女乘客而被捕。當年底,一位在波士頓的Uber司機因強奸乘客被捕。印度一名Uber司機同樣因強奸指控被捕,當地媒體報道此人犯有前科,包括強奸罪。
惡意競爭
2014年8月,美國媒體Casey Newton獲得的一份內部文件顯示,Uber試圖破壞競爭對手Lyft。
追蹤客戶信息
2014年9月,一位風險投資家發現Uber在追蹤他————Uber在芝加哥的一個午餐活動上向一位聽眾分享了這位人士的位置。
經濟問題
2015年1月,美國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發布報告稱,Uber的計算機系統自動生成的費用算法存在問題。同年,英國《金融時報》稱,Uber阻止司機們發起集體訴訟。還有一位來自邁阿密的司機發表公開信,指責公司存在發放次級車貸和欺詐行為。
同月,Uber在中國被禁。
2015年2月,Uber司機們發起一場運動,想在APP上增加支付額外小費的功能,卡蘭尼克對此表示反對。
集體訴訟
2015年3月,路透社報道稱,憤怒的司機們對Uber發起集體訴訟,指責公司泄露了他們的個人信息。
司機保險問題
2015年5月,在議員們做了背景調查,并要求Uber按照法律規定執行給司機購買保險之后,Uber暫停了其在堪薩斯城的業務。
雇員爭議
Uber司機究竟是正式雇員還是服務外包人,長期以來存在爭議。2015年9月,一名加利福尼亞州法官裁決,Uber司機有權以公司正式雇員身份發起集體訴訟,而非獨立的服務外包者。
2016年4月,為了避免給司機提供正式雇員待遇,Uber支付了1億美元。
削減費用
2016年1月,Uber第二次削減司機費用。同時,一位前Uber司機在網絡上發布的文章被廣泛傳播,他指責Uber剝削司機。
司機劣行
2016年2月,令人震驚的密歇根槍擊案中的一名嫌犯是Uber司機,他在槍擊之后竟接單載客。
巨額罰單
2017年1月,Uber向全美受影響的司機支付2000萬美元,以了結FTC關于該公司以夸大盈利招募司機,并對汽車租賃實行了次級抵押貸款形式的指控。
性騷擾丑聞
今年2月,Uber前女工程師Susan Fowler在離職一年后寫了一篇重磅文章,描述了她在Uber就職期間遭遇的性騷擾。由此引發對Uber性騷擾現象的調查。CEO卡蘭尼克確實也和公司女職員談了話,但僅是做做姿態而已,他根本不聽女雇員們講的話。
3月,一位Uber的招聘經濟對一位女工程師說:“性別歧視充斥著整個科技圈”。
軟件卸載風波
年初,美國出租車聯盟號召所有司機罷工,以抗議特朗普移民禁令。然而,Uber卻宣布取消機場地區的臨時漲價措施,這被視為利用罷工機會為自己增加業務訂單,同時也破壞了罷工計劃。于是,全美社交網站上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刪除Uber”的風暴,多達20萬左右Uber賬號被注銷。
而競爭對手Lyft不但對特朗普的入境禁令表示強烈抗議,還向美國公民權利聯盟捐增100萬美元。這令Lyft的下載量暴增。
技術盜竊丑聞
2月底,谷歌旗下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Waymo起訴Uber,稱Uber與前任工程師Anthony Levandowski合謀盜取了其研發的無人駕駛核心技術。Levandowski在去年1月底離開谷歌后迅速創辦了自動駕駛貨車研發公司Otto,隨后,Uber很快對該公司發起收購并完成交易。
交通事故
3月26日,Uber無人駕駛車在行駛過程中與另一輛車相撞發生側翻,Uber當即叫停無人駕駛汽車項目。
抨擊CEO
今年4月,紐約時報報道了關于卡蘭尼克的一系列不良行為,包括:使用欺詐檢測手段違反蘋果的隱私準則、通過Unroll.me收集競爭對手Lyft的客戶信息、對人力資源部門對包括一位總經理向下屬扔咖啡杯等投訴置若罔聞、卡蘭尼克和另一位初創企業的合伙人將原本用于納稅的那部分員工薪資挪用為再投資初創公司,甚至對朋友和顧問關于此舉極有可能違法的警告充耳不聞。卡蘭尼克還被媒體報道稱,把公司哺乳室用作自己冥想之用。美國科技媒體Recode還報道稱,根據他們獲得的一份2013年的電郵,卡蘭尼克甚至曾建議員工在公司放假期間發生性行為。
高管接連出走
2月底,Uber負責工程技術的高級副總裁Amit Singhal離職。此人原是谷歌公司的高管,近期谷歌內部爆出一則有關他的性騷擾丑聞。而Uber內部也爆出性騷擾丑聞,一名前女性員工指控Uber內部存在性別歧視、性騷擾等現象。
3月5日,Uber產品副總裁Ed Baker辭職。此前有匿名信向Uber董事會負責調查性騷擾業務的成員透露,Baker在三年前的公司內部活動中有外出約會的可疑行為。
3月20日,Uber總裁、二把手Jeff Jones辭職。離職或因Uber首席執行官Travis Kalanick欲招募一名首席運營官,而該職位與Jeff Jones職權產生沖突。
4月11日,Uber通信與政策負責人Rachel Whetstone離職。
5月24日,Uber歐洲、中東和非洲業務的法律總顧問Jim Callaghan離職。
5月30日,Uber正式解雇無人駕駛汽車負責人Anthony Levandowski。
除了高管之外,上個月還有20名雇員在兩項內部性騷擾調查中被炒魷魚。
創始人被迫休長假、辭去CEO職務
上周,紐約時報報道稱,由于高管對性騷擾和其它公司內部的不當行為視而不見,Uber董事會已經于當地時間6月11日開會討論對管理層進行大換血,包括考慮讓卡蘭尼克休長假。
隨后,卡蘭尼克發布內部公開信,表示自己將休息一段時間,理由是要緬懷剛過世的母親。但他沒有說明何時結束休假。
事實上,卡蘭尼克還被董事會剝奪了一部分CEO職務,削減了他的權力。
就在昨日(6月20日),紐約時報報道稱,Uber主要投資者要求卡蘭尼克辭職,包括Uber的最大股東知名風投Benchmark。Benchmark的合伙人Bill Gurley目前在Uber董事會中。
不過,卡蘭尼克仍將是董事會成員。
(來源:華爾街見聞 作者 祁月)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