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07 00:18:4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編輯 姚祥云
繼去年底百年人壽資管公司獲批開業之后,永誠財險如今也入局保險資管行列。隨著中小險企的持續加入,保險系資產管理公司將迎來新一波擴容潮。
不過,中小險企申請資管牌照的沖動背后,是什么樣的強烈訴求?發展資管業務對于中小險企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永誠保險成立資管公司后,未來資產端將更加靈活。從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來看,首先是投資管理本公司的資金,到接受行業其他公司資金的委托,另外還能拓展其他金融資金委托,戰略意義還是比較大的。對于永誠這一品牌地位的保險公司而言,成立資管公司最大的挑戰,在于怎么匯集更好的投資管理人才,增加自身的投資管理能力。”
●申請牌照意欲拓寬投資業務
截至2016年末,我國綜合性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有23家。近期,保監會再次批復了保險系資管公司的開業,即同意永誠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開業,注冊資本3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擁有獨立的資管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關乎保險公司在項目獵取過程中的優先權和成功率,是提高資金運用收益的必行之路。此外,中小保險公司申請資管牌照的沖動背后,有拓寬投資業務范圍的強烈訴求。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的相關人士表示,保險資管機構管理資金來源可以包括關聯方保險資金、非關聯方保險資金、業外機構資金、企業年金、基本養老金、個人資金;投資方式主要可分為開展專戶管理、發行資管產品、設立私募基金、發行公募基金;配置方向涵蓋傳統領域、股權、不動產、金融產品、境外、港股通等。
一位保險資管公司人士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投資能力的建設是需要時間的。目前中國的保險資管大部分受托管理的還是自家的保險資金,資金類型是長久期資金,對資產負債匹配的要求較高,因此對資產配置能力的要求也較高。這些方面小公司無論是團隊、成本、還是能力就會有些困難。”該人士還指出,這也是為什么一些中小保險公司選擇委外給大型資管公司的原因之一。
根據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的調研顯示,2016年,包括23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內,31家機構共獲得16項資格、294個業務能力牌照,較2015年增加45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內財險公司成立資產管理公司的數目相對較少,除了永誠財險之外,目前還有華安財保資管、中再資管,此外,還有一些保險資管公司為產、壽險公司及其他等關聯公司聯合組建,如英大資管、中意資管等。
對于財險公司成立資管公司較少,朱俊生指出,一方面與行業本身規模有關,另一方面,財險公司的資金來源的屬性也存在差異,壽險公司在同樣規模下的資金匯集更大。
對于財險公司設立資管公司的資產配置偏好,上述資管公司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產險久期要相對短一點,但由于保險資金配置在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比重較高,而這類資產本身有不同久期選擇的,因此偏好的差別不會特別明顯。”
據了解,一些成立時間并不算長、規模相對較小的保險公司,基于成本、人員配備等方面的考慮,計劃通過抱團取暖的形式,聯合設立資管公司。泰山財險就在去年提出了《關于成立中小財險公司聯合資產管理公司的提案》,建議由全國中小財險公司聯席會牽頭,各成員單位共同出資成立資管公司。業內人士指出,通過共同出資成立資管公司,彌補中小險企在資產管理、資金運用等方面的短板,尤其是增強中小財險行業整體投資資金的運作實力。
●去年永誠保險業績下滑85%
資管公司的發起方永誠財險成立于2004年9月,注冊資本金21.78億元。
永誠財險的持股5%以上的股東包括:華能資本持股43560萬股(占比20%)、楓信金融控股持股32572.1萬股(占比14.95%)、深圳能源集團持股17372.3(占比7.98%)、北方聯合電力持股17242.5萬股(占比7.91%)、中國大唐集團持股16552.8萬股(占比7.6%)、中國華電集團持股16552.8萬股(占比7.6%)、國電資本持股14300萬股(占比6.57%)、國家電投集團持股14300萬股(占比6.57%)、瑞士再保險持股10890萬股(占比5%)。
永誠保險電力系股東在國內發電市場中占據半壁江山。得益于“電力系”等股東背景實力雄厚,永誠保險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于電力能源及大型商業風險領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6年年報顯示,永誠保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63.8億元,向華能、國電、大唐等關聯方銷售保險合計9.8億元,占比15.4%。
2015年12月,永誠保險股票在新三板掛牌并公開轉讓,成為國內首家登陸“新三板”的保險公司。截至目前,永誠保險擁有34家省級分公司、260余家中心支公司及營銷服務部。
從保費收入而言,永誠保險處于國內財險市場第二梯隊。2014年~2016年,永誠保險分別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58.44億元、66.97億元、63.49億元,分別在財產險公司中排名第15名、15名、16名,期間財險公司的數量由65家增加至73家,至2016年的81家。
盈利能力顯示,2014年~2015年,永誠保險實現凈利潤4141萬元、1.85億元,2016年,永誠保險凈利潤下滑85%,至2807萬元。永誠財險披露的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4億元,實現凈利潤5041萬元。
不過,作為首家登陸新三板的保險公司,永誠保險至今尚未成功融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掛牌8個月“零成交”的情況下,2016年8月,永誠保險推出定增計劃,擬發行不超過10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30億元,以補充資本金。但該融資計劃目前暫無下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