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22 00:47:27
【編者按】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中國城鎮化進程的新階段,城市品牌對于城市的發展,特別是大城市的崛起,越來越重要。怎樣才能講好城市故事,做好城市品牌傳播,提升城市的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智庫以及媒體尤其是財經媒體,又將發揮什么樣的作用?
8月29日,由成都傳媒集團主辦,《每日經濟新聞》承辦的“融聚力量·成就未來”2017城市品牌傳播論壇將在成都舉行。成都市相關部門,以及來自全國的數十位企業家、經濟學家、城市品牌專家、智庫專家等,將濟濟一堂,碰撞交流,激蕩思想,共同探討城市品牌的創新之路,城市發展的崛起之道。
每經記者 付克友
大城崛起的時代,就是城市品牌崛起的時代。
當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凸顯品牌的價值。當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進入到城市群引領發展的時代,每一個蓄勢崛起的大城市都越來越需要與他們的身份和氣質相匹配的城市品牌。
因為大城崛起,需要品牌崛起;沒有品牌崛起,就沒有大城崛起。而城市品牌崛起,有賴于城市品牌的傳播。
這就是“融聚力量·成就未來”2017城市品牌傳播論壇在成都舉辦的理由。
大城崛起,需要城市品牌崛起,內生于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
品牌,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城市,是商品經濟的集大成者。從經營企業,到城市經營,從企業品牌到城市品牌,其中有順理成章的內在邏輯。
當城市建設者和城市管理者,分析、提煉、整合所屬城市的獨特(地理、人造自然)要素稟賦、歷史文化沉淀、產業優勢等差異要素,就意味著城市品牌的誕生。
城市的崛起,推動城市品牌的塑造和提升;而城市品牌的塑造和提升,又反過來推動城市的崛起。
因為城市品牌,意味著無形資產和軟實力。一個城市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應,就可以身價倍增,擁有了更強的吸引力和輻射力,以及獨具一格的核心競爭力。
從倫敦到紐約,從巴黎到東京,每一個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無不有著讓人印象深刻的響當當的城市品牌。它們的名字本身,就是城市的品牌。
因此,當我們說到紐約,就馬上想起曼哈頓和華爾街,想起紐約證券交易所,知道它是世界的金融中心;我們還會想起百老匯劇院,這個“世界的十字路口”,是世界娛樂產業的中心之一;想起唐人街,是西半球最為密集的華人集中地……這樣一座城市,直接影響著全球的經濟、金融、媒體、政治、教育、娛樂與時尚界。
憑什么?這就是品牌的力量。顯然,沒有一個志向遠大的城市,會對城市品牌的價值無動于衷。
對于正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志在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成都來說,追求和凸顯城市品牌的價值,是對普遍規律的客觀遵循,是對內生需求的主動建設,是對他山之石的積極回應。
城市品牌的崛起,是一個傳播的過程;城市品牌的影響力,也是傳播的結果。
如同《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所說,智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因為有獨特的語言,也就是會講故事。而城市之所以能夠在競爭中崛起,也離不開講故事。這就是城市品牌的塑造和傳播。
所謂傳播,是由內而外的。傳播的對象多是那些不在這個城市生活的人,傳播的目的,是讓他們對這個城市產生向往。這正是媒體的功能與優勢所在。
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對一個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的認知,常常不是通過身臨其境。現代媒體在各種文化傳播過程中,以它海量的信息和長期、多層面的輿論引導,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人們的印象與觀念。
而當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特別是到了大城市崛起的階段,媒體發展也出現分化和進化,專業化的財經媒體應運而生。財經媒體應對了大城市,特別是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對城市品牌的需求。
于是,我們看到這樣一種現象:世界上的幾乎每一個國際化大都市,都有一個具有全國甚至全球影響力的財經媒體。紐約除了《紐約時報》,還有《華爾街日報》;倫敦除了《泰晤士報》,還有《金融時報》;東京除了《朝日新聞》,還有《日本經濟新聞》……
這些財經媒體的誕生和發展,和紐約、倫敦、東京這些大城市的崛起和發展,保持著高度的同步。這不是一種偶然。響當當的財經媒體,成為這些國際化大都市經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一張城市名片。
今天,中國的幾大一線城市,也都有全國主流的財經媒體坐鎮。
當中國的經濟發展和開放格局,發生了由向東向南到向西的轉變,當成都成為正在崛起的西部經濟高地,這也為《每日經濟新聞》提供了成長的機遇。
財經媒體之所以回應了大城崛起的品牌需求,形成有效傳播,是因為“專業”兩個字。
大城崛起的品牌傳播,需要專業的表達。
比如,當國家層面首次明確了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需要媒體敏銳地捕捉到成都在這一輪新的歷史機遇中的區位優勢,準確闡述城市的戰略決策;當成都舉行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闡釋產業發展與一座城市興衰的關系,需要財經媒體的專業視角。
因為專業,所以才有了傳播的影響力。《每日經濟新聞》每年獲準進入全國兩會會場和所有代表團駐地,成為唯一一份能被全國參會代表“看到”的市場類財經日報。這種影響力,甚至是國際性的。2017年4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作為僅有的兩名被白宮邀請中國記者之一,赴華盛頓采訪特朗普“新政百日”。記者的足跡,就是城市品牌傳播的軌跡。
因為專業,所以具有了中介的功能。相對說來,財經媒體更能夠準確而迅速地判斷政府的需求,并為滿足這種需求牽線搭橋。比如,《每日經濟新聞》在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成功舉辦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已成為一個優質資源對接平臺。
因為專業,財經媒體可以擔當智囊的角色。比如,《每日經濟新聞》與機構合作精心編制“雙創指數”,為政府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每日經濟新聞》亦充分利用自身平臺優勢,聯合全國一線智庫機構和頂尖專家,舉辦多種論壇,對城市產業進行深入調研、分析,提出具有參考價值的各類報告。
城市品牌的形成和提升,需要傳播,更需要專業的傳播。專業的財經媒體,是通往城市品牌崛起之路的一環。
城市品牌的崛起,既是一個傳播的過程,也是一個融聚的過程。
城市的本質,就是將人力、資本、技術等各種要素資源融合和匯聚在一起,并且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實現最大化的產出和經濟價值。
城市品牌的本質,則是凝聚起來的城市形象和核心競爭力。實際上,城市品牌的傳播,也是為了更好的融聚——融聚各種資源,為城市崛起提供更多的動力。
財經媒體因為專業,具有這種融聚的功能,也需要在城市品牌崛起的過程中,發揮融聚的功能。
8月29日,當“融聚力量·成就未來”2017城市品牌傳播論壇在成都舉辦,社會各界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城市品牌崛起之道,何嘗不是這樣一個融聚的過程呢?
它融聚了企業家的力量。有傳統企業,也有新興經濟。包括京東物流集團CEO王振輝,紅旗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世如,數聯銘品科技有限公司CEO曾途等知名企業家,將為城市品牌的塑造提供來自市場經濟的經驗。
它融聚了智庫專家的力量。有高校的智庫,也有研究機構的專家。中國記協原書記處書記顧勇華,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院長余明陽,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趙平等知名經濟學家和城市品牌專家,將為城市品牌的提升建言獻策,貢獻智慧。它融聚了專業媒體的力量。數十家媒體將對這次論壇進行報道,形成高效傳播的合力。
而在當天,《每日經濟新聞》還將與京東集團、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成都市商務委、成都市成華區等單位和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成立各類研究院,為城市品牌的塑造和營銷,構建起常態的機制,注入持久的動力。
這里所融聚的,是城市品牌崛起的力量,更是大城崛起的力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